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实习报告在经过紧张又充实的一个多月对地图学知识的学习后,我们先了解了地图的基本知识,对地图学这门课程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然后对地形图及其应用进行了详细的学习,对地图的图形要素、数学要素、辅助要素等等进行了系统学习。
为了让我们更好地掌握并应用有关地图学的知识,学校安排了金山实习的活动,让我们真正走入野外,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这也刚好体现了地图学的理论性、技术性与实践性。
其实一开始了解到金山实习的时候,是有些紧张的。
毕竟将学习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活动中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但是想到同组的同学、同行的老师和为期一个多月的课程学习,我又充满了信心我们实习的地点是金山,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北郊的苏家坨镇,是海淀、昌平、门头沟区的交界地带。
距首都师范大学30公里,颐和园18公里,中关村2公里。
纬度范围40°02’30”N-40°04’28”N,经度范围116°04’35”E—116°06’35”E。
是中国二三级阶梯的过渡带,也是燕山和太行山的过渡带。
金山的地形大势为西高东低地貌主要为丘陵,平均海拔290米,最高点位于鹫峰,为465米,最低点北安河镇62米。
气候为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其水系并不发育,但可见少量水库和冲沟。
其北部有潭水,金山寺还有金山泉。
虽然地下水不丰富,但水质好,埋藏深,有山泉。
夏季暴雨山洪冲积形成很多冲沟。
该地区植被覆盖率极高,高达90%,深林覆盖率高达85%,以原始次生林为主。
植被种类达80多种,植被覆盖区域主要为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果园,具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
在金山实习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五天,但是鹫峰的美景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们在实习过程中也拍摄了很多照片。
金山地区的居民点主要为管家岭、北安河村、徐各庄、九王坟,目前都在进行拆迁工作,这也给我们进行实图对照活动造成了很大困难。
其中北安河村为最大居民点,四十七中占地面积较大。
金山地区还有火车线路铺设,纵穿南北,将金山地区一分为二。
公路成网状分布在金山东部,村村通公路。
但是公交车数量较少,交通条件有待提高。
金山地区植被覆盖率高,空气良好,紧挨鹫峰森林国家公园,有着优秀的自然地理条件。
所以金山地区建有很多养老院。
居民点附近还有大面积采摘园和农家饭庄,利于发展旅游业。
实习的时间是从十一月十七日到二十一日,总共五天。
17日上午先到达本部取实习用品,GPS、图纸、手持测距仪、夹板、罗盘等等。
并召开了金山实习动员会,校领导们着重强调了安全问题和集体意识。
大约十一点二十左右到达金山实习基地,在听从基地相关人员讲解相关事项后,我们整理了行李箱并去吃了午饭。
下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定向越野活动。
一开始,我们先熟悉地图,确认我们的位置和磁北方向。
第一个点-零点在铁路上,很快就确认了。
第二个点依旧在铁路上,我们先用尺子测量了我们大约要走的距离,然后在一号点附近找标志物。
