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络基础进阶版——人体十六郄穴救急穴

经络基础进阶版——人体十六郄穴救急穴

郄穴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本经循行部位及所属脏腑的急性病证。

阴经郄穴多治血证,如手太阴肺经的郄穴孔最治咳血,足厥阴肝经的郄穴中都治崩漏。

阳经郄穴多治急性疼痛,如颈项痛取足少阳胆经郄穴外丘,胃脘疼痛取足阳明胃经郄穴梁丘等。

此外,郄穴还有诊断作用,当某脏腑发生病变时,可按压郄穴进行检查。

十六郗穴在人体的分布以及功用:
1、足太阴脾经之郄穴--地机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

可治疗腹痛,泄泻,小便不利,水肿,月经不调,痛经,遗精等症。

配三阴交穴治痛经;配隐白穴治崩漏。

配合穴阴陵泉治疗股内侧痛。

股内侧痛多由气虚寒凝,经脉失养,肌肉挛缩而成。

其病位属脾经所过之处,地机穴为脾经之郄穴,是本经经气深集的部位,具有较强的解痉镇痛,行气活血之功,阴陵泉是脾经之合穴,脉气最盛,使气随血流,气行血行,脉道充盈,气血流畅,经筋和缓,疼痛自止。

2、手太阴肺经郄穴--孔最穴,在前臂掌面桡侧,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该穴具有清热凉血之功,善治血证,主治咯血、呕血等出血疾患。

尺泽为手太阴肺经之合穴,根据“实则泻其子”的原则,针刺此穴可泻本脏之热,故有泻肺热,凉血止血之功,主治潮热,咯血,咽喉肿痛等,两者配伍使用治疗阴虚火旺咯血。

3、手阳明大肠经郄穴--温溜穴,在屈肘时,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穴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处。

该穴可治疗急性疼痛,有清热解毒,泻火消肿,祛瘀止痛之功,主治咽喉肿痛,面肿等。

《甲乙经》:喉痹不能言,温溜及曲池主之。

两者还共同具有祛风湿,利关节,通经络,止痹痛之功,用以治疗上肢不遂,肘臂痛等。

4、足阳明胃经郄穴--粱丘穴,取该穴时屈膝,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3寸。

该穴是足阳明脉气深聚之处,故有理气和胃止痛之功,主治胃痛,胃肠痉挛等症。

足三里是足阳明之下合穴,是治疗脾胃病的首选穴,能补能泻,能升能降,具有健脾,消积滞,和胃降逆,通腑利湿之功。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腹胀,胃脘当心而痛,取之三里也。

本穴为机体强壮要穴,益气养血,健脾补虚,扶正培元之功益彰。

两穴配以犊鼻,血海,
阳陵泉,阿是穴,还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5、手少阴心经郄穴--阴郄穴,位于人体的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0.5寸。

该穴具有清心安神之功效。

可治疗神经衰弱,癫痫;鼻出血,急性舌骨肌麻痹;胃出血,心绞痛,肺结核,子宫内膜炎等急症。

6、手太阳小肠经郄穴--养老穴,位于人体的前臂背面尺侧,当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缘中。

该穴具充养阳气之功效,可主治目视不明,肩、背、肘、臂酸痛等症。

配太冲穴、足三里穴可治目视不明。

養老穴对治疗青春痘或熬夜引起的面部小泡有特效,對眼睛疲勞也有奇效,而神門為檢查循環系統的重要穴道,對消除疲勞也有幫助,兩者聯合可提昇氣血,保持手腳靈活。

7、膀胱经郄穴--金门穴,位于人体的足外侧部,当外踝前缘直下,骰骨下缘处。

该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太阳主表,故有祛风散寒,舒筋活络之功,主治腰痛,外踝痛,下肢痹痛等。

委中则为足太阳合穴,膀胱经属水,水性寒凉,故有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之功,有“血郄”之称,膝为筋之府,本穴位居膝窝,具有舒筋活络,祛风湿,止痹痛的功效。

主治腰痛,半身不遂等。

郄穴与合穴配合使用,祛风活络之功更为突出。

如金门配大肠腧、委中、命门治疗腰痛效果颇丰。

8、肾经郗穴--承浆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该穴是连通体表体内的一个穴位,可主治口眼歪斜,唇紧,面肿,齿痛,齿衄,龈肿,流涎,口舌生疮,暴喑不言,消渴嗜饮,小便不禁,癫痫。

