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产能提升方案篇二:产能提升推行计划2012年***8有限公司改善计划一,整体规划完善根据公司整体计划安排,在现有规划的基础上,各部门提出整体规划意见,汇总后一起讨论规划完善方案。
将2012年规划需要完善的内容,作成执行计划、相关负责人、计划完成时间,按计划完成相应的布局。
资源:1,公司须按时提供响应的资源。
2,各部门或相关人员对规划建议。
二,车间5s的管理1,5s的培训2,5s 的检查3,问题点检讨、改善。
4,效果评估5,日常检查、维护。
资源:1,5s的培训资料。
2,5s的检查人员。
三,产能提升1,宣传重要性,并成立产能提升小组。
总指挥:吴巨龙组长:章团旗成员:龙剑、周恫换、包主管2,产能提升的方法培训。
产能提升教材。
3,选定提升机型,优先选定长线的、代表性的产品。
4,针对选定机型进行产能现状分析,提出改善对策。
拉线平衡分析改善对策制定。
5,改善对策逐步完成。
工序6,改善后拉线运行,评估改善效果。
7,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进一步改善,达到,完善sop,并定期检查执行情况。
8,在同类机型上逐步推广。
9,选定另外类型代表产品,按照步骤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执行。
资源:1,改善小组的建立。
2,改善方法的培训。
3,各职能部门的配合。
4,公司资金的投入,如工装夹具等。
篇三:生产线产能提升计划案生产线产能提升计划案人、机、料、法、环是阻碍生产产能提升的五大因素,在这五个因素中,人是首要的;然而在目前生产环境及人员配置也充足的情况下,员工要达到10小时的标准产能却需要花费11~12个小时,有时甚至不能完成。
从此可以看出人员的产能效率未得到充分发挥。
那么要想提升产能,提高人均效率,就需要发挥人员的最大产能,那么主要还是靠管理改善来达到提高人均作业效率的目的。
一影响产能异常的问题点:生产力低下,工作积极性不够,管理松散,团队合作欠缺,机器利用率过低a 员工计时工作热情不高涨-----反正时间到了就下班了,做多少都一样b 公司计时工作成绩督导不够,有记录但无追踪-----员工一天做多少就多少,无目标紧迫感c 机台经常有停机现象-----返修浪费正常机器利用率d 公司管理制度不够严谨,员工随意离岗----没按照离岗制度落实执行,且离岗无顶岗人员e 线组长整体调配、相互协作的团队工作意识不足-----线体待料、堆料无重视f 各段产能没有硬性完成目标-----一天能做多少就做多少g 无严格的奖惩机制-----产能的完成和自己没关系h 多技能员工欠缺-----卷绕人员数量局限性i 员工加班时间管控不严格不统一 ------做的慢到后面加班工时也多,没事做待到几点也是照样算加班二生产线产能提升目标:1 团队执行力得到增强和提高---必须言出必行---员工之间不协作不可能共同提升。
2 逐步实现增产以实现机台实现最大产出----将影响产能(返修)因素在正常工作时间外解决。
3 实现人员管控更加合理和有效------人性化管理但是公司文化及制度一定要严格把关,不可松散。
4 提高生产作业应变能力(如人员短缺,待料,堆料等)---组长须临时调配尽最快时间解决产线待料堆料等异常。
5 降低制造中的无效工时,材料成本浪费-----最优化杜绝成本浪费,严格执行10小时工时管控措施,不可本该完成的任务用加班工时来完成。
三生产线产能提升改善措施和思路:1 微观改善------从员工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团队建设逐步完善1)员工收入结构调整----收入结构不可单一靠员工自主创造,要将工资与员工工作成绩态度作业品质挂钩2)员工考核方式量化----从生产各角度逐步形成数据考量员工各方面能力且逐步改善3)员工生产能力培训和提高----制定技能培训计划且有层次的进行培训考核4)员工生产紧迫性意识增强----作业人员必须有产能目标和担当的压力5)员工技能增强---后续有条件进行员工多技能培养,不可让员工到一个工站技能无空间了,且要有计划留住培养出的人才。
6)员工奖惩措施完善----惩处和奖励必须加以完善----要有诚信的相互沟通承诺。
7)加班工时统一实行,按工段进行管制-----杜绝人员加班工时因个人而异2 宏观比较(管理看板公示)1)同一生产线按周进行比较和评定-----必须要以量化数据来管控评核2)同一员工生产技能和效率等方面的比较----产能评比、人均时产出数据评比3)不同生产线进行产能效率等方面的比较----产能比较、时均产能数据比较4)生产线组长绩效考核方式的完善----严格将产能目标达成和绩效挂钩四具体执行方案1 员工收入结构调整(奖金额度待商定)收入=产能工资(个人效率90%以上)+主管考评奖金+团队产量差额奖金+品质奖金产能工资:计件工资仍然不变 / 计时工资根据标准工时设定标准产能,达标即可得正常工资主管考评奖金:建议主管监督组长/组长监督员工工作积极性、工作目标完成率、配合度、出勤率都参入表格每周进行统一考核。
