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洪县城市总体规划
综合型 工贸型 旅游型 工贸型 农贸型 农贸型 农贸型 农贸型 农贸型 农贸型 农贸型 工贸型 农业型 农贸型
金家镇
潼射镇 香山镇
玉太乡
双溪乡 青堤乡
农业型
农业型 农业型
射 洪 县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2013-2030)
一、基本概况 1.2 城市概况
地理位置
射洪县城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下游,包含太和、大榆两镇。其中,太和镇位于涪江中游
乡集镇:金鹤乡、瞿河乡、伏河乡、
青堤乡、双溪乡、文升乡、万林乡、
太兴乡、东岳乡、玉太乡、青堤乡 等共10个,城镇人口在0.2~0.3万之间。 城镇人口合计2.1万人,平均每个城镇 人口规模0.21万人。
射 洪 县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2013-2030)
一、基本概况 1.1 县域概况
县域城镇体系现状图(2012年)
。城镇化水平44.4%,城镇人口有45.72万人。
射 洪 县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2013-2030)
一、基本概况 1.1 县域概况
县域城镇体系现状图(2012年)
全县城镇分为县城、重点镇、 县城:太和镇与大榆镇。城镇人口约30.8万。
普通建制镇、一般乡集镇四个等级。
重点镇:沱牌镇、金华镇,城镇人口分别
蓬溪 县 大英 县 射洪 县
蓬溪、三台、西充可实现四个 方向的全高速通车,其余县(市) 均只有东西向、或南北向。
射洪县的公路交通地位在区域中
不算太强,但射洪坐拥涪江、梓江 水运交通,在大运量运输方面具备 区域优势。
盐亭 县
成德南高速 绵南高速
两河(成德南) 盐亭(成德南、绵南 ) 共和(绵南) 八角(绵南)
地质地貌 县城地势北高南低,海拔高程572~325米之间,相对高差100~150米,属丘陵地貌区。涪江由 北向南流经城市,河谷宽广,河流蜿蜒曲折,阶地广布,阶面高出河床3~8米,属堆积阶地。 城市大地构造处于新华夏系川中褶皱带内,且处于中台地、绵阳环状构造,威远辐射状构造的 交接部位,及射洪~南充东西向构造带上武南~广兴舒缓背斜的南翼,地层近于水平,倾角仅2°左 右,构造简单。据《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 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35s,地震基本烈度为Ⅵ级,区域稳定性好。 自然环境 县城全年年均温17.3℃,最高温39.4℃,极端最低温-4℃,属于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年降雨量928.4mm,年均相对湿度79%,日照时数3000小时/年。
三、规划背景 2.1 发展背景分析
与周边县发展条件对比
大英县:打造新型工业县、优秀旅游城。主要发展化工、纺织、农产品加工。 蓬溪县:主要发展纺织、电子机械、优质农产品深加工。
射洪县:实施“产业集群突破型+旅游产业突破型”的双型突破产业发展战略。打造子昂故里观光
体验和涪江水乡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争创中国旅游经济强县和四川丘陵地区旅游发展示范县。 盐亭县: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新型建材、能源化工、劳动密集型四大产业。 三台县:全力打造“纺织丝绸、食品加工、能源化工和机械制造”四大产业集群。
射 洪 县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2013-2030)
三、规划背景 2.1 发展背景分析
相关规划解读
遂宁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图(2020年)
遂宁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遂宁市域城镇发展的空间结构为: 形成“一心两轴、一城五辅”的网络状空间布局。 “一主”——市域主中心(遂宁中心城 区) 。 “两轴”——依托达成铁路、成南高速公路 及遂渝铁路、绵渝高速公路、205省道和涪江流 域,形成纵横交错的十字型城镇发展轴。 “五辅”——围绕遂宁中心城区,发展射洪、
城镇经济职能综合型、旅游型、工贸型、
农贸型、农业型等
城镇 名称 太和镇 大榆镇 沱牌镇 金华镇 太乙镇 复兴镇 青岗镇 仁和镇 洋溪镇 广兴镇 天仙镇 金鹤乡 城镇 职能
城镇 名称 明星镇 涪西镇 陈古镇 曹碑镇 官升镇 瞿河乡 东岳乡 凤来镇 万林乡 伏河乡 文升乡 太兴乡
城镇 职能 旅游型 农贸型 工贸型 农业型 农贸型 农贸型 农贸型 工贸型 农贸型 农业型 农业型 农业型
为3.5万、1.72万,城镇人口合计5.22万, 平均每个城镇人口规模为2.61万人。
普通建制镇:太乙镇、复兴镇、青岗镇、
仁和镇、洋镇、广兴镇、天仙镇、
金家镇、香山镇、明星镇、涪西镇、
陈古镇、凤来镇、潼射镇、曹碑镇、 官升镇等18个城镇,城镇人口合计8.40万, 平均每个城镇人口规模0.53万人。
西充县:提出“一区三地”(和谐文明新区、中国西部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新型工业快速崛起地、
中国西部乡村旅游目的地)和“四个跨越”(向现代农业跨越、向工业强县跨越、向现代服务业跨 越、向城乡一体化跨越)的发展战略。
