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章绪论

第1章绪论

4
(基础)-8个学时
(重点)-22个学时(包括实验学时)
期末复习-1个学时
4
你所用过的操作系统
你知道下列哪些是操作系统吗?
极品飞车 DOS LINUX(Red Hat、Ubuntu) WORD Mac OS
WINDOWS TURBO-C SQL UNIX
Android、iOS
5
5
你用过的操作系统能做什么?
微观上串行:任一时刻最多只有一道作业占用CPU,多道程序交替使
用CPU。 实现技术:在当前运行的作业需做I/O处理时,CPU转而执行另一个作业。
35
35
两道考研题
填空题:
1.
多道运行的特征之一就是宏观并行,它的含义是(
科技大学)
)(2000年,华中
2.
多道程序设计的特点是多道、(
)和(
)(2000年西安电子科技大
CPU处于等待状态。
25
脱机批处理
脱机批处理技术:
为解决低速输入设备与 CPU速度不匹配的问题,可将用户程序和
数据,在一台 卫星机(又称外围计算机 )的控制下,预先从低速
输入设备输入到磁带上;
当CPU需要这些程序和数据时,再直接从磁带机高速输入到内存,
从而大大加快了程序的输入过程,减少了CPU等待输入的时间。

上机实验:16学时

针对部分章节(第6章和第7章),安排2个实验,上机编程,要求写 实验报告
– –
实验时间:以后通知 实验地点:文波楼机房

成绩:

期末考试试卷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实验报告成绩+点名)
3
(三)学习内容-64个学时
第1章 绪论 第2章 OS的组织结构 第3章 用户界面 第4章 并发处理 第5章 资源分配和调度 第6章 处理机调度 第7章 内存管理(重点)-20个学时(包括实验学时) 第8章 输入/输出管理(重点)-7个学时 第9章 文件系统(重点)-6个学时
50
典型的实时系统(1)
过程控制:计算机用于生产过程控制时,要 求系统能现场实时采集数据,并对采集的数 据进行及时处理,进而能自动地发出控制信 号控制相应执行机构,使某些参数(压力、 温度、距离、湿度)能按预定规律变化,以 保证产品质量。 例如:导弹制导系统、飞机自动驾驶系统, 火炮自动控制系统都是实时过程控制系统。

在晶体管计算机时代,产生了操作系统的雏形-批处理系统(监督程序),
用来控制作业的运行。

把若干个作业合成一批,调入计算机执行,完成后再调入下一批作业。
“批”的含义:供一次加载的磁带或磁盘,通常由若干个作业组装成,在处
理中使用一组相同的系统软件(系统带)。
说明:通常,把计算机完成用户算题任务(当时使用计算机的主要用途是科
操 作 系 统 原 理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任课教师:李 玲 信息与安全工程学院
1
(一)关于本课程
课程特点:概念多、原理性强、较抽象 课程学习目的:基础核心课,有利于对计算机系统的理解和软件 开发


课程学习难点:概念、原理、算法、数据结构
2
(二)课程安排

课堂教学:48学时

上课讲重点,其它要自己阅读
13
13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电子管
14
14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15
15
1.2.1 手工操作阶段
电子管计算机,无操作系统,由手工控制作 业的输入输出,通过控制台开关启动程序运行。 用户使用计算机的过程大致如下:
先把程序纸带装上输入机,
启动输入机把程序和数据输入计算机,
然后通过控制台开关启动程序运行, 计算完毕后,用户拿走打印结果。 第二个用户上机,重复同样的步骤。
7
7
第1章 绪论
1.1
1.2 1.3
存储程序式计算机
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
1.4
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
8
8
1.1 存储程序式计算机
• 冯诺曼机的结构“Von Neumann计算机”又称 “存储程序式计算机”。 • 由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装置、输出
装置组成。
9
计算机的硬件结构
48
1.2.4 实时系统(real-time system)
产生背景:虽然多道批处理操作系统和分时操 作系统获得了较佳的资源利用率和快速的响应 时间,从而使计算机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但 它们难以满足实时控制和实时信息处理领域的 需要。 于是,便产生了实时操作系统,目前有三种典 型的实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信息查询系统 和事务处理系统。
学)
答案:
1.计算机内存中同时存放几道相互独立的程序
2.宏观上并行,微观上串行
36
多道程序系统的技术问题:
1. 并行程序的运行需要共享软件硬件资源,需要同步和互斥机制。
2. 多道程序需要提高内存的使用效率,需要覆盖技术、对换技术、 虚拟存储等技术。
3. 多道程序在内存中要保证系统程序存储区和用户程序存储区的
推动分时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用户的需要:交互(例
如调试和纠错)、共享主机。
44
44
分时系统的历史
分时系统的思想于1959年在MIT提出;
每个用户有一个联机终端,在分时系统中,假设20个用户登录,
其中17个用户在思考或谈论或喝咖啡;则CPU可给那3个需要的
作业轮流分配服务; 调试程序的用户常常只发出简短的命令,而很少有长的费时命 令; 所以计算机能够为许多用户提供交互式快速服务,同时在CPU
12
12
操作系统的历史
计算机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946~50年代末:第一代,电子管时代,无操作系统 50年代末~60年代中:第二代,晶体管时代,批处理系统 60年代中~70年代中:第三代,集成电路时代,多道程序系统