在实际行走的时候,我们取巧的利用电线杆的数量来确认我们行走的距离,一号点寻找的又快又准确。
但是接下来的二号点我们遇到了很大困难。
首先是图判断失误,定点的圈刚好圈在一个涵洞上,致使我们忽略了内个涵洞。
其次,由于一直在铁路上行走,专注于低头走路,距离感不强,导致我们早就走过了二号点却没有发觉。
直到我们发现铁路的轨道方向有偏差,与地图严重不符,我们才停下来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最后还是决定再往前面走走,但是在确认铁路道口的时候,我不慎崴到脚。
因为在第二个点浪费的时间太多,我又右脚崴伤,行走稍慢,就先让两个男生往回走确认二号点的位置,我们在后面跟着,同时用位置共享互相确认位置。
崴到脚的时候,先意识到的不是疼痛,而是害怕。
万一严重到不能行走,拖了同组同学的后腿怎么办,万一接下来几天的实习不能参加怎么办……后来同组同学们对我的照顾真的让我既感动又愧疚,两个男生率先走在前面为我们跑点,对应该跑的点进行地图的讨论与确认,让我一个半残障人士少跑一些冤枉路。
接下来的点大部分在居民区,但是当我们走进居民点的时候,发现很多建筑都已拆除,变化比较大,这给我们接下来的定点工作增加了一定困难。
但是通过仔细比对地图、寻找特殊点、询问村民,我们还是顺利完成了居民地的跑点。
虽然在二号点浪费了很长时间,我又因为崴脚速度有些慢,但是我们小组是第二个返回基地的,成绩还可以,这也让我减少了一点罪恶感。
Ps:此图是我们到达后,请求紧跟我们后面的小组的人帮忙拍的(其实当时让他们帮我们拍照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炫耀比他们到得早偷笑)脚伤到了晚上愈发严重,非常明显肿了起来,走路只能跛着走,非常疼痛。
但其实说实话,更多的是担心无法参加活动。
小组的人这个时候,让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团结,什么是温暖。
童童主动把他的膏药借给我,刘浩峰甚至特地跑到很远的小超市买了白酒,回来给我火疗揉脚。
这也是我为什么在第四天就又能参与实习的原因。
当然,常老师和王老师也关心了我的伤势,嘱咐我别逞强,明儿个就先在宿舍歇息,等脚伤好了再继续参与活动。
还特地嘱咐我,第二天要在在宿舍门口听仪器使用的课程。
还有许多其他小组的小伙伴们也纷纷来关心我,真的真的很感动,也很谢谢他们。
第二天的上午主要是老师为我们讲解各种仪器的使用。
罗盘:1.罗盘校准,使罗盘圈上的北字与白色指针成对顶角2.将地图与实际方向对应起来,先将罗盘的刻度尺与地形图上的坐标纵线对齐,然后转动地图,使白色指针与罗盘上的北对准,虽然罗盘测出的是磁方位角但与差距不大,可以判断出北方向。
3.测出物体的磁方位角,先进行罗盘校准,随后打开金属片,将物体通过金属片的缺口与准星成一条直线,通过金属片的反光读出指针所指角度,通过金属片看主要是为了放弃移动身体造成的误差。
测出的即为物体的磁方位角。
若在地图上标出,还需要将磁方位角减去磁北与坐标北的角度,才能在地图上依靠坐标纵线找到物体角度测距仪:测距仪主要是通过红外线来测出物体与观测者的距离,测量非常精确。
使用方法:通过镜筒里面的小圆圈对准所测地点的标志性物体,按键,即可显示距离,然后摁三次取平均值。
则为观测者到该地点的距离。
GPS:左手持仪,以便右手记录。
各按键功能:zoom-为缩小 zoom+放大形按钮类似于确定四个方向键 mun为菜单键 Page to为翻页 esc为退出或上一页观察目前所在的坐标:先观察卫星状况,最少需要五颗绿格卫星,然后摁page to 直到看到自己的坐标,同页面也可以看高程,但测量误差较大,建议不参考创建航点:检测完卫星接收状况后,摁下page to,到达有一个三角的页面,三角即为自己所在,然后按一下圆形键,选择创建航点,在保存即可。
查看航点:仍在创建航点的页面,打开菜单,选择导航,在选择查看航点,然后按上下选择航点,按右键查看航点的详细信息。
由于脚伤,接下来的活动我没有参加。
我一个人待在宿舍休息,但我没有白白浪费掉这接下来的时间。
