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5 中国工艺美术史三国两晋南北朝
5 中国工艺美术史三国两晋南北朝
龙虎镜
兽形生肖镜
新疆克孜尔石窟
克孜zī尔石窟位于新疆拜城,现有洞窟236个,其中有70余窟壁画保存完 好。石窟壁画内容以佛本生故事、因缘故事和佛传故事为主。壁画风格具有鲜 明的西域特色。
新 疆 克 孜 尔 石 窟 壁 画
新 疆 克 孜 尔 石 窟 壁 画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 窟麦积山位于甘肃 省天水市东南约35 公里处 。山峰的西 南面为悬崖峭壁, 石窟就开凿在峭壁 上,有的距山基二 三十米,有的达七 八十米。在如此陡 峻的悬崖上开凿成 百上千的洞窟和佛 像,在我国的石窟 中是罕见的。
• 陶和瓷的主要区别(和关系):一、原料不同。陶器用 粘土;瓷器用瓷土。二、烧窑火候温度不同。陶器较低, 约800度左右;瓷器较高,约1200度左右。三、物理特 性不同。陶器质地松脆,有微孔;瓷器质地致密、坚实、 不漏水,敲击有金属声。 • 关系:由此可知:陶和瓷是一种工艺的两个不同发展阶 段。瓷是陶的生产的高级阶段,是由陶的发展演变而来。 虽然出现了瓷,仍然保留着陶,形成了陶和瓷的各自发 展的两个支流。
鸡
概念:在青瓷的基础上,氧化亚铁含量增加到8%以上的比 重,瓷体呈黑色,但并未纯黑。 产地:浙江德清窑 作品:盘口壶、天鸡壶、双耳罐、熏炉等。 评价:它的出现丰富了瓷釉的色彩,为之后的乌金釉、铁 锈花釉的先驱,具有重要意义。
3、画像砖:继承了汉代传统艺术,同时融入佛教的宗教色彩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概述 陶瓷工艺 染织工艺 金属工艺 漆器工艺 其他工艺
第一节 概述
汉代后的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长期分裂战乱的时代,社会经 济、文化遭到严重的摧残和破坏,我们把这一时期简称为六朝。
1、这一时期工艺美术中最有突出成就的是瓷器的完成,它替代了铜器而制作出 各种生活器皿。 2、此外,染织、金工、漆器等也都具有各自的时代特色。 3、战乱局面给人们生活带来深重的痛快,精神的苦闷给佛教以兴起和传布的机 。 北方大凿石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 南方广建寺院。 4、杜牧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 雨中”。
鹿 王 本 生 图
第四节 金属工艺
1、在金属工艺中,一般日用器皿都被青瓷所代替,唯有铜镜尚有特色。 2、浙江绍兴的铜镜,多采用浮雕的手法,表现立体的效果,题材多为人神车马、神 话传说和历史故事等。
第五节 漆器工艺
1、由于战争混乱,这一时期的漆器已不如汉代那样发达。同时,由于 陶瓷生产发展 很快,许多生活用品都可以用陶瓷代替,因此漆器的生产就相对减少。但漆器制作 技术方面仍是向前发展的。 2、漆器工艺:夹纻造像、斑漆、绿沉漆。
1、青瓷: 最早的瓷器是青瓷。(商代原始青瓷)
1.青瓷:瓷器的呈色,一是由于釉的成分,一是由于烧制的火度。 釉中如含有氧 化金属物氧化铁,在氧化焰烧制中呈黄色,在还原焰 烧制中呈青色。 2.青瓷器皿种类:尊、壶、罐、碗、杯、盘、灯、炉、水注、魂瓶、 唾壶、虎子等。 3.青瓷的产地:以浙江地区为中心,如上虞、萧山、绍兴、余姚等 地 4.青瓷的造型 5.装饰方法:压印、刻花、堆贴、塑饰、雕镂、釉彩等。 6.装饰花纹:朱雀、莲花、忍冬、联珠纹、网纹、棱格纹、波浪纹 等。
麦 积 山 石 窟 壁 画
麦 积 山 石 窟 壁 画
敦 煌 莫 高 窟
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 座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是世界上 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近代以来又发现了藏经洞, 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 科——敦煌学。但在近代,莫高窟受到骗取、盗窃,文物大量流失,其 宝藏遭到严重破坏。1961年,莫高窟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开凿于今敦煌市区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断崖 上,是世界现存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 莫高窟至今保存有492个窟,塑像2000余尊,壁画四万五千余平方米。 其中特别灿烂辉煌的是北朝和隋唐时期的作品。这些丰富多彩的壁画, 显示了中国古代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和伟大创造力。