团队产量差额奖金:主管对组长每天制定团队产量目标,组长再将产量目标分配到计件、计时员工,每个员工必须每天有产能目标。
不足个人效率90%此目标的奖金为负,且分级别进行扣除。
同样,超额分级别进行嘉奖。
品质奖金:根据每个员工的良率以及报废数量制定管控参数,超出设定的参数一律扣除此项奖金,在管控目标内一律给予发放。
2 员工考核制度根据考核项目组长对每个员工、主管对各组长进行有效合理和真实的记录,并上级主管审核,当然还要甄别作假措施,如遇不符合调查是人为疏失还是刻意所为,并予惩罚和警告。
3 加强员工生产紧迫性产能设定10小时完成的任务,必须10小时完成,不能完成义务加班统一完成后下班。
通过主管加强宣导和教育,同时要让员工明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和切身利益相关的工资评定。
通过批评和奖励的方式来增强员工间的配合程度。
4 增强员工技术能力不能让关键的生产技能锁定在个别生产人员身上,一定要在厂内形成互补型人才和技术增强的人员。
5 奖惩措施完善员工离岗须按照离岗制度遵照执行,每工段不得同时两人离岗,且离岗须保证产线不堆料,或有顶岗人员。
虽然员工很多不足之处,如生产效率、出勤和其工资收入息息相关,但也不能“默默”显示在工资单上,要通过口头的奖惩、形式的奖惩、调换岗位、警告、开除予以表现。
6 不同生产线之间进行横向比较,并发现优缺之处。
为此给相应的组长设定他们的绩效收入。
产量、人员管控、返工、次品等,都可以以数据的形式纳入其收入的组成部分里。
初步确定以下奖励政策:卷绕:计件:(个人效率)达标后奖励10元每天,反之扣10元每天计时:(个人效率)达标后奖励10元每天,反之扣10元每天(组长为20元)装配:达标后每位员工奖励5元每天,反之扣5元每天(组长为20元)激光焊:达标后每位员工奖励5元每天,反之扣5元每天(组长为20元)篇四:产能提升措施产能提升措施截止8月15日,装配产量只完成14183台;提升装配产能已刻不容缓。
目前影响装配产能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计划与管理、料件与产品品质问题、欠料。
需要有针对性的制定管理措施并严格执行。
一、计划与管理1.1计划课在排产每日计划的时候不能因为只有5条线就排5种产品的生产计划;目前情况下生产过程中因产品品质或其它问题导致生产不能正常进行会时有发生,所以计划课排产时一定要有备选计划可供随时换线生产。
1.2仓储课无条件按计划课的排产计划提前备料,减少因待料影响产能。
1.3装配课在当天下班前要将第二天生产所需物料备到各产线,绝对不允许早上上班整条线员工待料情况发生。
二、品质问题2.1自制件品质问题:铝件、机加工件在上线装配时发生品质异常,且不良率超过1%时,按每批次给予周逢燕(尹先涛)、张亮、左能贤、左能兵各50元处罚;电机在上线装配时发生品质异常,且不良率超过1%时,按每批次给予杨秀康、李正峰、武书斌各50元处罚;塑胶件在上线装配时发生品质异常,且不良率超过1%时,给按每批次予周松其、武书斌各50元处罚。
以上处罚由生产副总在问题发生当日开出罚单交财务执行,每月处罚额度上限为500元;当月未发生品质异常的给予500元/次奖励。
2.3装配过程发生品质问题无法继续生产,30分钟内无法解决的,工程部主管工程师应马上通知装配课长换线生产或放假;1个小时内无法解决的应立即报工程部经理会商解决;1个工作日内无法解决的,工程部经理应立即报生产副总召集研发、品质、工程等部门会商解决;超出3个工作日无法解决的生产副总书面呈报董事长讨论解决方案。
以上措施每违反一次给予50元处罚,由品质部经理统计报生产副总审核后执行。
2.4装配成品不良率超出1%或批次返工返修的,按每批次给予金昭贤、谢珍伟各50元处罚;以上处罚由生产副总在问题发生当日开出罚单交财务执行,每月处罚额度上限为500元;当月未发生品质异常的给予500元/次奖励。
三、欠料3.1自制件影响装配的,每发生一次给予该自制件课长50元处罚,由计划课长当日开出罚单由生产副总审核交财务执行。
3.2外协物料必须按《月生产计划》、《采购需求》制定《月采购计划》,采购计划要根据生产计划明确下单时间、到料时间、责任到人;未制定《月采购计划》的给予采购部经理200元/次处罚,由生产副总开单交财务执行。
采购部经理需根据《月采购计划》每日跟踪到料情况,每单(订单)延迟或未配套到料的,按每单给予责任采购员50元处罚,处罚上限为200元/月,按每单给予采购部经理50元处罚,处罚上限为500元/月。
3.3因仓库数据不准确导致物料采购欠料或呆料、滞料的,每次给予仓储课长50元处罚,处罚上限为500元/次。
3.4当外协物料不能按计划到料时,采购部经理应立即通知计划课长,计划根据物料与生产情况调整生产计划,本条每违反一次,给予责任人50元处罚,由生产副总当日开出罚单交财务执行。
3.5对于如“锁壳镶件”这类采购周期比较长的外购件,由计划根据产能和产品做出预测计划报生产副总和董事长审批后提前一个月交采购进行采购;对于价值较低的通配件和标准件制定合理的安全库存。
3.6解决采购和财务的沟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