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障碍的康复

语言障碍的康复


语言训练的原则
降级、训练程序修正、再评定
负强化、指出错误、提示正确的反应
刺激的提示 (课题选择) (条件设定) (反应分析)
刺激的接受
错误反应
正反应
重复错误的反应
正反应定型
目标
正强化:表扬;激励
升级一个阶段
语言训练注意事项
1.训练课题的选择: 2.患者主观能动性的调动: 3.充分训练:自我训练,每天训练。 4.反馈:利用触觉、视觉、听觉努力获得反馈。 5.确保交流手段:用手势、笔谈、交流板等工具。
舌、下颌、鼻腔等。受舌下神经、面神经、三叉 神经、舌咽神经等支配。
三、语言治疗的语言学基础
• 音素:是可划分的最小语音单位 1.元音:是发音时共鸣腔的不同形状造成的 2.辅音:是发音时气流在一定部位受到阻碍,并冲 破阻碍发出的声音
• 音位:是语言中能够区别词义的最小单位 同一个语音类型:ba、bi、bu 不同的语音类型:ba、pa
呼吸运动
• 呼吸器官包括:肺、支气管、气管、胸廓、横膈膜和辅助横 膈膜运动的腹肌群组成。
• 说话时的呼吸: 1.呼气时要有一定的压力 2.呼气时压力能维持一定的时间 3.能适当控制呼气压的水平 4.以上的条件,不需要特别的努力呼吸,都是在无意识中实现 5.说话时,吸气相在0.5秒左右,呼气相在5秒以上。
(二)语言评价的条件及注意事项
1.急性期 一般只能在床边进行语言评价。可以将问题点向本人、家属或周围 的工作人员谈,对看护患者的人员进行指导等。注意以下几点:
(1)检查时用的房间不要过大,不要有人出出进进,要选择较安静的场 所。
(2)检查要在融洽的气氛中进行,如向患者说明检查的目的,求得配合。 (3)配戴眼镜、助听器、假牙的患者,在检查中必须配戴。 (4)检查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态度(如是否协助、是否疲劳等)。
是指在语言发育期的儿童因各种原因所 致在预期的时期内,不能够与正常儿童同样 用语言符号进行语言理解与表达及与他人进 行日常生活语言交流。
二.病因
• 1.听觉障碍(聋、重听等):听觉性语言信息输入障碍 • 2.交往障碍(自闭症、自闭倾向等):
(1) 极端的孤独、缺乏和他人情感接触; (2) 对环境和事物要求同一性; (3) 对某些物品有特殊的偏好,以极好的精
3.内部语言 在大脑储存的词汇库中,选出恰当的词语,把语义切迹转化为话语表达 思想
4.外部语言 通过构音运动,发出语音,表达思想
影响语言交流的认知能力
1.接受能力 2.记忆和学习能力 3.思维能力 4.表达能力 5.意识和注意能力
五、言语-语言障碍的分类
正常人的言语-语言处理过程
言语-语言障碍类型
2.稳定期 患者的病情及体力上均较稳定,能够进行必要的检查,
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筛选检查。需注意以下 几点: (1)要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检查的目的,求得其配合。 (2)对患者的反应要予以肯定(不要否定患者)。 (3)对成人患者要将其作为成年人或年长者看待。 (4)再检查时不要打击患者的情绪,要适当地给予安慰, 注意心理方面的问题及心理疲劳的产生。
语言障碍的康复
一.概念
言语和语言的概念
• 言语(speech)和语言(language)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 言语是音声语言(口语)形成的机械过程。 • 语言是之人类社会中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人们通过运用这些符号
达到交流的目的。 以语音为物质外壳, 以词汇为建筑材料, 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 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的直接显示, 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之一。
送气音和不送气音 送气音:发音时呼出的气流较强,如 p t k 不送气音:发音时呼出的气流较弱,如b d g
清音和浊音 清音:发生时声带不颤动 浊音:发生时声带颤动,汉语拼音中,只有m n l r为浊音,其余为清音
Hale Waihona Puke 四、语言交流的心理学基础• 影响语言交流的心理因素 1.交流角色关系:
交流双方的信息传递随着听、说角色关系的不断变换而改变; 说者输出的信息清晰可辨,听着才能听懂说话人的意思。 2.交流循环系统: 语言的生成是信息加工与发送过程,语言理解是信息接收与处理的 过程; 交流双方信息传递的方向随着听、说角色关系的不断变换而改变, 因而语言交流过程是一个循环系统。 3.交流者的欲望:
最长声时
• 最长声时的定义: –指一个人在深呼吸后的最长发声能力。 –反映了言语呼吸功能。
最长声时测量的临床含义
• 测得的最长声时值小于正常值下限,表示有以下可能: – 呼吸方式异常,如:胸式呼吸。 – 呼吸功能减弱,不能为嗓音提供足够的动力支持。 – 呼气和吸气运动不协调。 – 嗓音功能异常,如:声门闭合能力减弱,气息音。 – 起音方式异常,如:硬起音或软起音。
听觉障碍
(获得语言之后)
听觉障碍
(获得语言之前)
语言发育迟缓
失语症
构音障碍 发声障碍
运动性 器质性 功能性
口吃
听觉传入
(1)
×
记号的解释 记号的记起 构 音 运 动
(2)
(3) (4)
О
О
О
×
Δ
Δ
Δ
О
×
×
Δ
О
×
×
Δ
О
О
О
×
О
О
О
×
О
О
О
×
一.定义
• 语言发育迟缓(language retardation , delayed language,delayed speech and language development)
• 喉外肌 舌骨上肌——三叉神经——使舌骨前上、后上运动
面神经 舌下神经 舌骨下肌——舌下神经——下拉舌骨、下拉喉 颈神经丛 咽提肌 ——舌咽神经——上拉咽壁 咽收缩肌——舌咽神经——收缩咽腔 迷走神经
调音
• 语音产生时,声门以上各个器官的作用叫调音。 • 调音器官包括:唇、齿、腭(软腭、硬腭)、咽、
上唇与下唇中部形成阻碍
bpm
唇齿音
上齿与下唇内侧形成阻碍
f
舌尖前音
舌尖与上齿龈形成阻碍
zcs
舌尖中音
舌尖与上齿龈形成阻碍
dtnl
舌尖后音
舌尖与硬腭前端形成阻碍
zh ch sh r
舌面音
舌面中前部与硬腭形成阻碍
jqc
舌根音
舌面后部与硬腭后部形成阻碍
gkh
————————————————————————————————
语言理解过程
1.语言理解的心理基础 感知辨析:感知声音、辨析词义,判断语义,如“他不是东西”中
的“东西” 短时记忆:是参与语言理解的必须心理条件 反馈监控:是保证语言交流围绕话题的重要心理条件
2.语言理解的策略 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常用语义策略、词序策略、句法策 略来加工语言信息,加以理解。
腰神经丛 腹内斜肌——肋间神经+
腰神经丛 腹横肌—— 肋间神经+
腰神经丛
喉运动
• 喉内肌 环甲肌——喉上神经返支——拉紧声带 甲杓肌——迷走神经返支——声门闭锁,松弛声带 声带肌 ——迷走神经返支——声带紧张 环杓侧肌——迷走神经返支——声门闭锁 杓 肌——迷走神经返支——声门闭锁 环杓后肌——迷走神经返支——声门开大
表达障碍,预后良好。 发育性感觉性失语:指历来对语言的理解和
表达极度迟缓,预后差。见于局限于颞叶的颅内 感染及癫痫。 • 5.语言环境脱离
六.语言障碍的评价
(一)语言障碍评价的目的
• 语言障碍的评价 是根据语言障碍的基础理论及医学理论进行检查的。
• 评价的目的 分析患者有无障碍, 障碍的种类、类型、严重度, 分析预后以及是否适合语言治疗; 为进一步详查及诊断提供线索和依据, 为制定治疗程序及训练计划提供有效的情报。
二.语言交流的医学基础
(1)大脑的功能侧化和语言中枢
• 大脑的功能侧化: 大脑分为两个半球,由胼胝体连接,外形相似,
结构和功能存在一定的差异,称作大脑结构和功能 的侧化。
和语言有关的区域及功能
(2)语言侧化与利手的关系
利手
右 左
病例数
140 122
语言代表区(%)