“十二五”形成周边广辐射、衔接大交通、城乡全覆盖、水路为补充的较为完善的交通网络。 产业发展布局形成“一核两副、一带两翼”。以“一核两副”为珠,以涪江和S205国道为线,以线 串珠,形成射洪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两翼”作为涪江经济带的辐射区和经济带的腹地,承担保护生 态的功能,发展原生态农林乡、绿色畜牧业等现代农业,以及乡村旅游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功能。 在“十二五”时期,城市化率达到50%左右。设立四个等级城镇级别。优先发展沿涪江和梓江城镇 带,利用绵遂高速和拟建绵遂高铁,形成“一核两副,一带两翼”的带状发散式城镇格局。
序号 1 用地 代码 R 用地名称 居住用地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行政办公用地 文化设施用地 2 A 其中 教育科研用地 体育用地 医疗卫生用地 其他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3 B 其中 公用设施营业网点 4 M 工业用地 1.62 362.01 0.07% 14.7% 0.05 11.75 商业用地 面 积 (公顷) 789.95 194.29 42.17 35.75 97.86 3.14 14.61 0.76 259.84 258.22 比 例 32.1% 7.9% 1.7% 1.5% 4.0% 0.1% 0.6% 0.03% 10.58% 10.51% 人 均 (㎡/人) 25.65 6.31 1.37 1.16 3.18 0.10 0.47 0.02 8.44 8.38
射 洪 县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2013-2030)
三、规划背景 2.1 发展背景分析
与周边县发展条件对比
射洪县与周边县发展条件对比表(2012年)
乡镇 蓬溪县 大英县
2012年 总人口(人) 76.75 55.15
2012年 县城人口(万人) 13 17
城镇化水平 (%) 35 31
2012年 GDP(亿元) 89.12 102.23
射 洪 县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2013-2030)
三、规划背景 2.1 发展背景分析
政策背景 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深入推进注入射洪新的发展动力 西部大开发“第二个十年”提出推进区域平衡,资金向不发达地区倾斜 成渝经济区发展进入国家战略,辐射带动射洪县经济社会、基础设施的大发展 四川省 “十二五”规划提出交通枢纽建设、完善内部交通网络、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5
6 7 8 合 计
W
S U G
仓储用地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用地 公用设施用地 绿 地 其中 公共绿地 城市建设总用地
67.84
420.05 50.79 312.34 257.36 2457.11
2.8%
17.1% 2.1% 12.7% 10.5% 100
2.20
13.64 1.65 10.14 8.36 79.78
人均GDP (元) 10922 23956 21662 15931 13087 9474
射洪县
盐亭县 三台县
103
59.72 147.55
30.8
12 25
44.4
32 32
226.47
80.2 193.1
西充县
68.07
11.5
32
77.4
射洪与绵阳市盐亭县、三台县,遂宁市大英县、射洪县,南充市西充县接壤。 射洪县与周边相邻的县(区)相比,县城规模、城镇化水平排名都是第一位。 射洪县在遂宁市区县中GDP、财政收入也排在第一位,人均GDP仅次于大英县。 遂宁、射洪在川中城镇密集区中呈现双心发展、遂射连片发展趋势较明显,对周边区县带动作用较强。
古井、潼川(成德南 ) 花园、新德(绵遂) 李桥(遂巴、成巴)
S101(至三台县;至南部 县、西充县) S205(至绵阳市、射洪县 ) S101(至中江、盐亭) G212线(至阆中市—— 广安市)
三台 县 西充 县
成德南高速 绵遂高速 成巴、兰海高速 遂巴、南绵高速
射 洪 县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2013-2030)
射 洪 县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2013-2030)
一、基本概况 1.2 城市概况
城市人口
经过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射洪工业化、城镇化速度的提升,射洪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至2012年底,射洪城市人口已达30.8万人。 城市建设 截止2012,射洪县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2457公顷,人均 79.78平方米。
射洪县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3年8月
一、基本概况 1.1 县域概况
射洪地处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介于北纬30°40′至31°10′,东 经105°10′至105°39′之间,县域东北接绵阳市之盐亭县,西接绵阳市 三台县,南与遂宁市大英县、射洪县接壤,东连南充市西充县。距离省会城 市成都约165公里,距西部惟一直辖市重庆180公里,距中国科学城绵阳约90 公里,距成都、重庆、绵阳三达都市均在2小时车程内可达。
西岸,地处北纬32º52′,东经105º23′。主要建于涪江河谷一、二阶冲积台地上,三面环山(丘 )、一面临水,涪江从北向南曲折绕经太和镇,形为“S”。射洪西北至绵阳约90公里、至成都约 165公里;南至遂宁约40多公里。太和镇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共射洪县委、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