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代化历程.

中国近代化历程.


康梁维新派
戊戌变法运动(中国民主政治运动的开端)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治主张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兴中会誓词: 同盟会政纲: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建立中华民国 颁布临时约法
C、思想文化的近代化
从封建的思想文化向近代西方的思想文化转化。 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西学东渐”的过程 第一阶段: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抵抗派、洋务派第来自阶段:从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
康梁、孙中山
第三阶段:新文化运动时期
前期、后期
三、中国近代化的层次
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从 1840年到1919年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下列三个阶段所涉 及的领域及主流分别是什么?
阶 段 领 域 主 流
鸦片战争—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近代化的层次: 器物
中国近代化历程
1840年 —— 1919年
一、近代化的含义
近代化是表示向近代文明变化、向近代文 明过渡的概念。 它是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综合变化的历史过 程,不能单纯把它理解为工业化。近代化也叫 现代化,它是传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 础与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态的全面变革与转 化的历史过程。 就中国近代前期而言,近代化就是资本主 义化,就是工业化及与工业化相伴随的政治、 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以经济工业化、 政治民主化和思想文化的科学化为主要标志。
六、中国近代化的启示
(1)中国近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发展过程,不完 成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任务, 要想实现近代化是根本不可能的。 (2)从闭关自守到对外开放,这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 然趋势。 (3)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动近代化的首要条件。 (4)中国人民的不懈努力和斗争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 根本原因和动力。 (5)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是充当了不 自觉的工具,这与他们的主观愿望是不符合的。
2、整体发展阶段(1895——1919年) 主要内容: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 机地结合,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 1 )经济近代化: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下,以工业化为 主体的经济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它分为两个时期:第 一个时期是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第二个 时期是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五.影响中国近代化的不利因素
1。先天不利因素: • (1)资金条件 (2)技术条件 • (3)人才条件 (4)思想条件 2。后天不利条件: • (1)没有正确的道路 (2)没有科学的决策 • (3)缺乏安定的环境 3。面临的政治障碍: • (1)外国资本主义 (2)封建专制统治 • (3)官僚主义
二、近代化的主要内容
A. 经济的近代化
(一)实质 (二)表现
从传统的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转化
1、洋务运动 前期、后期 2、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初步发展、短暂春天
(时间、原因、影响)
B、政治的近代化
(一)实质
从君主专制制度向民主政治制度转化
(二)表现
1、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主张 早期维新派 君主立宪制 兴民权、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 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制
B
C
D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它有利于中国 社会的进步。据此回答4——6题。 4、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中“近代”的实质是 ( ) A、由私人投资兴办 B、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 C、不是工场手工业而是机器生产 D、受外商企业刺激而产生 5、有人认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先天不足”指的是 ( ) A、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缺乏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 C、投资者主要来源于官僚、地主和商人 D、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6、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最终未能繁荣的根本 原因是 ( ) A、民族资产阶级未能成为统治阶级 B、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制约 C、中国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D、受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制约
( 2 )政治体制近代化:政治体制近代化的重大突破,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 法。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 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成为 时代潮流。
(3)思想文化近代化 思想文化的近代化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型。 西方文化大量涌入,“西学东渐”达到高潮,向西方 学习,已从生产技术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层次。 维新派以进化论为理论基础,主张变法维新实行 君主立宪; 革命派把从西方学到的国家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 并把理论学习和革命宣传变为实际行动,发动了辛亥 革命; 激进派提倡民主和科学,提出“打倒孔家店”的 口号,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 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五四运动后期,马克思主 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为中国社会的变革提供了 科学理论。
经济 政治 思想文化 制度
先进技术 政治制度 民主科学
思想
四、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1、起步阶段(1840——1895年) 主要内容:主要是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前期 以“自强”为旗号,兴办近代军工企业。后期以“求 富”为旗号,兴办民用工业。 特点:①政治体制近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以军 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有所进展,并经历了由重工业 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国营到民营的发展过程。 ②投资形式也由官办、官督商办到允许民办。 ③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 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
课堂小结
外商企业
经济 洋务企业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政治 戊戌变法 地主阶级 思想 辛亥革命 师夷长技 中体西用 君主立宪 初步发展
中 国 近 代 化
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
民主共和
民主科学 马克思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
巩固练习
一、经济工业化专题
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阶段。据此回答 1——3题。 1、洋务派提出“自强”口号的本质目的是 ( ) A、扩大地方实力派的势力 B、挽救清王朝统治地位 C、壮大汉族地主势力 D、挽救民族危亡 2、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分别是 ( ) A、安庆内军械所、上海机器织布局 B、江南制造总局、开平矿务局 C、安庆内军械所、轮船招商局 D、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 3、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 ( ) A、没有坚强的领导核心 B、创办洋务企业官员贪污腐败 C、帝国主义的阻挠和压制 D、不从根本上变革落后的生产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