如配合委中穴可治衄血不止;配风府穴治头项强痛、牙痛等症。

9、手厥阴心包经郄穴--郗门穴,位于腕横纹上五寸。

该穴善治血证,具有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之功,主治咳血,呕血等。

曲泽归手厥阴心包经,心包为心之外卫,代心行令,故有宁心安神,宽胸理气,活血化瘀之功,主治心痛,烦躁等,此外,本穴具有通经活络,疏利关节之功,用以治疗肘臂痛,上肢颤动等。

10、三焦经郄穴--会宗穴,位于人体的前臂背侧,当腕背横纹上3寸,支沟穴尺侧,尺骨的桡侧缘。

该穴具有吸湿降浊的功效。

可治疗耳聋,痫证,上肢肌肤痛等症。

配听会穴、耳门穴治疗耳聋;配大包穴治上肢肌肉疼痛,软组织挫伤。

11、胆经郄穴--外丘穴,位于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缘,平阳交穴。

该穴有传递风气的作用。

可治疗颈项强痛,胸胁痛,疯犬伤毒不出,下肢痿痹,癫疾,小儿龟胸等症。

如配伍腰奇、间使穴、丰隆穴、百会穴治癫痫;配环跳穴、伏兔穴、阳陵泉穴、阳交穴治下肢痿、痹、瘫;配陵后、足三里穴、条口穴、阳陵泉穴治腓总神经麻痹。

12、足厥阴肝经郄穴--中都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该穴主治血证,具有清肝泻热,凉血之功,可治疗急性
肝炎、膝关节炎、子宫出血、疝气等疾病。

13、阴跷脉郗穴--交信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当太溪穴直上2寸,复溜穴前0.5寸,胫骨内侧缘的后方。

该穴有外散寒冷水湿的功效。

可主治月经不调,崩漏,阴挺,泄泻,大便难,睾丸肿痛,五淋,疝气,阴痒,泻痢赤白,膝、股.内廉痛等症状。

如配伍关元穴、三阴交穴治妇科疾患之月经不调;配太冲穴、血海穴、地机穴治崩漏;配中都穴治疝气;配阴陵泉穴治五淋;配中极穴治癃闭;配关元穴治阴挺等。

14、阳维脉郗穴--阳交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7寸,腓骨后缘。

该穴具理气降浊之功效,主治胸胁胀满疼痛,面肿,惊狂,癫疾,瘈疭,膝股痛,下肢痿痹诸疾。

配环跳穴、秩边穴、风市穴、伏兔穴、昆仑穴可治风湿性腰腿痛,腰扭伤、坐骨神经痛、中风半身不遂之下肢瘫痪、小儿麻痹症。

15、阴维脉郗穴--筑宾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当太溪穴与阴谷穴的连线上,太溪穴上5寸,腓肠肌肌腹的内下方。

该穴具散热降温之功效。

主治癫狂、痫证、呕吐涎沫、疝痛、小儿脐疝、小腿内侧痛等症。

配肾俞穴、关元穴治水肿;配大敦穴、归来穴治疝气;配承山穴、合阳穴、阳陵泉穴治小腿痿、痹、瘫;配水沟穴、百会穴治癫狂、痫证。

16、阳跷脉郗穴--跗阳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仑穴直上3寸。

该穴属足太阳膀胱经,有吸热化湿之功效。

主治头痛、腰骶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等症。

比如,心脏病突然发作,就马上取心包经上的郄门穴这个大药;急性哮喘,就取肺经上的孔最穴大药,只要对它们进行强烈刺激,比如扎针,或者进行强有力的按压,往往都能一穴见效,迅速缓解病情,起死回生;当出现急性胃疼时应立即想到梁丘穴,用拇指指腹用力按压该穴,持续2-5分钟,往往可以立即止疼;孔最穴,这可是治疗内脏出血的郗穴,使用时可用母指腹尖适度用力按压该穴;当有尿血症时,要马上想到水泉穴;女子崩漏、膝关节炎、疝气就找中都穴;急性腰痛时可随手取来养老穴;胆囊疼痛了就快按外丘穴;凡遇心动过速、心绞痛等心胸疾患那就是郄门穴的事了,按压的时间同前;外丘和阳交穴治疗急性头疼再好不过了;当出现头疼、咽喉肿痛、肠鸣腹疼的时候就选温溜穴;那么心疼、吐血、鼻出血怎么办?阴郗穴在等着你呢,平时经常按压此穴还可预防和治疗心脏疾病;地机穴,可治疗腹胀、腹疼,泄泻,这个穴位按压时间要长些,5分钟;筑宾穴,可治疗恶心呕吐;交信穴,可治疗月经不调、痢疾、肠炎;承浆穴,可治疗休克昏迷、口眼歪斜、齿龈肿疼。

至于梁丘穴配中脘穴治療急性胃炎;孔最穴配膻中穴治療氣逆吐血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