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规范DBJ01-56-2001

城市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规范DBJ01-56-2001

城市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规范DBJ01-56-2001一、总则■总则1.0.1为加强北京市城市桥梁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提高施工技术水平,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生产、节约材料、提高经济效益,并保证国家现行有关技术标准的实现,特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和改建城市桥梁的施工及验收。

城市桥梁中的大、中修工程施工,可参照执行。

1.0.3桥梁施工必须按基本建设程序批准的设计文件进行,如需变更设计应按国家现行的有关变更设计规定办理,未经批准的变更设计不得施工。

1.0.4应做好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加强施工中的技术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本规程有关技术操作规定,并随时积累资料、数据,整理保存好原始记录。

竣工后应按国家现行有关规定与合同要求及时提交竣工文件。

对大桥及技术复杂的桥梁工程应编写施工技术总结,对新结构、新技术、新工艺的采用应编写专题技术总结。

1.0.5 原材料、半成品、构件、器材和设备均应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规定,并按有关规定抽样检验合格方可使用。

1.0.6 在确保工程质量的情况下,应广泛开展技术革新和科学试验,积极推广使用技术成熟、安全性能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和缩短工期。

新技术的施工要求与本规程不符时,应制订专门规程,报主管部门批准后实行。

1.0.7 凡属隐蔽工程,必须经检验合格,填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经有关人员签认后,方准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1.0.8有关城市桥梁施工的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文物保护及防火、防爆等技术要求,应遵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与规定。

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已建地上与地下设施保护、环境保护、交通保障等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有关规定。

二、施工准备和测量■施工准备2.1.1施工前技术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2.1.1.1审查和熟悉图纸,了解设计文件和有关设计资料。

2.1.1.2对施工现场作全面详尽、深入的调查,结合本单位的经验、技术及设备材料供应情况,对设计中需要变更、改进的地方向有关单位提出建议,对投标时拟出的方案、施工计划、施工技术措施做进一步研究和深化。

2.1.1.3调查施工现场交通状况、水文地质及气候资料。

2.1.1.4详细了解设计标准,结构做法和质量要求,设计中所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标准。

2.1.1.5 了解合同要求和施工监理有关文件要求及程序。

2.1.1.6做好原材料试验鉴定工作;测量、试验仪器具和设备的检测、标定工作。

2.1.1.7对地上地下管线的平面位置、高程,应向建设单位了解清楚并标在施工平面图上据以指导施工,对地上文物、重要建筑提出保护措施。

2.1.1.8对施工现场的水、电、材料、劳力、设备运输能力等资源供应情况进行调研并制定可行的施工方案。

2.1.1.9复核勘测设计所交给的测量控制点,并进行施工测量。

2.1.1.10编制施工图和施工预算。

2.1.2 施工现场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2.1.2.1做好施工现场控制测量。

2.1.2.2搞好三通一平,做好交通疏导,围档,地下管线的迁移及保护工作。

2.1.2.3 修建临时施工设施。

2.1.2.4 做好材料的储存和堆放以及疏通物资供应的渠道工作。

2.1.2.5 根据工程内容及计划制定并采取措施做好现场文明施工管理,防止大气污染,水源污染,噪音污染,保护和改善施工现场环境,做到现场文明施工。

2.1.2.6 建立安全管理系统,执行安全生产制度,遵守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有关安全生产法规。

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加强安全检查,并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

2.1.3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2.1.3.1施工组织设计应根据合同、标书、设计文件、施工技术规范及有关技术标准和规程进行编制。

2.1.3.2 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应符合下列要求:1)文字说明:工程概况、工程造价、工程特点、工期要求、施工部署、质量要求、重要技术措施等项的说明。

2) 施工平面布置图。

3)进度计划及资源计划。

4) 质量目标设计。

5)施工方法及技术方案,保证质量及施工安全的技术措施(包括冬、雨季施工措施及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6)施工节约技术措施。

7) 单项工程施工需要的专项施工技术设计,如现浇混凝土上、下部结构的模板及支架设计,开槽支撑设计,降水设计,予应力钢筋张拉工艺设计,桥涵顶进后背设计,大型构件吊装设计,施工便桥设计,混凝土施工浇筑方案设计等及其它特殊专项施工部位需要的专项设计。

■施工准备2.1.1施工前技术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2.1.1.1审查和熟悉图纸,了解设计文件和有关设计资料。

2.1.1.2对施工现场作全面详尽、深入的调查,结合本单位的经验、技术及设备材料供应情况,对设计中需要变更、改进的地方向有关单位提出建议,对投标时拟出的方案、施工计划、施工技术措施做进一步研究和深化。

2.1.1.3调查施工现场交通状况、水文地质及气候资料。

2.1.1.4详细了解设计标准,结构做法和质量要求,设计中所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标准。

