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新版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知识点总结笔记
人教新版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知识点总结笔记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课本 16——28 页)
1、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单位必先统一) ※根据使用目的正确选择地图:(课本 19 页)
比例尺的大小与所示区域的范围和内容详略程度的关系:图幅相同时,比例尺越大,范 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略(“大小详,小大 略”) ※阅读方向:(1)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一般指向正北
☆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凹陷部分(如右图 C 处)
☆陡崖:等高线重叠的部分(如右图 E 处)
☆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数值低的地方凸出;(如右图 F 处)
☆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数值高的地方凸出(如右图 D 处)
(区分山谷山脊的方法:看等高线凸出方向数值变化 “低脊高谷”);
☆山谷处易形成河流,图中 D 处形成河流,河流走向为自西北向东南。
2、纬度向北递增为北纬 N,
2、经度向东递增为东经( E ),
纬度向南递增为南纬 S。
经度向西递增为西经( W )
半球
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20 O W 和 160O E 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
划分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
20 O W 向东到 160O E 为东半球(20 O W—0 O—160O E);
地理现象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1、四季的变化 2、五带的划分(划分依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 3、昼夜长短的变化 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夏季最高、影子最短;冬季最低、影子最长)
(课本 13 页)
以北半球为例。二分二至点的日期、太阳直射点和昼夜长短情况:
二分二至点
春分日
夏至日
秋分日
冬至日
日期 太阳直射点位置
40°中低纬度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沿岸地区最为 典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南北纬 40°~60°的中低纬度的大陆西岸(以欧洲西 部最典型) 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降雨分干湿两季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月降水量最多超过 600mm)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分布于温带大陆东岸 温带气候类型中大陆内部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年较差大。全年降水都很少), 这种气候类型在温带区域的分布最广。
地区人口稀疏);从地形因素分析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 3、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就业困难、住房条件差、交通拥挤、人均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 人口增长过慢的问题: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人口老龄化、社会抚养老人的负担加 重等。
白色人种:欧洲、美洲、大洋洲、 4、三大人种的重要分布地区 黄色人种:亚洲东部、美洲(因纽特人和印第安人是黄色人 种)
3.21 前后 赤道
6.22 前后 北回归线
9.23 前后 赤道
12.22 前后 南回归线
北半球 昼夜长短
昼夜平分
昼最长夜最短
昼夜平分
昼短夜长
季节的划分
3、4、5 月为春季 6、7、8 月为夏季 9、10、11 月为秋季 12、1、2 月为冬季
2、 地球上的五带 划分依据:根据不同纬度地带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划分为热带、 北温带、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 5 个热量带。 有阳光直射现象的地区:热带——即南北回归线之间(23.5 O N~23.5 O S); 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寒带(北寒带和南寒带)——即南极圈(66.5 O S)以南、北极圈(66.5N O)以北 四季分明的地区:温带(北温带和南温带)——即回归线和极圈之间
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汉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2、 三大宗教的分布地区和特点:
阿拉伯地区(即西亚和北非)的人信奉伊斯兰教,如沙特阿拉伯,其宗教活动场所是圆顶清
真寺;
欧洲和美洲的人多信奉基督教,如英国和美国等,宗教活动场所是尖顶的教堂;
东亚、东南亚一些人信奉佛教(泰国的国教),佛教多塔状佛寺。
0O ( 0O 经线叫本初子午线)—180 O
度数
代号 北纬—N,南纬—S
东经—E,西经—W
如何 区分南、北纬(两种方法):
区分东、西经(两种方法):
区分 1、赤道(0O 纬线)以北为北纬(用“N”表示) 1 本初子午线(0O 经线)以东为东经(用“E”表示)
赤道以南为南纬(用“S”表示);
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 (用“W”表示) ;
赤道降水多,两极降水少
中纬度地区沿海多于内陆;南、北回归线附 海陆因素 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
近大陆西岸和内陆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
