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


具体分为: 具体分为: 环境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的种类及作用: 环境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1)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 (2)社会环境 ) 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 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 发展, 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
4.情景交融 在景物描写中融人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达到 “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 渊明《饮酒》) (5——8四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 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在这里 既是写“景”,也是写“情”,已分不开哪是“景”,那是 “情”。) 5.寓情于景 间接抒情的一种。诗中纯然地写景,但所 要表达的感情都包孕在景物描写中。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 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中没有一个情感字,但处处流露着作者的喜悦心情,流露着作 者对宁静、和平生活的向往。 6.触景生情 指文学作品中,作者 或作品中的人物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而激发起某种感情。 杜牧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写诗人在山道上,看到优美的枫林晚
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 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王实甫《十二月带尧民歌•别情》) (诗歌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分别从“怕黄 昏”、“不销魂”、“新啼痕”、“断肠人”等四个角度将少妇别后的相思之悄 表现得淋漓尽致。) 2.借景抒情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 作者的感情。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十艮,隔江犹唱 《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所写的景并非晴朗的 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 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 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通对 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 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咏蝉》) (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 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身居高处,叫声自然 传得很远,并非依*风的力量。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 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白 可远扬,不需要依*其他人吹嘘。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 目的。)
所谓议论就是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和评论来直接表明观点和态度的文字,它是议 论文的主要表达方式。在文章中,议论常常从叙述或说明中生发出来,同时又去 深化叙述或说明的内容。议论常常缘事而发。或感触,或启示,或褒或贬,是非曲直 皆为议论。 议论的笔法多种多样: 1、评述性议论。 针对某人某事某物,发表自己的见解,阐明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或肯定、赞扬、或否 定、批判,态度明朗,色彩鲜明。鲁迅的《藤野先生》,开篇便描述清国留学生留着 长辫扭脖子的丑态,结尾一句"实在标致极了"便是评述性的议论。作者以犀利的语 言辛辣地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不学无术、附庸风雅。这种议论方式有较强的针对 性。 2、哲理性议论。 语言含蓄,见解独到,令人深思,这种议论方式往往具有启发性。鲁迅先生在《故乡》 的结尾处写到:"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 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含蓄隽永,让人回味无穷。 3、抒情性议论。 议论的语言是理性思维的结果,因而也许少了一份灵气和生动,俨然一副冷若冰霜 的面孔。其实,议论也是讲究文笔的,也是形象的。上文中所说鲁迅的《故乡》,便 是将抽象的"希望",比作形象可感的"路",因而生发议论,形象生动。议论中饱含着浓 郁的情感色彩,便赋予议论以强烈的抒情性。魏巍写《谁是最可爱的人》选用三个 典型事例表现志愿军战士的"可爱"之处,作者在叙述每一件生动感人的事例之后,不 失时机,以抒情的笔调,议论生友,一唱三叹,既承上启下,又点明主旨。
人物形象描写:
1。表现人物本身的性格、品质、人格、精神、为人 2。表达作者对此形象的情感 如:这一提,他的年青的相貌就又在我的眼前出现,像 活着一样,热天穿着大棉袍,满脸油汗,笑笑的对我说 道;“这是第三回了。自己出来的。前两回都是哥哥保 出,他一保就要干涉我,这回我不去通知他了……” (《白莽作孩儿塔>序》) 最白莽出狱时的形象描写的作用? 1〉表现了他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 2)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敬爱和思念之情
现代文:
表达方式——说明、议论、描写、记叙、 抒情(直接、间接:借景抒情、寓情于 景、寓情于事、情景交融等)
