《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比例尺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方法,理解比例尺的大小与所示地区范围的大小、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
2.能够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高度与相对高度。
3.掌理解等高线地形图对高度、地形坡度、地形类型表达,准确判断地形部位的类型。
运用等高线知识,分析地形地形特征。
4.懂得学习地理知识必须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比例尺及其表示方法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别方向3.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辨别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地形类型【教学难点】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的详略关系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学方法】讲述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法、实践法等。
【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尺子、铅笔、白纸、小地球仪、剪刀、彩笔、胶水、橡皮泥或泡沫塑料、海绵、玻璃片。
2.教学器材:大地球仪、教学挂图(世界地形图、中国政区图、北京市地图、校园平面图)、投影仪或计算机、等高线模型、3.教学课件:计算机演示——①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②经纬线先的三种画法、③等高线的画法、④等高线的形状、⑤地形剖面图画法;投影片演示——①有指向标地图、②有经纬网地图、③地形剖面图、④山地不同部位示意图。
【教学流程】【教学过程】(导入)迷语导入:“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城,浑身绚丽多彩。
”(迷底:地图)同学们猜得对,是地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图的知识。
(板书)第三节 地图(提问) 一张地图怎么能容下千山万水、五湖四海、中外名城呢? 学生:(略)下边我们就实验一下,把实物画在纸上。
(学生活动)用尺子测量自己课桌的长度和宽度(60×40),然后画在笔记本上;请一学生画在黑板上(提问) 同学们画的非常好,谁能告诉大家,画图的时候首先要注意的一点是什么? 学生:把课桌缩小。
(提问) 你们把课桌缩小了多少倍? 学生:缩小了10倍(提问) 我们把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叫做比例尺。
写成1:10(注意单位用厘米)。
(板书)一、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比例尺=(学生活动)打开地图册,找一找地图上的比例尺 请一学生写在黑板上(根据学生写的比例尺的形式归纳出比例的三种表示形式) (板书)比例的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提问) 数字式比例尺能清晰表现地图缩小的倍数,线段式比例尺可以直接在地图上量算,文字式比例尺能清楚表示比例尺的含义。
三种形式可以相互转换。
注意转换时单位换算:由千米换算成厘米时,要在千米数字后加上五个零,由厘米换算成千米时,要在厘米数字中去掉五个零。
2)读“台湾岛”图,此图的比例尺是什么形式?从台北到高雄大致有多远能 不能知道?从高雄到台北往哪边走?(小组同学可以一起做)(提问) 地图上的比例尺能表示地图缩小的程度,可以用来量算距离,看地图不仅会读比例尺,还要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板书)二、地图上的方向 (演示)“日本图”指导学生读图、分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经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指示什么方向?2)标出图中X 、Y 、Z 三点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3)图中的X 点在Y 点的什么方向,Z 点在Y 点的什么方向?学生: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X 点在Y 点的西南方向,Z 点在Y 点的东北方向(提问)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来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实地距离图上距离西方向。
(板书)1、经纬网定方向(提问)同学们打开书,看图“某地区平面图”,谁发现了这张图与“日本图”有什么不同? 学生:这张图没有经纬网,有一个标志。
(讲解)这个标志叫指向标,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断方向要注意:指向标指向北方。
(板书)2、指向标定方向学生活动:1)分组讨论,完成教材提供的活动;2)1、2、3组同学将指向标改成 ,4、5、6组同学将指向标改成 ,分 别判断:科技园区在学校的什么方向?农业试验区在科技园区的什么方向?学校在 火车站的什么方向?火车站在科技园区的什么方向? 黑板画板图:(讲解)有的地图既没有经纬网,也没有指向标,这样的地图怎么判断方向呢?学生:用人们常说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
(学生活动)1)分别说出B 、C 、D 各点在A 点的什么方向; 2)假如图中B 、C 两点的实地距离是90千米,分组讨论怎样确定该图的比例尺。
学生:B 点在A 点的正东方,C 点在A 点的正南方,D 点在A 点的西北方向。
知道实地距离,确定比例尺,首先在地图上用直尺量出B 、C 两点的图上距离,再与实地距离相比,可得出该图的比例尺:比例尺= = = = 即:1:4500000 (板书)3、一般定向法(提问)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地球上有没有这样一个地方,它的前后左右只有一个方向? 学生:站在南极点上,他的前后左右都指向北方;当站在北极点上,他的前后左右都指向 南方。
(学生活动)各小组同学合作交流:假如在野外考察或旅行迷了路,你能根据什么来确定方向?(在北半球)看哪个小组的点子多? 学生:略 教师总结:如:1)可用指南针2)白天可以利用太阳定方向3)晴天的夜晚可以利用北极星定方向 4)利用房屋确定方向等等。
同学们想的点子非常多,说明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许多知识,也说明了地理就在我们身边。
地图可以表示出地面的各种景物,是怎样表示出来的呢?请同学们翻开书,观察“一些常用图例” 。
(板书)三、图例和注记(提问) 图例和注记帮助我们区别不同类型的地理事物,了解它们的特性。
图例和注记是地图的一种特殊语言,需要熟悉一些常用的图例。
(学生活动)1)分组讨论,怎样尽快记住一些重要的图例,相互交流记忆方法; 2)每人发三张卡片,画出三种图例;实地距离图上距离千米厘米902厘米厘米9000000245000001 图 23)小游戏:出示卡片,学生抢答。
(可小组内进行或组与组间进行,比赛谁的得分高) (课后小结)地图是日常生活、生产以及我们学习地理所必须的重要工具。
