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学法指导课
藏龙小学熊细桂
教学目标:
1、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工具,培养学生的学法指导,对打好数学基础,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做学习的主人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数学学法指导是一个由非智力因素、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组成的整体,以指导学生加强学习修养,激发学习动机,指导学生掌握和形成具有自己个性特点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提高学习能力及效果为内容。
3、《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教的目的是学生的学,要让学生学得轻松、学生愉快、学得有趣、学得有收获,好的学法指导是必不可少的。
4、学法指导是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现代教育观念的体现,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核心因素,是发挥学生这个学习内因的有效措施。
教学过程:
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基于现在小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
一、指导学生大胆动手操作。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形象思维胜于抽象思维,大量的逻辑、大量的推理在小学生头脑中的映象是粗线条的,不但起不到理解的作用,而且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厌倦情绪,这样的结果是教师的反复讲解、学生的反复死记硬背,又怎么能进一步要求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呢?事倍功半。
指导学生大胆操作,不但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而且能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不仅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而且能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记牢记深。
1.自由开放,让学生克服胆小怕错的心理。
农村孩子胆子小,思维和性格都不是很活跃。
因此,采取多种形式的、开放型的操作活动,会让学生互相激发热情。
2.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操作。
3.借助学具,放手让学生自主操作。
在操作时,要注意提出明确的目标,同时多让学生说出那样操作的理由。
4.体味操作过程与知识的形成的关系,让学生充分享受操作的乐趣,从而促进学生操作的积极性。
二、指导学生大胆尝试,验证自己的想法。
在小学阶段,每当学生一遇到难题时,他的思维就不由自主地被“吓”停了,这时他往往采取两种做法,要么是放弃,要么就是求助他人。
其实,很多时候,只要他略加思考、稍加尝试一下,难题便会迎刃而解。
这是为什么呢?这种情况,他不是不想自己处理,而是由于他没有养成尝试的习惯,或是不知道从何下手,或是平时教师包办太多养成了他的依赖。
要克服这类问题,首先,教师要做到不能一切
包办,大胆放手;二是要教师恰如其分地点拨,指导他思考的切入点,不能简单也不能太低估学生的能力;三是要不怕麻烦,诲人不倦。
要克服“与其那样费时费力,还不如直接告诉他算了”的想法和做法。
三、指导学生阅读。
在小学生心目中,阅读就等于读。
小学生在读中获得知识的过程是被动的,是“知识自己跳出来的”。
因此,其一,要教给学生有效阅读的方法。
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
如学会抓基本点,学会抓要点,学会抓注意点,学会作记号、学会在读中归纳等等。
其二,要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
指导学生课前阅读教材,哪些地方能看懂,哪些地方没看懂,养成做记号或提示自我注意的习惯,其目的是在上课时能带问题听课;讲课后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课本,让学生对知识有一定的消化空间,或有质疑的机会;课后,让学生在复习知识时阅读教材,检查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课后阅读是让学生把知识内化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四、指导学生多说。
在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感性材料基础上,进行推理、判断从而得出数学知识的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
老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有顺序地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能忽视学生讲的结果,也不能忽视学生说的过程和质量,这样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平时多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学习和讨论中,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讨论、交流中,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气氛中。
这种放松的状态是学生思维最活跃、最便于学生再创造的状态。
五、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时,应明确指出:尽量独立探究,当独立探究不能解决问题,进行合作探究。
独立探究与合作探究不是孤立的,学生在独立探索时,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合作,力求个更好的解决问题。
总之,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学习,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
我们只有坚持长期的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幼芽才能够茁壮成长,真正成为学习和探究学习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