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形势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与对策

新形势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与对策

新形势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与对策邓启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 福建福州350003)摘要: 分析了新形势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提出了当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应注意的几个基本问题, 着重就当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方向及应采取的措施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产业结构; 调整; 优化; 农村; 农业中图分类号: F 321 文献标识码: ATh ink ing and coun termea sures for adjusting the rura l industr ia lstructure in the new situa tionDEN G Q i2m ing( Institue of S cientif ic and T echnolog ical Inf orm ation, Fuj ian A cad em y of A g riculturalS ciences, Fuzhou, Fuj ian 350003, China)Abstract: The necessity of adjusting the r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the new situation w as analyzed. The guidingthough t, basic p rincip le and noticeable p roblem s in the p resent adjustment and op tim ization of r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w ere put forw ard. The p relim inary exp loration w ith the focus on the direction and useful countermeasures in the adjustment and op tim ization w as conducted.Key words: Industrial structure; A djustment; Op tim ization; Rural area; A griculture1新时期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家庭承包制的推行和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 我国和我省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呈现出三次产业都得到发展并协调并进的良性态势。

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矛盾。

表现在农业上, 主要是: (1) 农产品供求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农业生产的任务由解决温饱的需要转向小康的需要, 对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 (2) 农业的发展已由资源约束变为资源与市场双重约束, 但区域性结构差,不能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 更难以适应加入W TO 后所面临的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

在农村工业方面, 则表现为乡镇企业发展速度减缓, 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减弱, 难以再继续支持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此外, 按照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 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农村现代化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但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村城镇化水平却明显滞后, 而且近年来还有放慢的趋势, 这就不可避免地阻止了农村劳动力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合理开发、利用, 限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农产品供求格局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变化, 正是农业和农村发展新阶段到来的本质反映。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00 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指出,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实际上就是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阶段。

并认为, 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不仅是解决当前农产品销售不畅、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困难的客观要求, 更是提高我国农业、农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的有效途径; 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1 ]。

2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211指导思想按照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基本规律, 新形势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基本指导思想应该是: 紧紧围绕指导思想的“两个根本性转变”, 高举“质量和效益”这面旗帜, 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 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 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 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标, 加强和稳定第一产业, 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 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 从更福建农业学报15 (增刊) : 117~ 120, 2000Fuj ian J ournal of A g ricultural S ciences高层次和更广阔的空间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逐步建立起规模经营、技术先进、结构协调、布局合理的,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

212基本原则新形势下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应主要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综合效益原则。

具体地说, 主要是: (1) 以农业为基础, 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的原则; (2) 因地制宜, 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则; (3) 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 (4)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5) 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兼顾的原则。

总之, 通过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不仅要使最佳经济效益得以实现, 而且要使经济保持长足发展后劲, 避免短期行为和盲目冲动。

213应注意的几个基本问题当前, 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应该注意并加以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1) 加强和稳定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 确保食物安全问题。

作为发展中的农业大国, 人口多、人均土地少, 是我国最大的基本国情。

虽然1993 年以来, 我国农村非农产业渐进并进而急促地取代了农业产业而成为支撑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的主力结构, 但无论如何农业在国民经济和农村产业结构中不可替代的基础性地位, 决不会因为农业产值和劳动力就业份额的下降而改变。

相反, 必须不断地得到加强。

(2) 提高农业比较效益, 增加农民收入问题。

长期以来, 我国农业比较效益一直都比较低, 再加上当前我国农民收入增长幅度已连续3 年下降, 这不仅直接影响了农户的生活消费和生产投入, 而且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产生了不利的影响[2 ]。

此外,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以及人均资源紧缺和农业后备资源不足等问题, 也都是当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必须注意并加以解决的基本问题之一。

3当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方向及应采取的措施任何事物的发展, 都是质与量的统一。

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既没有一劳永逸的调整, 也没有一成不变的调整, 而应把适应性调整和战略性调整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和即将加入W TO 的当前, 则应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基础上, 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2~7 ]。

311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 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在我国以往的结构调整中, 由于片面强调市场的导向作用, 一些地方并没有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产品和区位等优势, 而是市场上缺什么就上什么, 结果是各地区结构趋同、重复建设, 也就无法从根本上实现结构的优化和各地资源的合理配置。

为避免重复建设和出现新一轮的卖难, 新形势下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应从市场需要和当地的优势出发, 把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 突出各地的资源优势、产品优势、区位优势以及各地的人才和技术优势, 并制定出适合于本地区的结构调整规划, 同时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权, 减少结构调整的肓目性。

具体地说, 就是要在现有农林牧渔各业协调并进的基础上, 并以此为方向, 继续优化。

在区域布局上, 农村各地由于其自然、经济和社会、历史条件不同, 其产业结构调整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

在沿海发达地区和城市郊区, 应以花卉和无公害蔬菜为主, 积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 在平原地区, 则应以粮、菜、果、畜为主, 合理布局并逐步建立肉、蛋、奶等生产基地, 并适当发展养鱼和其他水产养殖业, 同时在有条件的地区因地制宜地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在广大农村山区, 除了优先发展粮食生产外, 还应充分开发、利用山区丰富的资源, 加快绿色果蔬、食用菌、优质茶叶和草食畜牧业等的发展。

当然, 市场需求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按市场需求进行结构调整, 还必须加强对市场的调查、分析与预测, 并从当地的优势出发, 大力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和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建设, 尤其是要尽快培育和完善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 充分发挥其导向和协调功能。

312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提高农业比较效益有识之士指出, 解决我国农业比较效益低的问题的根本出路, 并不在于提高对农业生产的投入, 而在于尽快摆脱我国农业生产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 即尽快通过农业市场化, 实现农业规模经营, 建立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现代农业(金成晓, 1999)。

为此, 必须改革和完善现行农村土地承包制度, 促进农村土地有效流转与适度集中。

在条件尚不成熟的当前, 政府必须首先制定一些相关的奖励和惩罚政策, 如改土地无偿使用为适度有偿使用, 同时规定土地最低生产率, 刺激土地的流动和重新配置。

至于如何在长期稳定农地承包关系的条件下, 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权正常流转制度, 促进农村各生产要素118 福建农业学报第15 卷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 则是新时期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必须研究、回答的重要课题之一。

与此同时, 还应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逐步剥离农村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 为土地使用权有效流转提供条件。

此外, 还应着重改革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及就业制度, 建立统一、公平的城乡劳动力市场和农民再就业的优惠和培训制度。

313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创汇农业, 促进农业产业化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改变传统农业高投入、低产出, 高消耗、低效益的状况, 是新时期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之一。

而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等环节相割裂, 农产品增值的收益回不到农业生产中去, 是过去我国农业效益一直比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如果将发展特色农业和创汇农业等与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 通过延长农业产业链, 将农业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等环节联成一体, 使农民获得生产环节以外、尤其是加工和流通等后继环节的收益, 就可有效解决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小规模与社会化服务和规模效益的矛盾; 而且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 还可以有效解决农户分散经营条件下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问题。

因此, 立足区域优势, 培植龙头企业,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创汇农业, 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产业化经营, 是新时期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措施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