莲花和忍冬: 1、自东晋、北魏以后,流行用莲花作为各种工艺品的装饰。它和 佛教的宗教意义结 合起来,达到了极盛。 2、我国古代对于莲花的欣赏,最先起源于楚国。 3、吴国风俗,6月24日为荷花生日,称为“观莲节”。 4、忍冬纹也是六朝时期流行的一种植物纹。有人认为它是忍冬花 (金银花)的枝叶 变化,也有人认为它是莲叶的演变。
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与汉代画像砖的区别 二 .邓县画像砖 按题材分三类:1.车骑出行以牛车为中心,表现墓主人出行情景 2.神话传说与孝子故事 3.飞天供养和珍禽瑞兽,如麒麟、凤凰、天马 三.南京“竹林七贤和荣启期”砖画
第三节 染织工艺
六朝时期的织锦以四川生产的蜀锦最为著名。六朝时期的织锦 纹样,在继承汉代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变化,它改变了汉代云气纹高 低起伏的不规则变化,构成了有规则的波状骨架,形成几何分割线, 并更加样式化。 丝织纹样的艺术特点:风格粗壮简朴,色彩单纯,植物花纹增多, 禽鸟相对立,改变了汉代云气纹高低起伏的不规则变化的格式,也 出现了清新活泼的散点朵花和波斯风格的连珠纹,这位唐锦在装饰 上的焕然一新打下了基础。
中国工艺美术
第六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工艺美术
•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工艺美术 • 我国最早的瓷器品种是()。六朝时的种类已很多,其中最具时代特色的 是()。青瓷、天鸡壶 • 魏晋南北朝时期青瓷装饰纹饰中最具代表性的植物纹是()和()。莲花、 忍冬 • 六朝时漆器的()工艺是这一时期新创的。夹伫法、斑漆、绿沉漆 • 瓷器的呈色取决于()因素。釉的成分、烧制的温度 • 《青瓷魂瓶》是()时期的作品。晋 • 六朝时期瓷器工艺快速发展的原因:瓷器坚固、耐用、干净,不怕酸碱, 盛食物不变味,易于洗涤,大大提高了实用价值。而且它细腻光滑,半透 明,具有与高雅的玉石的色泽和温润,很符合古代人的审美要求。因此, 瓷器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莲花和忍冬是我国古代装饰中最早见到的花草纹样。从商周到 六朝以前是以动 物纹为题材的装饰阶段,唐代以后则是以植物纹为题材的装饰阶段,而六朝时期则 是一个重要的过度时期。 这也反映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人们的审美意识也随之 在发展和变化, 人们的审美逐渐摆脱宗教和神话思想的束缚,以自然花草为欣赏对象,获得了思想 上的解放。
第二节 陶瓷工艺
我国的工艺美术,从六朝开始进入了瓷器时代。
商代的“釉陶”已经具备早期瓷器的特征,是瓷器的萌芽,称为“原始 瓷器”。
陶和瓷的区别:陶和瓷是一种工艺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 1.原料不同。陶器用粘土,瓷器用瓷土。 2.是烧窑的火候不同。陶器约800℃,瓷器约1200℃ 3.是物理特性不同。陶器质地松脆,有微孔,瓷器质地致密、坚实,敲击有 金属 声。
莫高窟壁画中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主要题材包括具有情节 性构图的佛传故事、佛本生故事、因缘故事,还有大量的菩萨、飞天、 伎乐天、夜叉等形象。
敦煌257窟的《鹿王本生图》故事情节分别从左右两边向中间发展,以连续画 幅的形式安排在长带形构图中,构思十分巧妙。画面以土红色涂地,分别将蓝、 绿、黑、白、赭色错杂其间,具有浓丽、淳厚、热烈、质朴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