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字,中间的秃宝盖要宽一些。
~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3.词语理解及运用。 淘洗:用水洗去杂质和污垢,引申为保留好的,除掉 坏的。造句:我们煮米饭之前要好好淘洗大米。 柔和:柔软,温和。造句:傍晚,柔和的月光洒在海 面上。 鹅卵石:指被流水磨圆了的石头。造句:我家门前有 一条用鹅卵石铺成的小道。 运载:装载和运送。造句:秋天,运载粮食的汽车在 公路上来回奔跑着。 风俗: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造句: 少数民族有很多风俗习惯。 汩汩:拟声词。形容水或其他液体流动的声音。造句: 那条小溪汩汩地流过岩石。
修改台
样柔和。照亮了……照亮了……照亮了……”(月光
洒满人间,月光下的各种景物清晰而又静谧,这迷人
的月夜使“我”和阿妈感受到月夜景色的美好。)(教
师板书:月盘明亮月光柔和)
\
师:让学生展开想象,月光还照亮了哪些地方?
'
指导朗读:体会着月色下的美好意境朗读。
第 4 自然段:“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
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
快 。余 波 涌 来 ,也 使 江 面 风 号 浪 吼 ,江 水 平 静 后 ,
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
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 风
号浪吼)
'
6、学 完 课 文 ,你 们 知 道 为 什 么 人 们 称 钱 塘 潮 为“ 天 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7.指导背诵。 三、内化语言,拓展延伸。
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教学
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
重点 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教学 难点
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 激起学生读的欲望,让情感在读中体悟、升华,真正使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 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 ` 重点 感受钱塘潮来时的神奇壮观,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教学 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既生动又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
难点 大潮雄奇景象的。
第一课时
1.正确拼读 12 个会认字,书写 15 个会写字,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
教学 横贯”等词语。
目标 &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集上,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2.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 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 身体会。
;
教具 准备
导入
新课 教学
]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歌曲导入,复习生字
(4)出示“闷”:里外结构。组词:闷雷。读音:m
)
èn
新课 教学
(5)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 他? 如“罩”字,口诀:“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
盖。
^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三、初读感知。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
(
的?(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 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 2、再 读 课 文 ,提 出 不 懂 的 问 题 。小 组 自 己 解 决 有 关 词 语方面的问题。
~
第一课时
教学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目标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教具 准备
课件
$
修改台
教学设计
\
一、师生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你们去过什 么样的地方?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时,你有什么感受? 导入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 再来感受一下吧。(教师板书:走月亮) 师: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习俗,常在有月亮的晚上, 到户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戏,称为“走月亮”。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修改台
*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
导入 新课
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 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
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
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今天我们来学习
绍,也可以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进行介绍。

(3)介绍的语言要符合导游的身份。 3.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4.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熟悉的景点按照顺序来介 绍。 小结:听了你们的刚才介绍,相信一定会有更多 的人前往观潮。希望同学们下课以后,继续关注钱塘 江大潮,同时也可以关注更多的天下奇观。 四、总结
"
课堂小结 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 深 深 地 被 它 的 壮 丽 景 象 所 吸 引 。如 果 你 是 小 导 游 , 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
导入
第二课时 1.重点学习课文第 3、4 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意思,体会感受钱塘 江大潮的雄伟与壮观,指导背诵。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品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 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 1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同学, 查字典等方式来解决。 2.学生自读课文。在读文过程中,勾画出自己不明白 的地方。 (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语言障碍;再请学{ 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最后点名分段阅读课文, 达到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新课 教学
'
3.谈一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观潮
课题
1、观潮
授课
课型 讲读课文
时间
2 课时
1.认识“盐、屹”等 12 个生字,会写“潮、据”等 15 个字。理解“笼罩、人声
% 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教学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4 自然段。
目标 3.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潮来前:风平浪静人山人海
潮来时: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观潮
板书
:
内容 形状: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潮来后:漫天卷地风号浪吼恢复平静
教学反思
2.走月亮
课题
2.走月亮

讲读课文
课型
授课 时间
2 课时
1.认识“鹅、卵”等 7 个生字,会写“牵、鹅”等 13 个生字。
教学 目标
?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4 自然段。 3.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
平浪静)指导朗读。
,
2、潮 来 了 ,给 你 什 么 样 的 感 受 ? 从 哪 感 受 到 的 ?
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 2)作 者 又 是 按 怎 样 的 顺 序 写 潮 来 时 的 景 象 的 ?
·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 馈 交 流 ,教 师 及 时 引 导 、点 拨 。抓 住 以 下 要 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 , 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 的。(板书:远 近)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 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 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 远处白 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 3)近 :抓 住 潮 的 形 、声 、色 写 出 了 潮 的 气 势 之 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 . 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 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
第四段(第 5 自然段):潮过之后江面上的情景。 全文也可分为两段。 第一段(第 1 自然段):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 2—5 自然段):写观潮的经过。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五、合作交流,反馈检查。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3.继续搜集有关பைடு நூலகம்塘江大潮的资料。
教学
·
目标 教具 准备
教师:同学们,这么壮观的景象,我们应该让更 多的人知道,现在,就让我们再来完整地感受一下钱 塘江大潮吧!请大家看完之后做一次小导游,把钱塘 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介绍给更多的人。(放视频)
1.教师:你觉得作为导游应该怎样介绍呢? 2.出示小组活动建议: (1)可以选择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中的任 意一部分进行介绍。 (2)介绍时可以用课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加入 自己的一些感受或运用资料中的知识,可以一个人介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 来了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吧! (播放《月亮船》这首歌。边听边和老师一起感觉) 怎么样,好听吗?
听完这首歌曲,你有什么体会? (妈妈对孩子浓浓的爱、在妈妈的怀抱很幸福、 在妈妈的身边很幸福。) 那就让我们伴着这甜美的歌声一起去走月亮吧!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 2 课《走月亮》。(板书课题:2 走月亮) 2.检查生字读音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然后找出最喜欢 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并试一试谈谈自己的感受。 ( (二)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读课文第 1 自然段,你知道月亮是从哪儿升起 来的吗? 2.预设:秋天月夜是怎样的景象? 第 2 自然段:秋天“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