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发展发散思维,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论文摘要:科技创新从整体上决定着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创新水平的发挥的程度。
具体地说,科技创新对于不断激励广大青少年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大力推动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提高中国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科技创新,科技强国的实现归根结底需要有科技创新型的人才。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是科技创新型人才的生力军。
在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人才过程中,发散思维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文章从探讨青少年的成长规律和思维发展规律入手,引出什么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对于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意识的重要作用等方面,同时列举了两个发散思维的具体事例操作,抛砖引玉;从让基础知识系统化;要经常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要富有想象力;打破思维定式三个方面阐述了培养青少年发散思维的途径,最后通过借鉴国外一些比较好的做法,和我们的一些做法作比较,目的是从中吸取一些先进经验,取长补短。
列举了两个活动实例,加以引申。
从这些方面,我们不难看出,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是一个长远的计划,而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关键词:成长规律发散思维培养途径借鉴国外经验单位:延庆县第八中学姓名:崔文松联系电话:69144840正文:发展发散思维,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科技创新从整体上决定着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创新水平的发挥的程度。
具体地说,科技创新对于不断激励广大青少年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大力推动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提高中国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科技创新,科技强国的实现归根结底需要有科技创新型的人才。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是科技创新型人才的生力军。
一、青少年成长规律和思维发展规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青少年成长也不例外,只有遵循规律,采取有力措施,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青少年阶段是长身体、学知识、学本领的最佳时期,也是思想意识形成的关键阶段。
青少年成长,特别是处于初中阶段的青少年正处在青春期,生理、心里变化很大。
感知和观察质量提高,求知欲、冒险性强,开始用怀疑和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一切事物,不满足成人和书本上的结论,喜欢怀疑、争论和猎奇,也喜欢探索、辩驳和提出一些新奇的想法,但其发展还很不完善,容易产生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
容易毫无根据地争论,爱“钻牛角尖”,看问题孤立偏激,易走极端等。
在这个时期,青少年的思维正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
所以在这个阶段,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大力发展青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对于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人才是非常有用的。
二、培养发散思维的途径,彰显发散思维在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作用所谓的发散性思维,就是指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多向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与聚合思维相对。
人类的许多异想天开的奇特设想就诞生在这些发散的过程中。
发散思维是一个发明家和进行科技创新时所必不可少的素质。
你有了某个很新颖的设想,但是前人从未这么做过,如何才能实现它呢?这就要用到发散思维了。
通过发散,我们可以得到上百种的方案,然后运用逻辑推理和实验加以集中,从而推出成果。
发散思维对于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意识,进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是有重要作用的,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基础性作用创新思维的技巧性方法中,还有很多发明创造中,有许多都是与发散思维有密切关系的。
2.保障性作用发散思维的主要功能就是为随后的收敛思维提供尽可能多的解题方案。
这些方案不可能每一个都十分正确、有价值,但是一定要在数量上有足够的保证。
列举两个发散思维实例:1 请列举包括“三角形”的各种物品,写得越多越好(10分钟完成)。
2 给你三条直线、一个人以三角形,请你同时使用这些简单图形和线条,组成各种有意义的图案,越多越好(10分钟完成)。
我通过向我教的四个班初一同学的调查,结果发现:以1为例,大多数的同学都能写出含正规三角形的常用物品,如三角板等,而对于近似三角形的物品和一些主观三角形的东西以及立体三角形等物体写出的很少。
所以初一的同学初步有了抽象思维能力,但是水平还是比较低,也就是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还不是特别强。
那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通过什么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呢?我通过自己的一些浅显的经验和阅读一些书籍,总结一下几点:1. 让基础知识系统化。
知识是形成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对解决问题起决定作用的,并在这个过程中让知识系统化。
