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广场脚手架工程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2、工程概况:3、施工安排⒊1、施工进度安排:⒊2、管理人员组织及职责分工:⒊3、劳动力安排:4、施工准备⒋1、技术准备:组织熟练有资职的作业人员进场进行培训和技术交底⒋2、工具准备:⒋3、材料准备:5、主要施工方法本工程六层以上采用升降脚手架另做方案,此方案只涉及六层以下(大约25m)。
由于场地狭小本工程采用悬挑脚手架。
⒌1、脚手架的搭设拆除施工工艺:⒌1.1、挑梁及钢索的埋设:按照计算书在结构施工时埋设钢筋和钢丝绳⒌.2、搭设程序:⒌⒉1埋件的混凝土达到强度后按施工设计放立杆位置;⒌⒉2周边脚手架应从一个角部开始并向两边延伸交圈搭设;“一”字形脚手架应从一端开始并向另一端延伸搭设;⒌⒉3应按定位依次竖起立杆,将立杆与纵、横向扫地杆连接固定,然后装设第1步的纵向和横向平杆,随校正立杆垂直之后予以固定,并按此要求继续向上搭设;⒌⒉4在设置第一排连墙件前,“一”字形脚手架应设置必要数量的抛撑;以确保构架稳定和架上作业人员的安全。
边长≥20m的周边脚手架,亦应适量设置抛撑。
⒌⒉5剪刀撑、斜杆等整体拉结杆和连墙件应随搭升的架子一起及时设置。
⒌3、搭设要求:⒌⒊1立杆:横距为1.1m;纵距为1.8m。
相邻立杆的接头来用对接形式,其位置应错弄布置在不同的步距内,与相近大横杆的距离不宜大于50cm、立杆与大横杆必须用直角扣件扣紧,不得隔步设置和遗漏。
立杆的垂直偏差应不大于架高的1/300,并且其绝对偏差须控制在75mm内。
在立杆底端之上100-300mm处一律遍设纵向和横向扫地杆,并连接牢固。
⒌⒊2大横杆:步距为1.8m,上下横杆的接长采用对接形式,其位置应错开布置在不同的立杆纵距中,与相近立杆的距离≤50mm;相邻步架的大横杆应错开布置在立杆的里侧和外侧,以减少立杆偏心受载的情况。
⒌⒊3小横杆:贴近立杆或设于双立杆之间,搭于大横杆之上并用直角扣件扣紧。
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拆除作为基本构架结构杆件的小横杆。
⒌⒊4剪刀撑:沿脚手架除在两端设置外,满搭设一道。
剪刀撑应联系3-4根立杆,斜杆与地面夹角为45°,其斜杆除两端用旋转扣件与脚手架的立杆或大横杆扣紧外,在其中间应增加2-4个扣结点。
⒌⒊5连墙件:按二步三跨设置,其垂直间距﹤6m,水平间距﹤6m,设置在框架柱上。
⒌⒊6水平斜拉杆:设置在有连墙杆的步架平面内,以加强脚手架的横向刚度。
⒌⒊7护栏和挡脚板:在铺脚手板的操作层上必须设2道护栏和挡脚板,上栏杆高度≥1.1m。
⒌4、脚手架拆除:⒌⒋1架子拆除时应划分作业区,周围设绳绑围栏或竖立警戒标志;地面应设专人指挥,禁止非作业人员入内。
⒌⒋2拆架子的高处作业人员应戴安全帽,系安全带,扎裹腿,穿软底鞋方允许上架作业。
⒌⒋3拆除顺序应遵守由上而下,先搭后拆、后搭先拆的原则。
即先拆栏杆、脚手板、剪刀撑、斜撑,而且小横杆、大横杆、立杆等,并按一步一清原则依次进行,要严禁上下同时进行拆除作业。
⒌⒋4拆立杆要先抱住立杆再拆开最后两个扣,拆除大横杆、斜撑、剪刀撑时,应先拆中间扣,然后托住中间,再解端头扣。
⒌⒋5连墙杆应随拆除进度逐层拆除,拆抛撑前,应用临时撑支住,然后才能拆抛撑。
⒌⒋6拆除时要统一指挥,上下呼应,动作协调,当解开与另一人有关的结扣时,应先通知对方,以防坠落。
⒌⒋7大片架子拆除后所预留的斜道、上料平台、通道、小飞跳等,应在大片架子拆除前先进行加固,以便拆除后能确保其完整、安全和稳定。
⒌⒋8拆除时严禁撞碰脚手架附近电源线,以防止事故发生。
⒌⒋9拆除时不应碰坏门窗、玻璃、水落管、地下明沟等物品。
⒌⒋10拆下的材料,应用绳索栓住杆件利用滑轮徐徐下运,严禁抛掷,运至地面的材料应按指定地点,随拆随运,分类堆放,当天拆当天清,拆下的扣件或铁丝要集中回收处理。
⒌⒋11在拆架过程中,不得中途换人,如必须换人时,应将拆除情况交待清楚后方可离开。
6脚手架承载能力计算:⒍1、计算参数见下表:⒍.2、双排悬挑脚手架的计算悬挑水平钢梁采用[12.6号槽钢U口水平,其中建筑物外悬挑段长度1.40米,建筑物内锚固段长度1.50米。
悬挑水平钢梁采用钢丝绳与建筑物拉结,最外面钢丝绳距离建筑物1.20m。
⒍2.1、小横杆的计算:小横杆按照简支梁进行强度和挠度计算,小横杆在大横杆的上面。
按照小横杆上面的脚手板和活荷载作为均布荷载计算小横杆的最大弯矩和变形。
A均布荷载值计算小横杆的自重标准值 P1=0.038kN/m脚手板的荷载标准值 P2=0.350×1.800/3=0.210kN/m活荷载标准值 Q=3.000×1.800/3=1.800kN/m荷载的计算值 q=1.2×0.038+1.2×0.210+1.4×1.800=2.818kN/m小横杆计算简图B.抗弯强度计算最大弯矩考虑为简支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弯矩计算公式如下:M=2.818×1.1002/8=0.426kN.m=0.426×106/5080.0=83.904N/mm2小横杆的计算强度小于205.0N/mm2,满足要求!C.挠度计算最大挠度考虑为简支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挠度计算公式如下:荷载标准值q=0.038+0.210+1.800=2.048kN/m简支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最大挠度V=5.0×2.048×1100.04/(384×2.06×105×121900.0)=1.555mm小横杆的最大挠度小于1100.0/150与10mm,满足要求!⒍2.2、大横杆的计算:大横杆按照三跨连续梁进行强度和挠度计算,小横杆在大横杆的上面。
用小横杆支座的最大反力计算值,在最不利荷载布置下计算大横杆的最大弯矩和变形。
