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指导书,锚索施工] 锚索施工锚索施工作业指导书1、施工准备1.1现场准备根据明挖基坑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及施工工期要求,锚索施工采用潜孔钻孔机,孔径为180mm。
锚索施工紧接基坑土方开挖进行,基坑土方开挖采取分层开挖,当每层土方开挖至锚索孔位下0.5m高程时,平整开挖面后进行锚索施工。
根据钻机的特点,钻机的工作面宽度不小于6m,施工时东西两侧各设置1台钻机同时施钻。
施工用电采用交流电,功率35kW/台,空压机功率185kW/台。
1.2技术准备(1)熟悉施工图纸及操作规范,制定作业交底书,并组织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掌握锚索施工中的技术要求。
(2)试验室对所采用的原材料进行试验,确保采用的原材料满足要求。
(3)锚索工程主要施工人员上岗前需进行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2、施工方法及工艺 2.1 工艺流程锚索质量检查锚索加工制作砼围檩施工二次灌浆养护张拉锁定单锚施工结束钻孔锚索安装一次灌浆成孔深度检查测定浆液流动度取样材料设备品质检验锚孔定位钻机就位确定锚索位置锚固角机械材料进场造孔设备检验拔出套管图4-1 预应力锚索施工工艺流程图遵循“分段分层、由上而下、先锚固、后开挖”的原则进行锚索施工及基坑开挖。
开挖土方至每道腰梁位置后,进行相对应锚索钻孔、注浆、安装砼腰梁、张拉锚固施工。
2.2 锚孔施作工艺锚孔在随着基坑开挖深度能满足锚索施工要求后进行。
(1)锚孔测放根据实际情况,先按设计布置要求,将锚孔位置准确放样,并用红油漆在现场施工部位标明锚索开孔位置。
锚孔位置偏差不得超过±20mm。
如遇既有面不平顺或特殊困难场地时,须经设计、监理单位认可,在确保稳定和结构安全的前提下,适当放宽定位精度或调整锚孔定位,但调整后的测放精度,尽量不大于100mm。
对测放并验收合格的锚孔位置进行编号,并用油漆标示在现场,该编号作为锚索制作编号的依据。
(2)钻孔设备钻孔施工是锚索施工中控制工期的关键工序。
为提高钻孔效率和保证钻孔质量,钻孔设备的选择,根据锚固地层的类别、锚孔孔径、锚孔深度、以及施工场地条件等来选择钻孔设备,岩层中采用YQ100型电空潜孔锚索钻机,潜孔冲击成孔。
在岩层破碎或松软饱水等易于塌缩孔和卡钻埋钻的地层中,采用跟管钻进技术,确保成孔质量和施工进度。
(3)钻机就位锚孔钻进施工,搭设满足钻孔、下锚和注浆施工所需承载能力和稳固条件的脚手架,根据墙面准确测放锚索孔位,准确安装固定钻机,并严格认真进行机位调整,确保锚孔开钻就位纵横误差不得超过±50mm,高程误差不得超过±100mm,钻孔倾角和方向符合设计要求,倾角允许误差位±1.0°,方位允许误差±2.0°。
(4)钻进方式锚孔钻进采用干钻,以确保锚固工程施工不至于恶化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和保证孔壁的粘结性能,难以钻进时方可采用水钻。
钻孔速度根据使用钻机性能和锚固地层严格控制,防止钻孔扭曲和变径,造成下锚困难或其它意外事故。
(5)钻进过程锚索钻孔施工要加强钻机的导向作用,及时检测孔斜误差,合理采用纠偏措施,确保锚索钻孔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钻进过程中对每个孔的地层变化,钻进状态(钻压、钻速)、地下水及一些特殊情况作好现场施工记录。
如遇塌孔缩孔等不良钻进现象时,须立即停钻,及时进行孔道固壁灌浆处理(灌浆压力0.1~0.2MPa),待水泥砂浆初凝后,重新扫孔钻进。
(6)孔径、孔深钻孔孔径、孔深要求不得小于设计值(设计孔径150mm,孔深详见附图)。
为确保锚孔直径,要求实际使用钻头直径不得小于设计孔径。
