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峡之巅景区导游解说词

三峡之巅景区导游解说词

三峡之巅景区导游解说词何仙草三峡之巅景区游览线路:古象馆——锁江铁柱——赤甲楼——入峡坡——硝洞——桃花洞——丹青崖——青云梯——彩云台——桡夫子沟——白龙入江——66道拐——飞来石——青山人家——望夫崖——卡门——三峡之巅三峡之巅景区总说: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希望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度过一段最为快乐难忘的时光。

“三峡之巅,诗.橙奉节”,是我们奉节全域旅游城市的一个全新品牌。

“三峡之巅”,源于诗圣杜甫《夔州歌十绝》里的诗句,“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阎缭绕接山巅”,白盐赤甲,南北夹峙,雄奇巍峨。

长江奔涌而来,呼啸而去,在这里形成中国第一山水之门:夔门。

大家都知道“夔门天下雄”,不过要领略夔门的雄姿,赏瞿塘画廊,必登三峡之巅。

今天,你的到来,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三峡之巅”全程刚好十公里,游览景点十七处。

順山势而建的新步道——危石鸟道,虽惊不险,浪漫又刺激。

一路上山奇水美,风光无限。

“三峡之巅”不仅是一个旅游品牌,更是一个精神文化的精品。

你可以观赏到有200万年历史的夔门古象化石,惊叹我们奉节的古老与神奇;也可以亲临“夔关”,或者登上赤甲楼炮台遗址,任意想象古战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残酷;更会登上三峡之巅,体会一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豪迈气概。

登一次“三峡之巅”,如同观赏了一部奉节的风云历史,赏读了一卷诗城的史诗。

由此,世间有这样的传颂:中国最美在长江,长江最美在三峡,三峡最美在奉节,奉节最美在三峡之巅。

游客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开启三峡之巅的快乐旅程吧。

夔门古象馆:这里是夔门古象馆,也是三峡之巅旅程的起点。

夔门古象化石于1990年9月,在奉节县白帝乡瞿塘三队,被开挖蓄水池的村民偶然发现,在白帝城博物馆的及时抢救保护下,该古象化石被完整发掘出土。

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专家测定,为一具距今约2 00万年的类象剑齿象化石,作为特定的个体,该老年类象剑齿象化石被命名为"夔门古象"。

世界知名学者、中国古人类学泰斗,九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贾兰坡教授,亲笔为中国第一个展示长鼻动物的专馆--夔门古象馆题写了馆名。

这只夔门古象,是觅食时掉入垂直向裂隙中被掩埋下来的,其骨盆和股骨都有明显的伤痕。

我们进馆看到的古象巨大的骨架,除了四个脚骨是根据化石制作的模型外,其余皆是实体化石。

迄今为止,夔门古象是目前类象剑齿象唯一出土完整的骨架,为研究类象剑齿象以及三峡库区的环境和气候变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现在,给大家一定的时间,进馆参观吧。

(馆内需要解说,就按照老解说词)2.锁江铁柱大家朝左边看,远处的最高峰,高耸峭拔,别具情态,就是我们今天的终点——三峡之巅,此时看到的山形,就像一个坐立的桃子,所以我们奉节人又叫它桃子山。

桃子山静静地等候我们多时了。

再看对面的山崖,是不是有点似曾相识?对了,我们每天几乎都看到这画面,那就是我们十元人民币背面的图案。

不信,大家可以掏出十元的人民币看看。

我们脚下流动的长江,碧透温和,(当然夏天会是满江昏黄),可在三峡工程修建前,这里的长江可是汹涌澎湃,雪浪滔天。

读过刘白羽先生的《长江三日》,就会记得流传千古的《滟滪歌》:“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滟滪大如猴,瞿塘不可游……”。