地形因素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海拔每升高 100 米,气温下降 0.60C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气候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
差)
2、气温年变化:北半球陆地(7 月最高、1 月最低) (课本
53)
北半球气温:大陆 7 月最高,1 月最低,海洋上 8 月最高,2 月最
低,南北半球相反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
均气温的差
气温、降水的分布都受纬度位置、海陆因素和地形因素的影响。
气温的分布
降水的分布
纬度因素
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为 6357 千米);
最大周长是 4 万千米; 表面积是 5.1 亿平方千米
4、 经纬线特点:
(经纬线判别:一般情况,横纬竖经)
定义
纬线 纬线
在地球仪上,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经线
经线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
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长度特征
长度不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越来越短,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课本 45——68 页)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是短时间的、多变的、具有地方性。 气候是长时间的、稳定的。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 2、卫星云图上绿色——陆地,蓝色——海洋,白色——云区,无云的地方一般是晴天 3、(右图表示西北风 4 级)风向(指风的来向)的判断:有风羽的一头指向就是风向。右图的 风向是西北风
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记忆口诀:“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亚洲(面积最大)、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跨经度最广)、欧洲、大洋洲(面
积最小) 四大洋:(面积由大到小记忆口诀:“太大印北,四洋贯通”) 太平洋(面积最大)、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面积最小)
练习:参照课本第 7 页图 1.8 南 北半球的划分填出右侧图中的七 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黑色人种:非洲(黑人的故乡)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非洲是黑人的故乡,但为什么美国(属于美洲)这些不是非洲的国家会有黑人分布?是
因为欧洲殖民者发现美洲新大陆,要开发美洲,从非洲掳掠了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所以
现在美国的很多黑人的祖先都是当时的黑奴。
第二节 语言和宗教
1、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英汉法俄阿拉伯语,还有一个西班牙语)
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包括阿拉伯半岛、
印度半岛和澳大利亚大陆) 太平洋板块(几乎全是海洋的板
块)和南极洲板块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
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5、能够运用板块运动的观点,解释现象。 例如:(1)珠穆朗玛峰升高的原因: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不断地相互碰撞,使其不断升高 (2)日本多地震的原因:日本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即环太平洋火山地震 带,地壳比较活跃,所以多火山地震。 (3)红海不断扩张的原因:红海处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两板块不断发生张 裂运动,所以红海在不断扩张。
(2)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缓。
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陡。(“密陡疏缓”)
F
※观察右图据等高线的特点判断山体的不同部位:
☆山峰 :等高线闭合,中间海拔高,四周海拔低;
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运动形式分自转和公转) (课本 11——15 页)
1、 地球的自转
地球 旋转中
运动方向
运动周期 地理现象
运动 心
面对赤道 面对北极 面对南极
自西向东
逆时针
顺时针
自转 地轴
1、昼夜更替
N
S
一天 2、时间的差异
3、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记忆口诀:“北逆南顺” 2.地球的公转 地球运动 中心 运动方向 周期
3、(课本 27 页)陆地表面 5 种地形类型:平原(海拔一般低于 200 米,地形平坦,分层设
色地形图上一般用绿色表示)、高原(海拔高于 500 米,外围较陡、内部和缓)、山地(海拔
高于 500 米,具有耸立的山峰)、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丘陵(海拔一般在 200—500 米
之间,地势起伏较大)
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到极点缩为一点
形状
Hale Waihona Puke 除极点外,纬线都是圆圈所有经线都是半圆
5、 主要的经线:本初子午线(0°)、180°。主要的纬线:赤道、北回归线(23.5°N) 、
南回归线(23.5°S) 、北极点(90°N)、南极点(90°S)
6、 经纬度的划分和半球划分:
纬度
经度
起止 0O ( 0O 纬线叫赤道 )—90 O N/S
2、 重要的大州分界线:
大洲
州界
亚洲和欧洲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和非洲
苏伊士运河
南美洲和北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