为确保锚孔深度,要求实际钻孔深度大于设计深度0.2m以上,但不宜超出0.3m,当遇特殊地质情况时,可适当增加超钻深度,但不可超过0.5m。
(7)锚孔清理钻进达到设计深度后,不能立即停钻,要求稳钻1~2分钟,防止孔底尖灭、达不到设计孔径。
钻孔孔壁不得有沉碴及水体粘滞,必须清理干净,在钻孔完成后,使用高压风(风压0.2~0.4MPa)将孔内岩粉及水体全部清除出孔外,以免降低水泥砂浆与孔壁岩土体的粘结强度。
除相对坚硬完整的岩体锚固外,余均不得采用高压水冲洗锚孔。
若遇锚孔中有承压水流出,待水压、水量变小后方可安装锚索与注浆,必要时在周围适当部位设置排水孔处理。
如果要求处理锚孔内部积聚水体,一般采用灌浆封堵二次钻进等方法处理。
(8)锚孔检验锚孔钻孔结束后,须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孔径、孔深检查一般采用设计孔径、钻头和标准钻杆在监理工程师旁站下进行,要求验孔过程中钻头平顺推进,不产生冲击或抖动,钻具验送长度满足设计锚孔深度,退钻要求顺畅,用高压风吹验不存明显飞溅尘碴及水体现象。
然后用一根聚乙烯管复核孔深,并以高压风吹孔,待孔内粉尘吹干净,且孔深不少于锚索设计长度时,拔出聚乙烯管,以织物或水泥袋塞好保护锚孔口待用。
同时要求复查锚孔孔位、倾角和方位,全部锚孔施工分项工作合格后,即可认为锚孔钻造检验合格。
锚孔检验项目允许偏差如下表所示表4-1 锚孔施作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项次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 1 孔位纵向±50mm 用全站仪或拉线和尺量检查横向±50mm 用全站仪或拉线和尺量检查 2 孔口标高±100mm 用水准仪或拉线和尺量检查 3 孔向孔轴线倾角±1.0°用测角仪或地质罗盘检查孔轴线方位±2.0°用全站仪或地质罗盘检查孔底偏斜满足设计用钻孔测斜仪检查孔径满足设计验钻和尺量检查 4 孔深不小于设计值验钻和尺量检查2.3 锚索体制作及安装预应力锚索体由钢围檩、自由段、锚固段和基座四部分组成。
采用压力分散型锚索,钢绞线采用φ15.2mm高强度低松弛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
钢绞线沿锚索体轴线方向每2m设置一道箍筋环、每2m设置一道扩张环,交错布置,用φ2铅丝捆扎4道,保证锚索体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cm。
锚索体采用人工安装,安装前,认真核对锚孔编号,确认无误后再用高压风吹孔,缓缓将锚索体放入孔内,用钢尺量出孔外露出的钢绞线长度,计算孔内锚索长度(误差控制在50mm范围内),确保锚固长度。
首先按照设计要求长度料切割钢绞线,用冷弯机将无粘结钢绞线弯曲成U型并固定在承载体上,然后按设计荷载体间距组装完成整个锚索体。
制作时注意,钢绞线不得相互缠绕并保证承载体位于钻孔中部。
(1)截取钢绞线前首先剥除锚固段塑料套管后钢绞线上的油脂、污渍必须用棉纱擦洗干净,并对线材进行检查,要求表面乌亮,手感滑腻无涩滞感,每根钢绞线顺直,不扭不叉,排列均匀,除锈、除油污,对有死弯、机械损伤及存有锈坑时必须剔出,并对无粘结钢绞线套管有破损的进行修补,钢绞线有机械损伤或锈蚀的不得使用。
(2)截取钢绞线用切割机,严禁使用电气焊,截好的钢绞线平顺地置于工作平台上,第一、二、三道预应力锚索分为4束钢绞线,第四、五、六道锚索为3束。
(3)钢绞线编制在工作平台上进行,其下料长度为:设计长度+锚索钢围檩厚度+张拉千斤顶长度+锚具厚度+张拉操作预留量。
(4)每隔2.2m设置一个定位架,相邻两隔离架之间安设紧箍(绑扎丝)对锚索进行绑扎固定。
钢绞线不得相互缠绕并保证承载体位于孔的中部,锚索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0mm。