在我教生物时,我都会让学生学习完一章内容之后,加以整理和归纳,把整章内容加以梳理,使学生在脑海当中形成的是一个知识的系统,即知识与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这样,要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提取出来的知识是一串而不是单个的。
比如在学习北京版教材七年级下第八章内容生物的运动的时候,让学生脑海当中形成这样的知识系统:包括两个大块儿:植物的运动和动物的运动。
这里动物的运动时重点,又包括一下几方面:动物的运动方式(根据动物生存的环境来列举动物的不同运动方式)动物运动的形成(包括骨、骨连接和骨骼肌)分开来整理,骨这部分知识里边又包括骨的形状、骨的结构组成和骨的成分等等。
最后再一总结运动的实现,那么在学生的脑海当中是一个非常完整的知识系统,这样的知识系统在解决问题是非常有用的。
2. 要经常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要富有想象力。
想象在解决问题中以及培养青少年的发散思维中的作用都是非常大的。
在我的日常教学中,我经常会让同学讨论一些问题,透过一个问题,提出你的设想,而且我会鼓励同学要大胆想象,不要害怕,没有错与对之分,只有完美和更加完美之分。
这样,学生就敢于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
而且通过对很多善于想象的青少年调查发现,他们都有这样几个特征:1)爱好比较多广泛的爱好和多方面的兴趣使他们的思路开阔,相互启发、取长补短。
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经常会有这样的体会;当遇到一个问题从一个方面百思不得其解时,换个角度马上就能解决了。
2)比较强的观察能力一个人的观察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了他的想象力。
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在墙上写道“观察、观察、再观察”可见,观察的重要性。
3)喜欢打破常规有些青少年总是喜欢打破常规,从我们平时不是特别注意的方面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4)知识和阅历丰富一般来说,我们经常说县城里边的小孩儿比农村的小孩儿更聪明一些,我认为这种说法是比较片面的,只能说他们某些方面是这样的。
科技方面的创新既包括我们平常理解的那些高科技的东西,也包括和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发明创造。
所以,对于指导学生对于知识结构的掌握一定要平衡,各方面知识都要掌握,只要是对自身发展有利的。
3. 打破思维定式。
思维定式是长期人们习以为常的一些东西,也就是都是这样做的或者都是这样想的,作为青少年来说,打破思维定式非常重要,一旦他打破了这个“框框”,思维的方向就是呈现辐射状的,就很容易出现一些思维的“火花”。
通过这些途径,如果能长期坚持下去,青少年的发散思维一定会得到很好的发展,在这方面我觉得国外有很多做法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借鉴。
在国外的课堂中,尤其是生物课堂当中(我是一名生物老师,所以对生物比较关注一些),通常都会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来让学生完成某个问题的解答。
教师通常都会首先布置一个话题,提出一些简单的要求,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从而找到最佳答案。
教师通常在课堂当中不会肯定地说错或者对,而是要求学生不断完善。
这和我们大多数的课堂当中简单地用错或者对来评价学生效果会更好些,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案例1】你能用几种方法折叠1. 在纸上画一个三角形并沿边缘剪下来,再画一个圆形,将它剪下来。
2. 将三角形和圆分别对折。
3. 观察两个图形分别有多少种不同的折叠方法。
这是在学习动物的对称方式的时候采取的一个活动,通过折叠纸张来联想动物的对称方式,效果应该是很好的,学生更容易理解。
【案例2】它们的父亲长什么样1. 给学生5-6张小狗和狗妈妈的图片,提示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中每只小狗的颜色,尽可能详细地记录每只小狗的毛色和花纹。
2. 然后观察图片当中小狗的妈妈,并记录它的毛色和花纹。
3. 给出思考问题:你认为小狗的爸爸长得是什么样子的?说出理由。
这是学生在学习遗传规律的时候的一个活动,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加以简单推理,对于遗传的规律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相比之下,我们的在课堂当中的一些做法就显得有些欠妥当,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而阻碍了对于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课堂活动的开展和对于学生的评价,我们的课堂活动大多数是为了活动而活动,是为了使课堂内容显得更丰富,而对于学生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对于学生的评价,我们大多数时候总是依靠正确答案,和正确答案一样的就是对的,不一样的哪怕有一点不一样的就是错误的,长期这样下去的话,学生脑海当中就会形成一种定式,就会限制学生的思维的发展。
所以我认为,在课堂当中适当加入一些操作性比较强、和所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小活动,在活动过程当中,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要长期坚持下去,有一个长远的计划,对于学生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社会的最大特点可谓是不稳定性、不可测性、跳跃性和复杂多变性,这些特点要求人们以更积极的思维方式来面对生活和工作的种种压力。
知识经济时代的学校教育,必须以发展人的创新思维、开发人的创新潜能为核心,使受教育者都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其潜能,因此,以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中国教育面临的一大挑战,作为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要迎难而上,努力为祖国的教育改革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1.《学习心理测试》边涛吴玉红主编中国物质出版社 2005.12.《科学探索者细胞与遗传》美国最权威的研究性学习教材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2.103.《科学探索者动物》美国最权威的研究性学习教材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2.104.《生物国外中学实验》杨善禄印莉萍王宗祎编译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4作者简介:崔文松 32 延庆县第八中学生物学科教师学历本科从事本学科教学6年,积累了一定的生物教学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