70年代中期~至今:第四代,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分时系统、实时系统„
多个终端服务。对每个用户能保证足够快的响
应时间,并提供交互会话能力。如下图所示:
42
分时系统图示
终 端
终 端
终 端
终 端
终 端 主机
经典案例之一:超 市的收银机
43
43
1.2.3 分时系统(time-sharing system)
推动多道批处理系统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是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系 统吞吐量。
5大部件
10
1.2 操作统的发展历程
手工操 作阶段 联机 批处理 脱机 批处理
批处理
多道程序系统
多道批 分时
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 网络操作系统 分布式操作系统
11
处理系统 系统
实时系统
操作系统形成
1.2 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
操作系统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而逐 渐发展和不断完善,它的功能由弱到强,在计算机系 统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至今,它已成为计算机系统的 核心。
49
什么是实时系统?
实时操作系统(Real Time Operating System)是 指当外界事件或数据产生时,能够接收并以足够 快的速度予以处理,其处理的结果又能在规定的 时间之内来控制监控的生产过程或对处理系统作 出快速响应,并控制所有任务协调一致运行的操 作系统。 实时系统要求有高可靠性和安全性,系统效率则 放在第二位。
作业完成时,管理程序调入另一些作业,直到这一批作业全部
完成。
38
38
多道批处理系统的优点
资源利用率高,资源指CPU和I/O设备。 系统吞吐量大。系统吞吐量指系统在单位时 间完成的总工作量。
39
39
多道批处理系统的缺点
无交互能力:用户与作业之间没有交互,作业一旦进入
系统,用户就不能直接干预或控制作业的运行。
作业在机器 上所运行的 时间 人工操作时 间 手工操作时间 占总运行时间
机器速度
1万次/秒 60万次/ 秒
1小时 1分钟
3分钟 3分钟
3/(60+3)=4.7% 3/(1+3)=75%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晶体管
19
1.2.2 批处理系统
计算机发展的早期,没有任何用于管理的软件,所有的运行管理和具体操 作都由用户自己承担,任何操作出错都要重做作业,CPU的利用率甚低。
22
22
批处理系统的分类

早期的批处理分为2种:
联机批处理
脱机批处理
联机批处理:由CPU直接控制作业的输入输出。 脱机批处理:由卫星机(外围机)控制作业的输入输出。
23
联机批处理和脱机批处理
联机批处理
24
24
联机批处理的优缺点
主要优点:减少了手工操作时间。
存在问题:CPU与I/O串行操作,输入输出时,
46
46
分时系统的特点
也就是说:分时操作系统是一个联机的 (online) 多 用 户 ( multiuser ) 交 互 式 (interactive)的操作系统。 多用户分时操作系统是当今计算机操作系统 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类操作系统。 例如:UNIX
47
一道考研题
填空题: 批处理系统主要解决( )问题,分时系统 主要解决( )问题。(华中科技大学2002) 答案:吞吐量 交互性
26
脱机批处理
当程序运行完毕或告一段落, CPU 需要输出时, 无须直接把计算结果送至低速输出设备; 而是高速地把结果送到磁带上,然后在另一台外 围机地控制下,把磁带上的计算结果由相应的输 出设备输出,这就大大加快了程序的输出过程。
27
脱机批处理的优缺点
主要优点: 1.主机摆脱了慢速的I/O的工作的影响,可以较充分的发挥它的高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