我首先复习掌握了一下老师所讲的知识,然后我完成了长安集地图的作业,进一步体会到了地图的实践性和理论性。
在完成长安集地图作业的同时,我还把它与老师所发的金山地图进行了对比,进一步掌握并理解地形图的各个要素、意义等。
虽然我没有亲身实践,走入户外去体会地图的制作,但待在宿舍的这一天,对于我来说仍旧有很大的收获。
而且组员们还时常给我录小视频,告诉我他们这一天的具体活动,这也给单独窝在宿舍的我吃下了一颗定心丸,让我觉得没有拉下太多课程。
第三天,虽然脚踝还有一些许痛,但是行走甚至是快走都没有什么问题了。
在我的坚持下,我返回了队伍,参加了第三天的实习活动。
上午,我们先爬上了鹫峰,在上山途中确定了一些防火道的位置。
由于第二天没参加活动,我对于定点、GPS定位等还有一些生疏,但是在组员们的提醒和教授下,我很快掌握了起来。
在爬山的途中,我们遇到了几个视野广阔的平台,我们趁机对应地图确定了一些标志物及其大概位置,为下午进城做准备。
同时,我们也拍摄了许多美丽的图片,领略的鹫峰的雄壮美丽。
在下山时,经过定点计算,结合地图,我们选择了另一条南下线路,完成了另一条的防火道定点,。
起初定点、描点时,我们还颇有几分手忙脚乱,但随着一次次的定点。
我们逐渐熟练掌握这件工作,并且有了明确的分工,效率不断提高着。
虽然定点描点的工作有些枯燥无味,但是一路上组员们的合作、讨论、探求,还有这美丽的鹫峰景色完全驱散了这种感受,我们在工作的同时体会到了快乐。
由于西部山区的防火道完成的差不多了,我们下午的安排是进城,尽量完成西南部村庄的定点工作。
由于该地区的村庄也在进行拆迁工作,道路及居民点变动较大,给我们的识图描点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但是我们借助GPS定位,卫星云图,和当地的旅游示意图,完美的完成了定位描点的工作。
由于西南部地区用地类型较少,主要是居民地和果园,我们以很快的动作完成了这一区域的工作。
晚上,我们将白天定的点和记录的情况进行了详情总结。
为了防止错误,我们先用铅笔描点,并没有直接填图。
第四天,金山地区迎来了2016年的第一场雪。
虽然只是小雪,但也点缀的鹫峰更加美丽。
上午,我们的计划是完成东北部北安河区域的测量。
北安河区域较徐各庄区域有些复杂,土地利用类型较多。
果园、居民地、工矿用地、裸土荒地、飞机场等都有,但是居民点的利用比较规整,方便测量。
在确认果园的经纬度时,我们不慎走出了地图。
由于当时在下雪,我们使用手机进行记录,没有对照地形图、直接描点,所以没有第一时间发现。
但是凭借着这几天对于地形图的来回揣摩、对照,我们还是及时认识到了我们走出了地图。
经过与手机上拍摄的地形图的对照,我们很快选择了另一条道路返回。
由于下雪,天气状况太差,我们在下午没有继续外出,而是选择在室内进行内业整饰。
我们先用铅笔确定了各地区的边界点,然后进行讨论使用什么颜色和图例,进行了小组的内部统一,我们甚至还参考了一些其他小组的数据进行补充和对比。
直到八点,我们才彻底完成填图工作。
经过此次实习,我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地理科学专业,什么是地图学的实践性、理论性、技术性。
通过野外实习,我们真正的把课堂上的知识运用以实际,通过我们的亲身实践,熟练运用并掌握了课堂所学。
对于地形图,有了全新的认识与理解。
这次实习,我们不仅掌握了课本知识,还学会了团队合作、收获了友谊与同学们的温暖。
我们有过分歧与争吵,也有过了悟与理解,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的完成了我们的地形图填图工作,那一份成就感不是文字能够描述的。
真的感谢每一个组员的努力,感谢老师的耐心教导和辛苦安排,感谢学校给我们如此珍贵的机会。
PS:对实习的一点小建议,希望地形图可以印制的更清晰些,有些等高线和道路十分模糊,给我们识图带来了很大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