A.荷载值计算小横杆的自重标准值 P1=0.038×1.100=0.042kN脚手板的荷载标准值 P2=0.350×1.100×1.800/3=0.231kN 活荷载标准值 Q=3.000×1.100×1.800/3=1.980kN荷载的计算值 P=(1.2×0.042+1.2×0.231+1.4×1.980)/2=1.550kN大横杆计算简图B.抗弯强度计算最大弯矩考虑为大横杆自重均布荷载与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均布荷载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集中荷载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M=0.08×(1.2×0.038)×1.8002+0.267×1.550×1.800=0.757kN.m=0.757×106/5080.0=148.986N/mm2大横杆的计算强度小于205.0N/mm2,满足要求!C.挠度计算最大挠度考虑为大横杆自重均布荷载与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挠度和均布荷载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集中荷载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大横杆自重均布荷载引起的最大挠度V1=0.677×0.038×1800.004/(100×2.060×105×121900.000)=0.11mm集中荷载标准值P=0.042+0.231+1.980=2.253kN集中荷载标准值最不利分配引起的最大挠度V1=1.883×2253.240×1800.003/(100×2.060×105×121900.000)=9.85mm最大挠度和V=V1+V2=9.962mm大横杆的最大挠度小于1800.0/150与10mm,满足要求!⒍2.3、扣件抗滑力的计算: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规范5.2.5):R ≤ Rc其中 Rc ——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8.0kN;R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荷载值计算横杆的自重标准值 P1=0.038×1.800=0.069kN脚手板的荷载标准值 P2=0.350×1.100×1.800/2=0.346kN 活荷载标准值 Q=3.000×1.100×1.800/2=2.970kN荷载的计算值 R=1.2×0.069+1.2×0.346+1.4×2.970=4.657kN单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满足要求!当直角扣件的拧紧力矩达40--65N.m时,试验表明:单扣件在12kN的荷载下会滑动,其抗滑承载力可取8.0kN;双扣件在20kN的荷载下会滑动,其抗滑承载力可取12.0kN;⒍2.4、脚手架荷载标准值:作用于脚手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活荷载和风荷载。
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A、每米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标准值(kN/m);本例为0.1337 NG1 = 0.134×25.000=3.343kNB、脚手板的自重标准值(kN/m2);本例采用竹串片脚手板,标准值为0.35NG2 = 0.350×2×1.800×(1.100+0.200)/2=0.819kN C、栏杆与挡脚手板自重标准值(kN/m);本例采用栏杆、竹串片脚手板挡板,标准值为0.14NG3 = 0.140×1.800×2/2=0.252kND、吊挂的安全设施荷载,包括安全网(kN/m2);0.005NG4 = 0.005×1.800×25.000=0.225kN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 NG = NG1+NG2+NG3+NG4 =4.638kN。
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总和,内、外立杆按一纵距内施工荷载总和的1/2取值。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NQ = 3.000×2×1.800×1.100/2=5.940kN风荷载标准值应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其中 W0 ——基本风压(kN/m2),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的规定采用:W0 = 0.350Uz ——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的规定采用:Uz = 1.420Us ——风荷载体型系数:Us = 1.044经计算得到,风荷载标准值Wk = 0.7×0.350×1.420×1.044 = 0.363kN/m2。
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公式N = 1.2NG + 0.85×1.4NQ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立杆段弯矩 MW计算公式MW = 0.85×1.4Wklah2/10其中 Wk ——风荷载基本风压值(kN/m2);la ——立杆的纵距 (m);h ——立杆的步距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