双右
96 0
言语学水平 (语言理解中枢)
生理学水平 (构音器官)
生理学水平 (听觉器官)
声学水平 (声音)
(1)大脑的控制和调节
大脑皮层 言语
说话的意愿
神经冲动 构音器官
(2)构音的发生过程
• 1.呼吸运动:呼气产生 声音的能源
• 2.喉头运动:将呼气气 流变成声音(发声、喉 头调节)
• 3.调音运动:将音源进 行各种变调,给予语言 的音色。
一方的话语会激发对方的表述动机,引起复杂的内部心理活动, 触动其语言表达的欲望
4.交流者的地位: 一般情况下交流是平等的,但语言交流受社会地位的影响,出 现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出现不平衡的特殊交流形式
5.交流者的心态: 生活经历和生活态度影响交流者的态度,影响交流内容
6.交流环境:影响交流心态和欲望 外部交流环境 :吵杂、干扰 内部环境:交流双方的心理环境,如心情、疲乏
• 发音方法: 1.塞音:成阻部位完全闭合,持阻并突然除阻,如b p d t g k 2.擦音:成阻部位靠近,形成缝隙气流从缝隙中挤出造成摩擦音, 如f s sh r x h 3.塞擦音:成阻部位开始时完全闭合,当发音时,成阻部位立刻微微打开一条狭缝,让 气流从狭缝中摩擦挤出,如z c zh ch j q 4.鼻音:成阻部位完全闭合堵住气流,发音时软腭下垂,鼻腔通路打开让气流 从鼻腔通过,如m n 5.边音:舌尖抬起和上齿龈接触形成阻碍,阻塞气流,气流从舌的两边流出, 同时,舌自然落下造成边音,如 l
(1)提示给患者以事先选择好的刺激。 (2)已知患者会对此刺激起反应。 (3)若出现希望患者出现的反应(正反应),告诉患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