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成果名称米枣新品种选育及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完成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三台永新枣业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省三台县崭山米枣专业合作社、三台县生产力促进中心、三台县林业局主要完成人邓群仙、秦文、王永清、吕秀兰、罗弦、汤福义、张金蓉、朱宗洪、文伯毅、廖明安、夏惠鉴定组织单位四川省科技厅鉴定时间2015.4.24鉴定形式会议鉴定成果水平整体国内领先、部分国际先进成果简介1、首次利用农艺性状和ISSR分子标记相结合的方法对区域内枣树品种进行了亲缘关系分析和种群鉴定,确认了崭山米枣为独立品种群。
选育出优质丰产的‘崭山大果枣’和‘崭山苹果枣’2个新品种,引进筛选出适宜该区域种植的‘武隆猪腰枣’和‘蜂蜜罐枣’2个品种。
2、首次探明了崭山米枣的需冷量、休眠特性、落花落果机理、采后生理特性等,研发创新了促进提前萌芽、保花保果、提早成熟等关键技术。
3、集成创新了米枣“保花保果、促成栽培、有机栽培、立体种植、复合保鲜、多样加工”等综合配套技术,该技术使崭山米枣提早20~30天成熟,每亩纯收入达2.0~3.5万元。
累计推广1 4.98万亩,产值达23.83亿元。
4、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1项,有机产品认证1个,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项;主参编全国统编规划教材7部。
综上,该成果技术创新突出,效益显著,对四川枣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研究整体达到同类研究国内领先水平,在米枣亲缘关系鉴定、芽休眠特性及促成栽培研究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成果名称汉源花椒良种选育及配套技术和产业化研究完成单位四川农业大学、汉源县林业局、汉源县生产力促进中心、四川省味佳食品有限公司、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主要完成人龚伟、肖千文、彭兴刚、王景燕、郭恒、辜云杰、芶国军、罗成荣、胡文、王跃、陈培兴、陆春友、张艳云、白克军、张浩李学伟、朱砺、李明洲、冯光德、曾仰双、唐国庆、姜延志、刁运华、陈方琴、帅素容、蒋岸岸、白林、刘海峰、王讯、马继登鉴定组织单位四川省科技厅鉴定时间2015.5.19鉴定形式会议鉴定成果水平国际先进成果简介1、开展了汉源县花椒资源的调查、测定与评价,选育出品质优良良种一一汉源花椒”、抗逆良种一“汉源无刺花椒”和丰产稳产良种一“汉源葡萄青椒”3个乡土花椒品种,开展了汉源花椒良种繁育技术体系及种质资源保存研究,建立了系统的实生苗、嫁接苗、扦插苗和组培苗繁育技术体系。
2、开展了汉源县域花椒土壤养分研究,制定了汉源县域土壤养分含量分布图,开展了水肥耦合效应研究,得出了促进汉源花椒植株生长及提高植株养分吸收利用率、抗逆性和光合能力的适宜土壤水分范围和肥料施用量,研究提出汉源花椒植株叶片和土壤养分标准,制定了“汉源花椒标准化栽培与管理技术”和“汉源花椒管理历表”,为花椒的丰产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3、开展了汉源花椒生产加工技术研究,研发出了“贡椒源”牌花椒系列产品2个,获得绿色食品认证书和ISO9001:2008质量体系认证书,“汉源花椒”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4、该项技术成果己推广应用11.7万亩,培训技术人员和椒农1.2万余人次,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成果总体到国际先进水平。
成果名称特色核果类水果安全高效保鲜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完成单位四川农业大学主要完成人秦文、陈安均、李素清、蒲彪、马荣朝、李庆、廖明安、付婷婷、何靖柳鉴定组织单位四川省科技厅鉴定时间2015.4.28鉴定形式会议鉴定成果水平国际先进成果简介1、项目以四川省核果(枇杷、芒果、桃、李、樱桃、枣)为研究对象,从生理生化和细胞平上系统地研究核果类水果采后生理病理及贮藏保鲜技术。
