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临床路径
一、三叉神经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三叉神经痛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1.阵发性发作的面部疼痛,持续数秒;
2.疼痛至少包含以下4种标准
(1)疼痛只限于三叉神经的一支或多支分布区
(2)疼痛为突发的、强烈的、尖锐的、皮肤表面的刺痛或烧灼痛
(3)疼痛程度严重
(4)刺激扳机点可诱发疼痛
(5)具有痉挛发作间歇期
3.无神经系统损害表现;
4.每次发作形式刻板;
5.排除其他引起面部疼痛的疾患。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疼痛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1.药物治疗:
(1)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已被公认为治疗该病的首选药物
加巴喷丁,为新型抗癫痫药,对该病也具有
较好的治疗效果;
(2)抗痉挛药物:脊舒和力奥来素,与抗癫痫药物合用效果佳;
(3)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匹莫奇特,主要用于抗精神病治疗;
(4)维生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B1,B6及B12,不仅有促进神经修复作用,而且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2、神经阻滞治疗:如药物治疗无效,或者出现明显的副作用,可采用神经阻滞治疗。
下颌神经分布区疼痛的患者,可行下颌神经阻滞术;上颌神经分布区疼痛的患者,可行上颌神经阻滞术。
对于三叉神经任何一支或多支疼痛者,均可行半月神经节药物或射频损毁术。
3、手术治疗:如药物治疗无效,或者出现明显的副作用,可采用外科手术治疗。
现多采用的手术为微血管减压术。
二、三叉神经痛临床路径
(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二)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三叉神经痛;
2.患者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患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三)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需2-3 天(指工作日)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常规化验:血(尿便)常规、ABO血型、肝肾功能、电解质、感染性疾病筛查、凝血功能、肿瘤标记物等;
2.胸片、心电图、头颅MRI;
3 患者及家属签署以下同意书:检查及治疗知情同意书,神经阻滞同意书,介入手术知情同意书,麻醉知情同意书。
(四)根据患者病情及V AS评分,给予药物调整镇痛。
(五)药物控制疼痛不佳者,如其入院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可给予神经阻滞、微创治疗或者外科手术。
(六)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V AS评分小于3分,或者疼痛不影响夜间睡眠;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三、三叉神经痛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三叉神经痛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 7-10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