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优秀获奖教案)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优秀获奖教案)

2.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1)
教学目标:
重点: 椭圆的定义及椭圆标准方程,用待定系数法和定义法求曲线方程.
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建立和推导.
知识点:椭圆定义及标准方程.
能力点:通过对椭圆概念的引入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通过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懂得欣赏
数学的“简洁美”,并渗透数形结合和等价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育点:通过椭圆定义的归纳和标准方程的推导,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自主探究点:1.通过教学情境中具体的学习活动(如动手实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并在作出合理推导的基础上,形成椭圆的定义;
2.探讨椭圆标准方程的最简形式,并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
考试点:椭圆定义及标准方程,利用其解决有关的椭圆问题
易错易混点:在用椭圆标准方程时,学生一般在“焦点的位置”上容易出错.
拓展点:如何利用坐标法探讨其它圆锥曲线的方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和三角板
课堂模式学案导学
一、引入新课
【创设情景】
材料1:对椭圆的感性认识.通过演示课前准备的生活中有关椭圆的实物和图片,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椭圆.
材料2:2012年6月16日下午18时,“神州九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实现多人多天飞行,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请问:“神州九号”飞船的运行轨道是什么?多媒体展示“神州九号”运行轨道图片.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常见的椭圆形状的物品,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椭圆.通过“神州九号”的轨道录像,让学生感受现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爱国思想.
思考1:自然界处处存在着椭圆,我们如何用自己的双手画出椭圆呢?
思考2:在圆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为定长的点的轨迹是圆.那么,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又是什么呢?
【设计意图】对于生活中、数学中的圆,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认识和研究,但对椭圆,学生只停留在直观感受,基于它俩的关系,引导学生用上一章所学,来研究椭圆.
学生分组做试验,教师同时做好指导:
按照课本上介绍的方法,学生用一块纸板;两个图钉,一根无弹性的细绳试画椭圆,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同桌相互切磋,探讨研究.(提醒学生:作图过程中注意观察椭圆的几何特征,即椭圆上的点要满足怎样的几何条件)
思考:点M 运动时,12,F F 移动了吗?点M 按照什么条件运动形成的轨迹是椭圆?
1.在作图时,视笔尖为动点,两个图钉为定点,动点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符合什么条件?其轨迹如何?
2.改变两图钉之间的距离,使其与绳长相等,画出的图形还是椭圆吗?
3.当绳长小于两图钉之间的距离时,还能画出图形吗?
学生经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共同交流的探究过程,
师生共同总结规律:
当1212||||||MF MF F F +> 时, M 点的轨迹为椭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