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声的世界 (1)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声的世界 (1)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震动的物体发出的,不震动的物体是不会发出声音的。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震动停止,发声也停止(震动比一定发生声)。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
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乐音的三个基本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反映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

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

2)、响度:发少年映声音的强弱。

响度由发生体的振幅决定(还
与频率和距离有关,振幅相同时,对于人而言,1000次/秒的频率下响度最大)。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3)、音色:反映不同声音的特征,由发声体本身的性质决定。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
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
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
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
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六、超声和次生
1.超声波:
定义:超声波是指任何声波或振动,其频率超过人类耳朵可以听到的频率高于20000 赫兹。

特点:它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在密度较大的固体及液体中传播距离远。

应用:可用于测距、工业探伤、医用B超声、清洗、焊接、钻孔、碎石、杀菌消毒等。

某些动物,如犬只、海豚、以及蝙蝠等等都有着超乎人类的耳朵,也因此可以听到超声波。

亦有人利用这个特性制成能产生超声波来呼唤犬只的犬笛。

2.次声波:
定义:次声是频率为0.0001~20hz的弹性波。

特性:一是人耳感受不到;二是不易衰减。

危害:次声波会干扰人的神经系统正常功能,危害人体健康。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能使人头晕、恶心、呕吐、丧失平衡感甚至精神沮丧。

应用:1).研究自然次声的特性和产生机制,预测自然灾害性事件.台风,火山爆发,雷暴等。

2).通过测定自然或人工产生的次声在大气中传播的特性,可探测某些大规模气象过程的性质和规律.
3).次声在军事上的应用
七、例题
例1:1)人说话,唱歌靠----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之间。

2)《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

3)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
4)“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
L L L
例2:解释蜜蜂飞行能凭听觉发现,为什么蝴蝶飞行听不见?
-------------------------------------------
例3: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
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
越大。

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 例4、一只电铃放在玻璃罩内,接通电路,电铃发出声音,当用
抽气机把玻璃罩中的空气抽出去时,将会发
生()
A、电铃的振动停止了
B、只见电铃振动,但听不一声音
C、电铃的声音比原来更加响亮
D、不见电铃振动,但能听到声音
例5: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和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

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
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
此为“叩诊”。

医生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定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
的()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调
C、声音的音色
D、声音是否悦耳动听
例6:噪声严重影响着人们生活和工作,以下防止噪声的办法中可行的是()
A、通过科学研究,使噪声源不发生振动
B、将所有噪声源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以避免噪声干扰
C、城市里在穿过住宅区的公路旁建隔音墙、一般道路两旁植树种花
D、建筑工地不允许使用大型机械
例7:工作或学习了一天的人们想好好地休息一下,则应使周围的噪声()
A、0dB
B、小于50 dB
C、70 dB
D、在50 dB与90 dB之间
例8:在学校的田径运动会上,起点的发令员在耳朵上戴上耳塞,是为了()
A、在声源处感弱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C、在人耳处减弱
D、以上答案都可以
例9、下列声音应用中不是利用回声能测定的是()
A、海洋的深度
B、海底鱼群的位置
C、对面山崖的距离
D、打雷处到听到雷声的人间距离
例10、在房间里讲话听不到回声的原因是()
A、房间里不能产生回声
B、墙壁反射的回声从门口跑掉了
C、回声太小,人耳不容易听到
D、房间太小,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了
答案
例1
1)-声带鸣膜翅膀 20-20000次/秒
2)-空气、马、黄河水
3)-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4)-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例2-蜜蜂翅膀振动发声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蝴蝶振动频率不在听觉范围内。

例3-⑴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⑵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例4-B
例5-B
例6-C
例7-B
例8-C
例9-D 例10-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