说到的滟滪,就是江水没蓄起来前,露出江面20多米高的滟滪堆。

江流被阻挡后向四面扩散,这倒成了奉节的一大景观:滟滪回澜。

这道景观更成了上下船只的噩梦。

南宋诗人范成大形容滟滪堆,如张开的血盆大口,吞噬行船和桡胡子,恰如歌中所唱:“瞿塘行舟绝”。

这瞿塘滟滪堆,加上瞿塘峡天险,自古却成了兵家利用或争夺的关卡,名叫“铁锁关”,也称“铁索关”。

最早在唐天佑元年(904年),蜀守将张武在此作铁絙,设关卡。

直到清朝,夔门铁锁关成为长江上游历代最大的商税关卡,谓之“夔关”。

过往商船,过此关必须缴纳税银。

否则,一律不予放行。

我们现在看到的两根锁江铁柱,是南宋夔州守将徐宗武于景定五年(1264年)设置。

宋景定年间,北方蒙古忽必烈欲取蜀地。

危急之中,夔州守将徐宗武得宣抚大使吕文德面授机宜,称只要锁江,便可保江南无虞。

吕是南宋名将,徐宗武自然言听计从,他在夔门白帝城东江边石盘上立铁柱两根,对面江南岸凿孔,设拦江锁七条,以防蒙古军船由夔门冲下。

时任宰相的贾似道,为了表示对徐宗武锁江支持,特书写一道告示,立碑为记:“帅守淮右徐宗武,面奉开府两镇节度使京湖制置大使、四川宣抚大使吕公文德指授,凿洞,打舡,铸铁柱,造铁缆锁瞿塘峡关,永为万万年古迹。

景定亥季冬吉日记石”这就是旁边的这块碑文——瞿塘关南岸碑子洞贾似道锁江铁柱题刻。

其实,贾似道这道告示,说此铁锁将为万万年古迹,这点儿倒是实话。

我们看到的这两根铁柱,即宋朝徐宗伍设立,1997年涨水后,被船只撞断,1998年3月,白帝城博物馆修复后,移建到此。

朋友们,此时你是不是已经沉浸在奉节历史浩渺的烟波里了呢?可我们不能停留。

3. 赤甲楼此楼修建于1995年,因位于赤甲山下而得名,是我们奉节三大名楼之一。

(另有:七星楼,望江楼)我们不能错过“岳阳楼”,“黄鹤楼”,同样不能错过我们奉节的“赤甲楼”。

赤甲楼贴山临江,是观赏夔门雄姿的好去处。

游此楼,不要忽略三个要素:诗词文化,炮台和屌猴。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的诗句早已告诉我们,这里自古就是猿猴的家园。

你身上携带的瓜子花生,甚至手机的荧光,都会招惹这些可爱的小家伙靠近你。

不要怕,毕竟它们同我们有很多相似之处。

你看,他们成群结队,在屋脊上门楣上以及围墙上,或静观,或跳跃,或嬉戏,说不定会突然给你一个亲密接触,不要惊慌,它们很友好。

游赤甲楼,首先吸引我们的就是这些屌猴,让今天的旅游更增添了几分愉悦。

轻松之后,还是来欣赏楼里楼外的这些诗词文化吧。

历代歌咏三峡的诗文辞赋,传承下来许多经典,最为久远的,当是《水经注》,“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再如当代领袖毛泽东的名句,“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正显示了一代伟人的大气魄。

