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室的布置策略
幼儿园的教室布置
一、幼儿园教育策略
幼儿园的教育是非常重视幼儿园的教室布置的,这是同幼儿园和教育观分不开的。
幼儿教育的重要观点是:
1.幼儿需要通过感官,与环境进行交流然后学习。
2.幼儿教师必须积极地让孩子们与教室中的物体和材料进行相互作用。
3.幼儿教师必须要为孩子们提供很多优秀的课程。
由此,幼儿园将教室的布置进行精心布置,认为教室的布置可以促进学习的环境,为儿童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二、幼儿园的教室布置
(一)教室的布置
幼儿园的教室一般可以分成以下几个不同的学习领域:积木角、家庭角,桌面玩具角,艺术角,沙和水(科学角),图书角。
这些领域也可用来进行集体活动。
如音乐和运动活动、讲故事和班级会议等。
最近,有的幼儿园还增加了计算机和烹调角。
(二)教室布置的策略
1.各个领域用不同的家具分隔开来。
这样便于儿童清楚地选择活动区。
与此同时,教师可纵观全局,心中有数。
2.热闹的地方和安静的地方被分隔开。
3.交通要道被标示出来,用来减少注意力的分散。
4.材料是摆在矮的架了上的,这样儿童能够轻易地拿到它们。
架子上有标签,干净、不杂乱,这样材料就很容易被看见,被选择,
被取放。
5.同样的材料放在一起,这样在可以教孩子分类,并把东西按序摆放。
6.每一个领域的材料都很多,以满足不同儿童的不同需要。
7.不同的材料发展不同的感官,提供不同经验。
(二)所有的活动区都能培养幼儿的信任感,发展幼的儿独立性,培养他们的注意力,发展他们的技能技巧。
1.培养幼儿的信任感,布置合理的教室使儿童对教室产生信任感。
(1)各活动区的玩具架摆放整齐,分类清楚,幼儿很容易就能找
到所需的物品,不会为找不到所需的物品感到不安。
(2)幼儿的美术作品贴在艺术角,与他们的水平视线的高度一致,这会使幼儿感到他们的作品受到重视。
(3)教室的图书角温馨舒适,使他们能坐下来阅读或休息。
(4)各活动区的材料足够,以减少幼儿之间的争吵。
(5)幼儿三三两两地在一个活动区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学会如何
相处,彼此信任。
2.发展幼儿的独立性:培养幼儿作出选择的能力,发现他们自己的兴趣,发展个性。
(1)布置合理、划分清楚的活动区域能帮助幼儿作出选择,即决
定在哪个区域活动。
(2)玩具架上摆放的物体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够引发幼儿的兴趣。
(3)高度合适,使他们能独自取放玩具,独立使用,不需要依赖
成人的帮助。
(4)当活动结束后,幼儿需要独立收拾自己玩过的玩具,他们会
为自己能够独立收拾而感到自豪。
3.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培养幼儿专心使用各种物品和进行各种活动。
(1)划分清楚的活动区不会使幼儿的注意力被其他区域的活动所
分散,能使幼儿相对集中地专注于手头的活动。
(2)家具的使用(用来分隔各个活动区)能阻止幼儿东张西望,而
集中于自己的活动。
(3)安静的区域和吵闹的区域被分隔得较远,这使得安静的区域
不受吵闹的区域所影响。
(4)足够的、有趣的玩具材料能吸引幼儿的注意,不致被其它活
动所干扰。
4.发展幼儿的技能、技巧:发展幼儿的数学技能、阅读和写作技能、社会技巧。
(1)通过使用不同的材料,幼儿可以学到分类和搭配。
如摆出两
个同种物品会使幼儿学会把类似的物品搭配起来。
(2)图书角的活动能培养幼儿安静读书的能力。
(3)家庭角和桌面玩具角的活动能帮助幼儿发展眼手协调的能力,发展他们的阅读技巧。
(4)每个活动区幼儿交往活动能促进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发展
他们的社会技巧。
对比的幼儿园环境布置,我们可以发现目前我国大多数幼儿园是存在下面一些问题的:
1、不重视甚至忽视幼儿生理的健康。
一般情况下,幼儿园室内
环境布置都是有本班教师设计完成,由于没有足够的专业设计理念,
幼儿园教师在设计过程中往往会在理解上存在一些偏差,过于重视
表面上的东西,从而不重视甚至忽视了幼儿生理的健康。
2、以成人的眼光,做幼儿的环境。
以“教师是环境的创设者”
观念为指导,教师在班级环境设计上下大力气,室内外场地布局、
区角设置、材料投放、墙饰布置等均由教师一手操办,据调查发现,80%以上的幼儿园在进行室内环境布置时,总是根据教师自我的需要
考虑环境创设,追求表面上的“好看”,“漂亮”,没有从孩子的
角度出发。
美的环境可以使人心情愉快,但是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来
评价幼儿园的环境。
有的幼儿园的环境布置的像童话世界,幼儿园
以环境材料是否美、精致,教师是否“手巧”衡量教师在责无旁贷
阳设的作用,以绝对标准评价儿童作品质量。
在成人看来,这些都
漂亮极了,这类环境确实能吸引幼儿,但时间一久,幼儿就失去了
兴趣。
而那些在成人看来“拙劣”、幼稚的环境布置,幼儿却情有
独钟。
3、只有大的主题,没有具体的主次。
在这里,我用一棵大树来
比喻幼儿园室内环境布置。
我们把每次幼儿园要进行环境布置的主
题比做大树的树干,一般情况下,负责环境布置的教师总会根据园
里布置下来的内容去寻找所有有关该主题的一切资料,这些资料就
是大树的主干和主干上小的分支。
等布置出来以后,往往会发现整
个室内环境布置由主体到部分只有树干和树的分支,主干部分最容
易被忽略掉。
这样,当我们去看着这棵大树的时候,我们只能看到
树干上一堆密密麻麻树的分支,没有主干部分的存在,便失去了大
树本身的美感。
幼儿园室内环境布置就如同一棵生长茂密的大树,
它的成长需要各个方面的“养料”充足,只有这样才可以成长为一
棵健全的参天大树,在茂密的丛林中茁壮成长。
4、设计缺乏自主性。
在选择设计的环境材料时,过于强调幼儿
的“年龄特点”,严格按本年龄班幼儿的发展水平限定材料投放的
量与度,即便有“层次”划分,也习惯性按教师意志将材料划分为“能力强”、“能力一般”、“能力弱”幼儿使用三个程度;还将活
动环境与材料丰富片面理解为“品种多”“数量满”;过于限定游戏、限定区角,用“入区卡”约束儿童的自我选择。
5、不能灵活的运用各种材料。
环境与材料一经教师“精心”设
计布置,相对“稳定”的时间长,墙饰与活动材料内容、功能、操
作方法上较固定。
教师习惯用直接指导的方式教会幼儿使用材料,
通过练习达成教师预设在环境中的教育目标。
6、过于强调,限制了幼儿思维的发展和丰富的想像力。
在中国,幼儿园过分强调环境的“美化”功能,环境创设的重心放在如何帮
助儿童“获得知识上”,强调幼儿的接受学习;强调分科教育与划分
领域的学习活动,强调区角设置的完整与材料投放的均衡,强调幼
儿严格地入区活动,强调区角基本材料的配置与数量。
因此,各班
计算、语言、美工、科学、建构等区角一应俱全,材料基本雷同,
设置大同小异,中国也不会存在像国外一些在大自然中建设的幼儿园,完全以玩为主的幼儿园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