2.1.1.5 了解合同要求和施工监理有关文件要求及程序。

2.1.1.6做好原材料试验鉴定工作;测量、试验仪器具和设备的检测、标定工作。

2.1.1.7对地上地下管线的平面位置、高程,应向建设单位了解清楚并标在施工平面图上据以指导施工,对地上文物、重要建筑提出保护措施。

2.1.1.8对施工现场的水、电、材料、劳力、设备运输能力等资源供应情况进行调研并制定可行的施工方案。

2.1.1.9复核勘测设计所交给的测量控制点,并进行施工测量。

2.1.1.10编制施工图和施工预算。

2.1.2 施工现场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2.1.2.1做好施工现场控制测量。

2.1.2.2搞好三通一平,做好交通疏导,围档,地下管线的迁移及保护工作。

2.1.2.3 修建临时施工设施。

2.1.2.4 做好材料的储存和堆放以及疏通物资供应的渠道工作。

2.1.2.5 根据工程内容及计划制定并采取措施做好现场文明施工管理,防止大气污染,水源污染,噪音污染,保护和改善施工现场环境,做到现场文明施工。

2.1.2.6 建立安全管理系统,执行安全生产制度,遵守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有关安全生产法规。

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加强安全检查,并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

2.1.3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2.1.3.1施工组织设计应根据合同、标书、设计文件、施工技术规范及有关技术标准和规程进行编制。

2.1.3.2 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应符合下列要求:1)文字说明:工程概况、工程造价、工程特点、工期要求、施工部署、质量要求、重要技术措施等项的说明。

2) 施工平面布置图。

3)进度计划及资源计划。

4) 质量目标设计。

5)施工方法及技术方案,保证质量及施工安全的技术措施(包括冬、雨季施工措施及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6)施工节约技术措施。

7) 单项工程施工需要的专项施工技术设计,如现浇混凝土上、下部结构的模板及支架设计,开槽支撑设计,降水设计,予应力钢筋张拉工艺设计,桥涵顶进后背设计,大型构件吊装设计,施工便桥设计,混凝土施工浇筑方案设计等及其它特殊专项施工部位需要的专项设计。

■施工测量2.2.1施工测量应包括下列内容:2.2.1.1对设计单位及勘测单位提供的平面、高程控制网点进行现场勘查并办理交桩手续。

2.2.1.2在合同规定的日期内,对勘测设计单位提交的平面、高程控制网点进行复测验线;并向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提交验线报告及观测记录,取得成果确认。

2.2.1.3根据桥梁工程型式、规模及施工精度要求,布设平面控制网点或加密设计网点。

2.2.1.4 布设高程控制网、增设施工需要的水准点。

2.2.1.5 测定桥梁中线及墩台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桥梁基础的施工放线。

2.2.1.6施工过程中完成各部位的施工放线,并跟踪检测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及高程。

2.2.1.7桥梁工程竣工后完成竣工测量,将成果绘入竣工图。

2.2.1.8对需长期观测位移及沉降变形的桥梁结构,应根据设计要求或合同规定完成永久观测造标,并测定初始观测成果,随工程竣工交验一并移交接收部门。

2.2.2 平面控制测量2.2.2.1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因地制宜,方便适用。

作到确保精度,满足桥梁施工需要。

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可采用三角测量、导线测量和三边测量等方法。

平面控制网的等级划分,三角测量、三边测量依次为三、四等和一、二级小三角、小三边;导线测量依次为四等和一、二级。

各等级的采用,根据工程需要决定。

2.2.2.2 平面控制网的坐标,应采用北京地区坐标系统。

2.2.2.3 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定的三角点、二级以上的导线点及相应精度的GPS点,均宜作为桥粱工程的首级控制。

2.2.2.4平面控制网应做好桥梁工程与相连接道路工程控制网的衔接。

(I)三角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2.2.2.5 三角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2.2.5的规定:2.2.2.6 三角测量的网锁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1)各等级的首级控制网,宜布设为近似等边三角形的网(锁)。

其三角形的内角不应小于30°;当受地形限制时,个别角可放宽,但不应小于25°。

三角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表2.2.2.5加密≤1/70000一级小三角 1 5 ≤1/40000 ≤1/20000 - 2 4 15二级小三角0.5 10 ≤1/20000 ≤1/10000 - 1 2 30注:①本规范表格、公式及条文叙述中的中误差、闭合差、限差及较差均为正负值;②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1000时,一、二级小三角的边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的2倍。

2)控制网的加密方法及一、二级小三角网的布设,应符合《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的规定。

(I I)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2.2.2.7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2.2.7的规定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表2.2.2.7等级导线长度(km)平均边长(km)测角中误差(”)测距中误差(mm)测距相对中误差测回数方位角闭合差(”)相对闭合差DJ1DJ2DJ6四等9 1.5 2.5 18 ≤1/80000 4 6 ≤1/35000一级 4 0.5 5 15 ≤1/30000- 2 4 ≤1/15000二级 2.4 0.25 8 15 ≤1/14000- 1 3 ≤1/10000注:①表中n为测站数;②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1000时,一、二、三级导线的平均边长及总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的2倍。

2.2.2.8 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但不得超过表2.2.2.7相应等级导线长度和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表2.2.2.7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c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