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知识与能力填空题测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填空题测试

第一模块
1.教育的概念:
2.狭义的教育指()
3.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
4.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
5.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
6.关于教育的起源说,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的起源学说是
(),其代表人物有哪些( )
7、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的是()起源说。

代表人物是()
8、劳动起源说的直接理论的方法论基础是()
9、劳动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有()
10、原始社会的教育()(有或无)阶级性。

与()相结合。

11、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出现在那个朝代()
12、西周以后出现了国学和乡学,其中六艺教育以()为中心,六艺有哪几门课程构成()
13、斯巴达教育重视培养的对象是()教育的内容几乎全是()
14、雅典教育培养的是()
15、四书指的是()
16、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特点()
17、在欧洲封建社会出现的两种教育体系是()
18、在欧洲奴隶社会出现的著名的两种教育体系是()
19、教会教育的是的是培养(),教育的内容是()
20、最早实现义务教育的是哪个国家()
21、教育学发展的四个形态()
22、中国第一个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是(),世界第一个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是()
23、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是谁提出的()
24、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出现在那个年代()
25、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的是( )
26、论说家的教育是()的作品,又被翻译为雄辩术原理。

27、学记把教育的作用概括为“化名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说明了教育和()的关系。

28、西方第一个提出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是()
29、产婆术是谁提出的(),又称为助产术。

30、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哪部著作中()
31、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哪部著作中()
32、亚里士多德重视教育(),()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33、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作者是()。

34、大教学论的作者是(),其教育思想有哪些()
(),()。

35、著名的白板说是谁提出的(),主张自然主义教育的是谁()
36、现代教育学之父是(),其代表作是()。

37、哪一本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独立教育学的诞生()。

38、第一次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的教育家是(),提出泛智教育思想的是()。

39、建立了教育学理论的两大理论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的教育家是()
40、“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改造”的教育本质提出者是()
41赫尔巴特的教学思想中,传统的三中心是()
42、提出五步教学法的教育家是()
43、和传统教育相对应的新三中心是()
44、主张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教育的教育学家是()
45、提出四段教学法的教育家是(),主张活动课程,提出从做中学的教学原则的是()。

46、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的教育家是(),其代表作是()。

47、苏联的教育部部长凯洛夫主编的()总结了苏联社会主义教育的经验,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产生很大影响。

48、集体主义教育的思想是谁提出的(),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是(),作者是()。

49、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中,教学与发展是()写的,布鲁纳的()一书提出了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倡导发现式学习。

50、德国教育学家()的()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

51、提出掌握学习理论的教育学家是()。

52、()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结构、内容和手段。

53、人力资本论是()提出的。

54、()决定了教育的性质,包括教育的领导权、()
()。

55、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56、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有()
57、白板说代表()的观点。

58、()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59、个体身心发展有哪些规律(
60、教育目的的概念:
广义:
狭义:
61、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中,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有哪些
62、教育无目的论代表人物是()。

63、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有()
64、马克思的著作()阐述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65、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
66、教育制度概念:
67、影响学制的因素有()
68、现代学制最早出现在欧洲,西欧属于()学制,美国属于()学制,苏联属于()学制。

69、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学制。

70、代表实行新学制的的开端的学制是()学制,颁布没有实施的学制是()。

71、中国第一个颁布并且实施的现代学制是()。

不允许男女同校,轻视女子教育的学制是()。

72、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是(),中小学实行“六、三、三、”三段的学制是()。

73、义务教育的三个基本特征:
第二模块
1、按照课程内容的属性可以把课程分为( )和()。

2、按照课程的组织方式,可以把课程分为()和()。

3、根据课程的(),可以把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根据课程的任务课程可以分为()、()、()。

4、制约课程的三大因素是()、()、()。

5、学科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有()、()、()。

学生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有()、()、()。

6、知识中心论的主要观点
7学习者中心论的基本观点
8、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
9、泰勒的目标模式基本观点有哪些
10、教学大纲的构成
11、()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12、()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13、教育评价之父是谁()。

14、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以()为主,高中以()为主。

15、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包括()、
()、()、()。

第三模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