首次从甜樱桃果实中分离鉴定出四种病原菌;利用电镜方法从组织学角度揭示了核果(枇杷)冷害发生机制;从活性氧代谢角度研气了果实软化、成熟衰老机理;应用GC-MS技术对核果类水果贮藏过程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对比分析,初步探明了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的变化规律。
系统地研究了不同采后处理技术对果实采后生理、贮藏效果、风味品质的影响,采用臭氧、1-MCP、植物精油、钙盐、水杨酸、热激等组合处理,结合冷藏条件,能有效地控制果实采后成熟衰老进程,减少腐烂,延长贮藏期和货架期,更好地保持鲜果的营养和风味。
2、项目单位重点开展以冷藏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核果保鲜贮运技术体系、物理保鲜技术和天然保鲜剂的研究,确立了多项适合于四川特色核果类水果品种采后处理的技术规程和配套技术。
整体技术实用可行,安全高效,便于推广,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成果名称磷酸盐的质量安全及家禽高效利用技术研究完成单位四川农业大学、贵州川恒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主要完成人曾秋凤、白世平、张克英、丁雪梅、罗玉衡、王建萍、王佳才、陈代文鉴定组织单位四川省科技厅鉴定时间2015.5.13鉴定形式会议鉴定成果水平整体国内领先、部分国际先进成果简介1、系统研究了磷酸一二钙在蛋鸡、肉鸡和肉鸭上的相对生物学效价及饲用效果,发现肉鸡饲粮中磷酸一二钙的生物学利用率高于磷酸氢钙,确定了蛋鸡、肉鸡和肉鸭不同生长阶段的有效磷需要量。
2、研究证实了不同生理阶段的蛋鸡、肉鸡和肉鸭饲粮中添加植酸酶及组合酶可减少 0.10%一0.15%无机磷使用量,提高了饲料级磷酸盐的利用效率,减少磷的排放。
3、该项目制定饲料级磷酸盐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1项;申请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系列产品和技术在饲料工业和家禽养殖业中的推广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
研究成果对于提高家禽磷酸盐的安全、高效利用,减少家禽排泄物中的磷含量,实现家禽养殖业的优质高效生产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研究成果在生产上得到了推广应用,社会经济和环保效益显著。
项目整体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成果名称大恒肉鸡和青脚麻肉鸡营养需要及饲料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完成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内江市金鑫畜禽有限公司、雅安隆生农牧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丁雪梅、张克英、白世平、彭焕伟、王建萍、罗玉衡、曾秋凤、龚铭鑫、王肄、宿卓薇鉴定组织单位四川省科技厅鉴定时间2015.5.13鉴定形式会议鉴定成果水平整体国内领先、部分国际领先成果简介1、系统研究了大恒699肉鸡和青脚麻肉鸡不同生长阶段能量、蛋白质和主要限制性氨基酸的营养需要量,提出了大恒699肉鸡和青脚麻肉鸡各阶段的营养需要参数;评定了玉米、麦麸、豆粕、膨化大豆、菜粕、发酵蛋白等主要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构建了优质肉鸡常用饲料营养价值数据库。
2、研发出大恒699肉鸡和青脚麻肉鸡高效生产的饲料配方15个,饲料转化效率提高9%以上。
研究成果在饲料企业和养殖企业中进行推广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研究成果对于提高优质肉种鸡的繁殖性能、提高优质肉鸡的生产性能和饲料原料的利用效率,实现优质肉鸡的高效生产具有重大的理论实践意义,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显著,项目整体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针对母体—胚胎—后代整个繁殖生产周期的肉鸡维生素营养部分研究结果达国际领先水平。