(5)每个单元钢绞线对称地内锚于钢质承载体上组成,注浆管与锚索一起编入索体,从承载板中间穿过,二次注浆管布置在锚索体外。
锚索编制完成,对每一单元承载体锚索分别用不同颜色的油漆标示区分。
(6)编索完成入孔安装前,用高压风清孔一次。
索体采用人工下锚,缓慢从孔口送入,避免锚索体扭曲,锚索入孔时用力要均匀一致,不得转动锚索体,并随时检查隔离架及绑扎丝,发现有移动、损坏、脱落等要及时处理,必要时要更换重新编制,并确保将锚索体推送至预定深度后排气管和注浆管畅通。
(7)锚索组装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如下表所示,组装完成后对锚索对应锚孔进行编号,分类存放在专用场地,并加以防潮、防雨等防锈蚀保护。
表4-2 锚索组装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序号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 1 锚索长度±50mm 尺量检查 2 锚固段长度±50mm 尺量检查 3 塑料套管端头定位±50mm 尺量检查4 注浆管中心定位±10mm 尺量检查端头定位±50mm 5 支架、紧箍环、导向帽制作尺寸±5mm 尺量检查接装定位±20mm 2.4 锚固注浆锚索注浆以形成锚固段和为锚索体提供防腐蚀保护层。
另外,一定压力的注浆可以使注浆体渗入地层裂隙中,起到固结地层、提高地层承载力的作用。
注浆是锚索施工的关键工序之一,其效果好坏将直接影响到锚索的锚固性能和永久性。
(1)锚索注浆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施工配合比经试验比选后确定。
水泥砂浆强度不低于30MPa,注浆压力0.4Mpa,水灰比为0.4~0.45,灰砂比0.5~1.0,拌合用啥宜选用中粗砂,水泥强度不低于42.5Mpa;水泥浆水灰比为0.5~0.55,注浆压力宜控制在2.5~5MPa之间。
(2)采用二次注浆工艺第一次注浆采用水泥砂浆,自孔底向外灌注锚固段,当浆液从孔口流出后即停止注浆,待一次注浆初凝后和一次注浆体强度达到5.0Mpa后进行二次注浆。
二次注浆为劈裂注浆,即再次向锚固区高压注浆,注浆浆液采用纯水泥浆,要稳压两分钟。
为了使二次注浆达到设计的效果,在一次注浆时必须将锚固段完全注满浆。
(3)为增加浆液的和易性和早期强度,在浆液中掺入适量减水剂和早强剂;为防止水泥砂浆凝固收缩时锚固体与孔壁锚固力的损失,掺入适量膨胀剂;水泥砂浆拌合均匀,随拌随用,一次拌合的水泥浆、水泥砂浆在初凝前用完。
以保证灌浆达到“早强、高强和高时效”的效果。
(4)锚索注浆的实际耗浆量一般要大于理论用量,现场施工以锚具排气孔不再排气且孔口浆液溢出浓浆作为注浆结束的标准。
如一次注不满或注浆后产生沉降,要补充注浆,直至注满为止。
注浆结束后,将注浆管、注浆枪和注浆套管清洗干净,同时准确、完整、清晰地做好注浆记录。
2.5 钢围檩及锚索支座施工(一)钢围檩施工钢围檩采用缀板、2根I28a工字钢焊接而成,所有焊缝严格按《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JGJ81-2002)执行,焊缝高度均为8mm,确保钢围檩质量。
图4-2 围檩安装施工图(二)支座施工钢围檩为通长100×10mm钢板、400×10mm焊接连接,焊接质量必须满足规范要求。
详见下图:图4-3 锚索支座安装大样图预应力锚索如下图:图4-4 预应力锚索施工大样图2.6 锚索张拉、锁定及封锚在锚索注浆及围檩施工完后,锚固体强度不宜低于30Mpa,且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养护时间不少于5天),方可进行锚索张拉锁定。
通过现场张拉试验,确定张拉及锁定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