这些描写三峡的诗文,不能一直沉浸在历史的故纸堆里,一定得展示给世人,长久广泛地流传。

1997年,我们请来了中国当代著名的书法篆刻家陈复澄,花上半年的时间,以刀代笔,把抒写三峡的经典诗文辞赋,刻在了墙上,更希望能刻在我们的记忆力。

这些刀刻作品,曾在中央电视台展播,自此,赤甲楼被誉为“三峡第一楼”,而陈复澄先生也被誉为“中国第一刀”。

实际上,我们赤甲楼就是陈复澄先生的的艺术馆了。

喜欢书法篆刻的朋友,慢慢欣赏吧。

赤甲楼曾经也是古炮台遗址,在一楼,我们复制了两门古炮台,这真是三峡口架大炮呢。

这主要彰显夔门天险,在历代军事上的主要地位。

爬上炮台照相吧,或展示你的硬汉英武,或昭示你的飒爽英姿。

有雄奇的天下第一门陪衬,拍下的照片一定会是你终身的珍藏。

我们的游览精彩继续。

4. 入峡坡走出赤甲楼,我们看到的斜坡叫“入峡坡”,这里曾有贩卖盐茶的马帮的吆喝,有辗转川渝两地客商的身影,更惊现过英勇善战的杨家将。

而今,马蹄声远去,只有满坡的猿猴,还在嬉闹攀援。

这段斜坡,由于特殊的地质原因,土质稀薄,植被稀疏。

我们一直用心呵护的草木,仍旧稀稀朗朗。

也许是满山的猴子调皮,攀爬多了的缘故。

这普通的山坡,却有不普通的历史文化积淀。

宋嘉祐四年,苏轼守母丧毕,九月,与弟苏辙侍父苏洵自蜀回京,冬日舟经三峡,在进入瞿塘峡处的圣母泉时,向神祈求赐福之后,准备入峡东行。

因江水险恶,无法顺利通行。

父子三人滞留在北岸的斜坡上。

瞿塘天险,让苏轼惊叹,便落笔赋诗。

父亲苏洵年迈,问此为何地?苏轼正写到:“入峡初无路,连山忽似龛。

”便顺口答道:入峡坡。

入峡坡由此得名。

还好,入峡坡坡度舒缓,我们行走感觉轻松吧。

前面是登临三峡之巅的第一观景平台。

站在这里,正好平视对岸。

请看过去,那座山形像什么?对,像一头雄狮回眸一望。

这就是有名的狮子包。

1995年10月28日,被称为“高空王子”的加拿大人科克伦,以53分10秒的成绩,成功跨越了夔门。

跨越钢丝的南端,正好钉在狮子包的顶门上。

不过,时隔两年,我们中国新疆一位杂技演员阿迪力,仅以13分48秒的成绩,刷新了科克伦创下的吉利斯记录,为我们祖国争光了。

阿迪力才配称正真的“高空王子”。

狮子包的下方,曾是瞿塘峡有名的景点“倒吊和尚”。

可惜现在,倒吊和尚却在水下呻吟。

附:“倒掉和尚”的传说。

当地传说:宋朝大将孟良,为盗走杨令公遗骸,夜间暗凿栈道,准备偷渡天险。

不料被白帝庙里的一个和尚发现了天机,故意夜半装鸡叫。

孟良听到鸡鸣就得撤离。

所以凿壁盗骨之事只好罢了。

后来,孟良发现上了和尚的当,一怒之下,把和尚抓来,倒吊于此,以示惩戒。

就因装一声鸡叫,就被长悬大江之岸,江风袭其体,激浪拍其头。

何苦呢?5.硝洞:朝左上方看去,一个大大的山洞早吸引着你了。

洞壁黑乎乎的,似烟熏火烤过的。

不错,正是这个原因。

明清时期,有人在洞里架锅熬硝,获取薄利求生存。

那时就叫硝洞了。

硝洞洞口宽敞,往里渐渐变窄。

据百姓传讲,此洞没有底。

但有人进去探查,进洞后却没能找到出口,出口可能被熬硝时的残渣堵塞了,洞里至今都堆积着残渣。

我们就不需进洞探查了,站在洞门口,我可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是洞壁黑乎乎的另一种解释:据传,王莽追刘秀,眼看着刘秀逃进洞内,王莽即命火攻。

手下砍下洞外的柴火,填满洞口,熊熊大火燃了七天七夜,把整个洞熏得漆黑。

待火势停歇,进洞查看,原来洞另有出口,一直通到草堂河。

刘秀出了洞早已朝着寂静坝方向逃离。

王莽才继续追击。

朋友们,你相信哪一种解释呢?答案只有一个,我相信已经在你的判断中了。

6.桃花洞:有人说,长江三峡多心眼。

其实,是喀斯特地形的缘故,导致这地区洞连洞。

这不,前面又有一个洞,此洞的名字很有诗意,叫“桃花洞”。

先前,不宽的洞内,仅生长一株桃树,春来花开,一支粉桃出洞来,引来蝶蜂飞舞。

住在附近的王姓人家,瞧上了桃花洞的地形,家有一长者去世,便挖掉桃树,埋在里面。

结果,王家三代哑巴。

站在远处看桃花洞,没有桃树掩映的洞口,更像一狮子大开口,人们又叫此洞为狮子洞。

在洞口埋人,不正好挖掉了狮子的舌头吗?一天,王姓人大悟,移走了祖宗,结果家里再没有生出哑巴了。

奇怪吧?7.丹青崖1998年,一群著名画家,受国家重托,来夔门采风,完成第五套10元人民币的绘制。

就在此处搭建画台,顶着日晒雨淋,经几月的艰辛,完成了重托。

第五套10元人民币,在1999年,顺利发行。

此后,此处就叫丹青崖了。

画家们之所以要把画台搭在此处,说明此地是观赏夔门大观的最佳角度。

夔门雄踞长江三峡瞿塘峡之口,为三峡西大门,南有白盐山,北有赤甲山,拔地而起,双峰欲合。

如门半开,故称夔门。

素有“夔门天下雄”的美称,与“剑门天下险”“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并称巴蜀四大名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