成果名称葡萄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完成单位四川农业大学、眉山市彭山区农业局、双流县农村发展局、成都市龙泉驿区农村发展局主要完成人夏惠、梁东、陈洪强、吕秀兰、王进、邓群仙鉴定组织单位四川省科技厅鉴定时间2015.4.24鉴定形式会议鉴定成果水平国内先进成果简介1、研发的双膜覆盖(天膜+黑色反光地膜)栽培技术模式,能有效阻断葡萄病害的传播途径,并抑制杂草生长。
2、集成的杀虫灯、粘虫板、性诱剂和防鸟网等绿色防控技术,能有效控制葡萄虫害和鸟害。
3、采用集成技术后,有效减少农药使用量,每亩节本增收700元以上,产品达到葡萄绿色食品标准(NY/T 844—2010),项目示范区获得有机认证及转换产品认证基地4个。
该成果在阻断病原菌传播途径和实现农药减量控害上具有创新性,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对四川盆地及南方高温、高湿、寡照生态区葡萄有害生物绿色防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研究整体达到国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
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成果名称四川植烟土壤质量演变与精准高效施肥技术研究及应用完成单位四川农业大学、中国烟草总公司四川省公司、四川省烟草公司攀枝花市公司、四川省烟草公司凉山州公司、四川省烟草公司泸州市公司、四川省烟草公司宜宾市公司、四川省烟草公司广元市公司主要完成人肖瑞、王昌全、雷强、李冰、伍仁军、蔡艳、李启权、李斌、曾庆宾、罗定棋鉴定组织单位四川省科技厅鉴定时间2015.6.15鉴定形式会议鉴定成果水平总体国际先进、部分国际领先成果简介1、针对复杂山区土壤环境及属性提取困难、精度差等问题,首次创建了基于遥感、地理信息和数学建模的高精度复杂山区气象、地形及其属性空间信息提取方法与技术。
数字高程和气象因子模拟精度较高,大尺度复杂景观背景下土壤属性模拟精度较克里格插值提高20%,构建了复杂山区地形、气象及土壤属性数据库3套。
2、基于WebGIs和Com GIs平台,融合高精度建模提取的植烟土壤屙陛数据、土壤分析数据、施肥模型,研发了网络版和单机版精准施肥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复杂山区烤烟施肥管理信息系统的在线访问,创建了复杂山区烤烟田(地)块级的精准施肥管理技术。
4、查明了植烟土壤质量空间演变特征、土壤生态退化的主要因子和烤烟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特点,摸清了烤烟需肥特性,形成了四川主要烤烟品种氮磷钾优化配方。
集成创新了植烟土壤质量退化阻控技术3套、烤烟肥料减施增效技术3套。
5、在四川省攀枝花市、凉山州、泸州市、宜宾市、广元市等烟区推广90余万亩,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显著。
发表论文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2项,培养了四川省学术带头人2名、博士/硕士研究生20名。
该成果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创建的复杂山区气象、地形及其属性高精度数学模拟方法,及其在植烟土壤要素空间模拟方面的应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成果名称固态发酵改善菜籽饼粕营养价值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完成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四川伯乐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田刚、余冰、何军、虞洁、黄志清、陈代文、郑萍、毛湘冰鉴定组织单位四川省科技厅鉴定时间2015.5.13鉴定形式会议鉴定成果水平总体国际先进、部分国际领先成果简介1、深入研究了单菌、不同菌种组合对不同类型菜籽粕中主要抗营养因子硫代葡萄糖苷和异硫氰酸酯的降解作用以及对其它营养物质含量和有效性的影响,提出了特异性组合菌种3套,并建立了其发酵工艺参数。
2、项目首次采用双向电泳结合质谱技术对发酵前后的菜籽饼粕进行了宏蛋白组对比分析,并结合:FTIR、SEM、Tricine-SDS-PAGE和SDS-PAGE技术,明确了菜籽饼粕发酵前后表面形态结构和有机物大分子物质种类的变化以及微生物代谢产物的情况,阐明了固态发酵改善菜籽饼粕营养价值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