诗歌: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 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 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就是直 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情、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以 景结情等。
景物描写的写法: 景物描写的写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形状、颜色、数量、 形状、颜色、数量、
视觉 听觉
静态、 变化)等 静态、动态 (变化 等 变化 声音(变化) 声音(变化) 气味(变化 气味 变化) 变化 味道(变化 味道 变化) 变化 质地
①五觉法
嗅觉 味觉 触觉
联想法、 ② 联想法、想象法
抒情有两种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往往直抒胸臆,情感浓烈。 直接抒情有以下几种方式: 1、呼告式:情到深处,常常难以自禁,忍不住大声呼告:"祖国啊,母亲!""我爱你,中 国!" 2、 顿悟式:法国作家都德《最后一课》中的小弗朗士在上学路上,看到镇公所布 告牌前有很多人围观,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当他走进教室以后,才慢慢明白:祖国 沦陷了!这时,作家写到:"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 一回事!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以顿悟式的直抒胸臆,表达万分难过的心情。 3、反复式 :"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实在是太多,太多。"采用反复式语句,抒 发"我"对北京大学的一往情深。 间接抒情有三种方式: 1、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感情,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法国作家莫泊 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通过两次写景表现人物心情:"我们上了轮船,离开钱桥,在 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表现人物欢快兴奋的心 情;“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表现人物 失望、沮丧的心情。 2、咏物抒情 (托物言志):在文中把"物"作为主体对象来写,而不是作为一般景 物点缀其间,作者往往以浓墨重彩极力铺写某物,使其赋予某种象征意义和丰富的 涵。冰心的《纸船--寄母亲》就是很好的例子。 3、叙事抒情:寓情于事,在叙述中抒发感情。魏巍在《我的老师》中,便是通过叙 写蔡老师在课内教我们读诗,在课外教我们跳舞,带领我们观察蜜蜂等事例,抒发"我 "对老师的爱戴之情。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当时范仲淹被派经略延安,镇守边陲,防御西夏。这首词是他切身的体会。时间 是秋天,地点是塞下,具体的地方是孤城。人物是将军和征夫。他们离家万里, 在塞外看到雁南飞,听到悲哀的笳声和羌管,自然想家,但功未成,不能回去。 饮浊酒,愁不能寐。词中所写的悲凉凄怆的景象,充分配合当时的人的心情,情 景交融,使读者体会到这些在边疆卫戍的人的情怀。 另看一首写乐景的词: 风人松(题酒肆) C宋)俞国宝 一春长费买花钱, 日日醉湖边。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红杏香中 歌舞,绿杨影里秋千。 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画船载得春归去,余情 付湖水湖烟。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 这里写春光明媚时,在杏花和绿杨中,游玩的人带了坐船游,饮酒,歌舞。 使读者充分感觉到春游的愉喜。
语言描写 作用: 作用:
一:刻画人物性格 二: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 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 三:揭示人物的身分与社会地位 四:预示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反映作品的主 预示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题与时代特点
心理描写 作用: 作用:
一: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 塑造人物形象、 三: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思想感情 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四:深化作品主题
叙述和描写有何区别? 叙述,指记载、述说人物活动的一般情况和事件发 生、发展的经过,也就是交代人物和事件的基本 情况。描写,指对人、事、景、物进行生动形象 的描绘和刻画。描写是事物状貌的描绘,重在形 象性。(投影) 描写和叙述常常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或者像经线与 纬线那样纵横交错,或者如水与乳自然地交融。 但在写作上二者还是有明显区别的:叙述着重于 一般情况、过程的交待,使读者获得概括的印象; 描写则着重形象的描摹、刻画,把真实的情景栩 栩如生地表现出来,使读者产生如闻其声,如见 其形,如临其境的感受
1白描,所谓“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并以 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事物形象的一种写法,鲁迅 先生非常 善于使用白描手法,如《藤野先生》中关于藤野先生的 一段介绍:“其时进来的是 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 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 便用了 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语言 简洁,印象 深刻。 2、细描,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 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如阿累的《一 面》写鲁迅就比鲁迅写藤野又细一些:“他的面孔黄黑 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 的人,但是精神很 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 没剪了,却一根一 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 好象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