地图有三个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在地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识别图例和注记是需要大家掌握的知识。
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低地,这些在地图上是怎样表示出来的?请同学们预习“地形图的判读”。
(布置作业)利用课余时间,分小组观测校园内的主要地理事物,绘制一张校园平面图。
【板书设计】第三节 地图一、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比例尺=比例的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二、地图上的方向 1、经纬网定方向 2、指向标定方向 3、一般定向法 三、图例和注记(第2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比例尺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方法,理解比例尺的大小与所示地区范围的大小、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
2.能够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高度与相对高度。
3.掌理解等高线地形图对高度、地形坡度、地形类型表达,准确判断地形部位的类型。
运用等高线知识,分析地形地形特征。
4.懂得学习地理知识必须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比例尺及其表示方法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别方向3.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辨别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地形类型 【教学难点】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的详略关系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学方法】讲述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法、实践法等。
【课前准备】1.教学器材:大地球仪、教学挂图(世界地形图、中国政区图、北京市地图、校园平面图)、投影仪或计算机、等高线模型、2.教学课件:计算机演示——①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②经纬先的三种画法、③等高线的画法、④等高实地距离图上距离线的形状、⑤地形剖面图画法;投影片演示——①有指向标地图、②有经纬网地图、③地形剖面图、④山地不同部位示意图。
【教学过程】教师指导与演示学生活动问题导入:大屏幕出示:1、同学们知道世界最高峰叫什么?它有多高?这个高度是什么高度?在地图上是怎样表示出来?2、“世界屋脊”指的是什么地方?有多高?在地图上是怎样表示的?过渡:大家阅读的这张地图,叫地形图。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阅读地形图。
学生可以阅读书后边的地形图,相互商量找出答案。
学生回答:板书:一、地形图的判读1、地面高度的确定画板图:过渡:地面上各地的海拔高度可以测量出来,怎样表示在地图上呢?计算机课件演示:“海拔的测绘与等高线的绘制”小结:某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海拔两地点的海拔高度之差——相对高度请学生上前标出:1)A、B、C、D各点到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标出A点与B点的垂直距离板书:2、等高线与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的线。
过渡:等高线上标有高度,如50米,100米;两条等高线之间叫等高距(等高距是垂直距离);多条等高线组成等高线地形图。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的形状各式各样,它反映不同的地形部位。
大屏幕演示:1)2)教材提供的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形状示意图山顶用表示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弯曲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弯曲鞍部:两关闭合曲线之间陡崖:等高线重叠小结:计算机课件演示:“山地各部位等高线特征”发给学生一张等高线地形图小组同学间相互商讨:1)从哪边上山最省力,为什么?等高线密集——陡坡,等高线稀疏——缓坡。
从B处上山省力。
2)总结出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的特征,并写在书上。
3)分五个小组分别用橡皮泥制作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模型。
(注意:各地形部位的特征要明显)学生用彩色笔涂上不同的颜色200 米以下绿色200-500米浅黄色500米以上棕色过渡:在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表示地面起伏的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板书:3、分层设色地形图挂出世界地形图:提出问题:1)分层设色地形图与等高线地形图有什么不同?2)读世界地形图,看地表形态都有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略板书:4、地形剖面图计算机演示:“地形剖面图”小结:地形剖面图更能直观地表示没条线上地面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学生完成教材提供的活动3——绘制剖面图。
板书设计第三节地图四、地形图的判读1、地面高度的确定2、等高线与等高线地形图3、分层设色地形图4、地形剖面图(第3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比例尺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方法,理解比例尺的大小与所示地区范围的大小、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
2.能够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高度与相对高度。
3.掌理解等高线地形图对高度、地形坡度、地形类型表达,准确判断地形部位的类型。
运用等高线知识,分析地形地形特征。
4.懂得学习地理知识必须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比例尺及其表示方法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别方向3.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辨别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地形类型【教学难点】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的详略关系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学方法】讲述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法、实践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