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论文
代表性科研进展-黑潮观测及其变异机理研究
建立了从近岸到大洋 的观测体系
阐释了黑潮影响中国近 海的途径与机理
建立了黑潮入侵东海分支及 变异的高精度西太环流模式
(a) 2009 36oN
Korea
(b) 2012 36oN
Taiwan Japan
33oN
33oN
30oN 27oN
0.12 m/s 0.24 m/s
密度 De Dpetpthh((m)m)
盐度 DeDpetpthh ((m)m)
温 D度e(pth (℃m)) Depth(m)
0
20.4 202.2181.22.2622.4
20
春季
22.8
22.8
23.2
23.6
0 111111311241354.617..66..84.82826.4826221118452929.220.480.2106..41.822.62 20
夏季
21.6
21.6
22
0
2523
23.5
20 24
秋季
0 28
冬季
10.51211111216.253.315.54 14.515 15.5
20 24
28 26 24
Depth (m)
Depth (m)
Depth (m)
23
22.4
40 60
24.244 24.8
24.8 24
40 22
60 21
33.2
32.4 32.8
20
333.46
1240
20 2222222121222023224.5..64.76.624.88.26.48.264822123272828323.943.836.0340.8123026.13.334.28.223.326.5.34.82.36434
123
20
33
34
Depth (m)
Depth (m)
40 60
34.434.4 34.4 34.4
40 32
60 31
34.4 34.4
40 32
60 31
40 32 34 60 31
32
33.8 31
0 122.5 123 123.5
19.5
20.5
20
1189.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1 21.5
17.5 18
2222.5
40
1922.05022.511.5
Depth (m)
1240 20 40 60
1232802.5 2621.2 2421.6 22 20 18 16
123
22
34.0
123.5 1240
20
22.4
Depth (m)
40
24.0222323...682 24
60
3210522.5 123
22332.22.446.4
24 24.8
123.5
绿潮早期 发生区大型水母
早期发生区
长江口外黑潮 水的入侵通过 对底层水温的 影响,能够调 控亚历山大藻 藻华的出现时 间和分布状况。
长江口外黑潮水涌升区 (白圈指示区域)
历年东海原甲藻赤潮 2014年春季底层水体
分布情况(2000-2015)
低氧分布区
黑潮水输入导致的底层水温变化和磷酸盐加富与生态灾害发生密切相关。
123.5
34
34
1240 20
12202.5 123 343311..26 32.4 32.8
32
33
123.5
1240 122.5 123 29.380333.30332131.4216.2.4.83.263 33.4
20
33.2 33.6
33
123.5
33.8
124
34 33
Depth (m)
中国东、黄海中二甲基硫化物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海洋酸化使浮游植物细胞内苯酚类含量增加,
并产生食物链效应。
DMS、DMSP、DMSO浓度
海 水
Chl-a浓度 DMS生产与消费速率
DMS生物地 球化学过程
认识了中国东、 黄海中DMS、 DMSP、DMSO
盐度、水温等信息
的时空分布及其
营养盐、生物等数据
迁移转化规律
大 气
大气DMS浓度
气象信息(气温、气压、 风速等)
DMS海-气 交换过程
估算了DMS
海-气通量及
其对全球总量 海洋酸化诱导钙化浮游植物细胞内上调(红色)
的贡献
或下调(绿色)的代谢途径。
代表性科研进展-海洋生态灾害与环境演变机制
长江口外黑潮水涌升区是生态灾害多发区
有毒亚历山大藻藻华动态
受到黑潮水输入的调控。
23
22
21 24.8
124
30 25 24 23 22 21
122.5 123 123.5 124
122.5 123 123.5 124
122.5 123 123.5 124
20 122.5 123 123.5 124
20
发现台湾东北部黑潮次表层水入侵东海 陆架,且具有季节变化;台湾暖流近岸 分支向北可以达到32°N。
30oN 27oN
0.12 m/s 0.24 m/s
24oN 120oE
123oE
126oE
129oE
24oN 132oE
120oE
123oE
126oE
129oE
132oE
模拟出黑潮向东海入侵的底部分支,
并揭示其年际变化,如2012比2009
年更向东偏移,与观测结果一致。
1
建立了从北到南的调查站位;在长 江口临近海域布放9个潜标,获得了 系统性连续观测资料。
21.5
18.0 18 18 21.5
60
202.15
20
Depth (m)
1240 25 2132282056.25.5 23 26
20 24
22 40
20
60 18 16
123
26212.27572.853.5
26
25.5
23.522442.55
18.0 18.159 22222012223...012555 19.5
模拟出黑潮在吕宋海峡入侵时 的流套结构,跨越结构等。
代表性科研进展-海洋化学过程及生态效应
碳循环:有机碳来源
黄河陆源有机质来源:
现代生源有机质
陈化土壤有机质(年龄1500~1800年)
古老化石有机质(年龄>26000年)
大河输送颗粒物有机碳入海的主要贡献:
黄土高原陈化土壤源
古老化石源有机质
现代生源、陈化土壤及古老化石有机质同位素混合模型
22.8
24.8 24.8 2223342...4264
23
24
40
22
60 21
22 40
20
19.222522123222200...1235545.5 60
18
19.2 16
16
22
20
16.0 18
16
0 122.5 32.1823 123.5
2289.8.2 29333.060303.14.18.332.622.4
麻痹性贝毒毒素分布
导致水母种群暴发 的关键过程是海洋 底层温度、盐度、 底栖生物和饵料数 量的变化。这些因 素都与陆源输入和 大洋入侵有关。
长江口是 黄东海主 要灾害水 母沙海蜇 的发源地 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