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明史何景明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明史何景明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何景明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
原文:
何景明,字仲默,信阳人。

八岁能诗古文,弘治十一年举于乡,年方十五,宗籓贵人争遗人负视,所至聚观若堵。

十五年第进士,授中书舍人.与李梦阳辈倡诗古文,梦阳最雄骏,景明稍后出,相与颉颃。

正德改元,刘瑾窃柄。

上书吏部尚书许进劝其秉政毋挠,语极激烈。

已,遂谢病归。

逾年,瑾尽免诸在告者官,景明坐罢。

瑾诛,用李东阳荐,起故秩,直内阁制敕房。

李梦阳下狱,众莫敢为直,景明上书吏部尚书杨一清救之。

九年,乾清宫灾,疏言义子不当畜,边军不当留,番僧不当宠,宦官不当任。

留中。

久之,进吏部员外郎,直制敕如故。

钱宁欲交欢,以古画索题,景明曰:“此名笔,毋污人手。

”留经年,终掷还之。

寻擢陕西提学副使。

廖鹏弟太监銮镇关中,横甚,诸参随遇三司不下马,景明执挞之。

其教诸生,专以经术世务。

遴秀者于正学书院,亲为说经,不用诸家训诂,士始知有经学。

嘉靖初,引疾归,未几卒,年三十有九。

景明志操耿介,尚节义,鄙荣利,与梦阳并有国士风。

两人为诗文,初相得甚欢,名成之后,互相诋諆。

梦阳主摹仿,景明则主创造,各树坚垒不相下,两人交游亦遂分左右袒。

说者谓景明之才本逊梦阳,而其诗秀逸稳称,视梦阳反为过之。

然天下语诗文必并称何、李,又与边贡、徐祯卿并称四杰。

(选自《明史》)
译文:
何景明,字字仲默,是河南信阳人。

他八岁的时候就能作诗,仿写古文。

弘治十一年(1498)乡试中举,年纪刚刚满十五岁。

宗室贵人争相派人看望,所到之处人们聚集如墙。

十五年进士及第,授中书舍人。

与李梦阳等人以诗文相唱和,梦阳的诗文雄峻,景明虽年轻些,但能与梦阳抗衡。

正德改元,刘瑾窃取政权。

景明上书吏部尚书许进,劝他把握住政权,不要向刘瑾屈服,语气极为激烈。

随后,他称病告假归家。

过了一年,瑾将所有告假的官员尽行免职,景明也获罪。

刘瑾被诛,由李东阳的推荐,景明官复原职,掌管内阁制敕房。

李梦阳下狱,大家不敢为他申冤,而景明上书吏部尚书杨一清援救。

正德九年(1514),乾清宫大灾,景明上疏提出不应养义子,京城不应留住边防军,不应宠信西域僧人,不应重用宦官,这份奏疏被扣压,未进呈后端。

久后,进升吏部员外郎,仍掌管制敕。

钱宁欲与景明交为朋友,将一幅大画请景明题名,景明说:“这画出于名家之手,不要玷污了名人的手迹。

”在景明那里留了一年,最后还是原物退还。

不久,景明升为陕西提学副使。

廖鹏的弟弟太监銮镇守关中,横行霸道,廖銮的随从人员遇三司不下马,景明将他们逮捕鞭挞。

他所教育的诸生专以经学、儒学及时务为主。

选拔优秀者于正学书院,景明亲自为学生讲经,而不用诸家时辞句的解释,士子始知有经学,嘉靖初,因病归家,不久逝世,年仅三十九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