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材料1:
从世界高铁的兴起来看,高铁是作为适应现代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高科技产品,以高速度、大容量、低污染、安全可靠而著称的交通工具,具有输送能力大、速度快、安全性好、受气候变化影响小、正点率高、舒适方便、能源消耗低、环境影响轻以及经济效益好的特点。
因此,自1964年日本建成新干线后,高铁已经在世界上17个国家和地区落地生根。
截至2010年5月,全世界运营中的高铁里程总长达 13414公里。
欧洲发达国家在经历了一段曲折的道路之后,也开始重新审视和调整其运输政策,把重点逐步移回铁路,尤其是发展高铁。
即使是美国这样以在车轮上著称的国家,奥巴马也把大力发展高铁,作为重振美国竞争力、走出金融危机的重要一环。
时事材料2:
自6月30日正式运营以来,京沪高铁陆续出现了一些问题。
7月10日下午,京沪高铁19趟下行列车晚点,旅客在闷热断电的车厢内焦灼不安。
原来是山东省境内雷雨大风惹的祸。
时隔两天,7月12日中午,京沪高铁宿州附近又因供电设备故障,再度造成部分列车晚点。
这令人们对乘坐高铁添了几分不安与责怨。
票务也闹心。
刚刚新鲜体验了只需动动手指、甚至不用纸制车票便能轻松购票、刷身份证登车的快感,一些旅行计划有变的旅客便开始叫苦不迭:买票容易退票难,哪怕提前数日退票,仍然要支付高达20%的退票费;而在网上或在自动售票机上购票的乘客,还非得到始发地车站,手持身份证和银行卡才能退票,否则,一分钱都拿不回来……而数量不少的、没有承受能力也不愿“被高铁”的人,他们的权利能否得到应有的尊重……
时事材料3:
近年来,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增长较快,装备现代化水平逐年提升,但是铁路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市场份额却在持续下降。
2010年铁路客、货运周转量的市场份额分别比 2000 年下降了约 5个百分点和 11个百分点。
由于缺乏市场意识和竞争能力,本来最低碳、最经济的铁路运输,早就让出了市场的半壁江山,丢掉了“老大”的地位。
如今,高铁大规模投入市场,对铁路而言,既是改革攻坚期,也是历史机遇期。
铁路部门不妨以高铁为突破口,深化改革,优化服务,提升自己在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市场份额。
那时,“铁老大”才算是响当当的“老大”!
时事材料4:
7月23日,D301次列车在甬温线永嘉至温州之间的高架桥上与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目前已造成39人死亡、192人受伤。
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立即作出救援部署,有关地区和部门、公安民警、消防部队、武警和解放军官兵、医护人员全力抢救,当地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加救援。
目前,受伤人员正在接受治疗,善后处理工作全面展开。
这次惨痛的事实再一次警醒我们:人的生命至高无上,安全生产一刻也不能松懈。
谋发展必须把安全放在首位。
社会论述:
——张铁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墨西哥湾原油污染,日本地震导致核泄漏……现代社会,科技越发展,内部组成的密集度和复杂性就越高;技术越先进,相互的依赖和影响程度就越高。
微小的失误、细节的疏忽,都可能引发风险。
今天的中国,更置身于一个“风险胶囊”之中:浓缩了西方国家几百年的现代化历程,也浓缩着这一过程中的各种风险。
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在带给人们更多“文明的成果”时,也难以避免地让“文明的风险”相伴而生。
这需要我们有足够的风险意识、足够的应对之策,为高速发展时代系上一根牢固的“安全带”。
以铁路为例。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铁路可说进入了“高速时代”。
高铁的里程、时速等达到了世界第一。
我们需要这样的速度,但也需看到,更快的车速、更密的车次、更多的路线,需要更精确的管理技巧和更严格的安全意识,这是铁路的“高压线”,也是发
展的“生命线”。
——檀乡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无论是对故障原因的讳莫如深,还是对列车应急服务的准备不足,抑或是对事后赔偿的断然拒绝,都带有强烈的计划经济色彩,是长期缺乏市场竞争下“铁老大”养成的痼疾。
然而,“铁老大”必须意识到,高铁来了,自己所处的市场地位变了!过去,铁路发展主要依赖装备现代化的提速。
现在,更需要服务精细化和运营市场化的提速。
权威观点:
——温家宝总理出席京沪高速铁路全线建成通车仪式时指出:京沪高铁工程建成通车了,但实现高铁安全、科学、有序、高效运营,充分发挥京沪高铁的效益和作用,任务还很艰巨。
铁路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坚持安全第一,切实提升服务质量,科学有序组织运营,努力创造高铁运营管理的新水平。
……他说,我国发展高速铁路,一是要十分重视安全;二是票价要适合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三是既要发挥高速铁路的作用,又要发挥现有普通客运线的作用。
铁路、公路、民航、水运多种运输方式相互配合、相互竞争,共同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便利服务。
——温家宝7月2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会议要求,要按照科学、严谨、依法和实事求是的原则,严肃认真地对事故进行调查处理。
抓紧查清事实,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调查处理工作要公开、透明,结果向社会公布,给人民群众一个真诚负责任的交代。
要继续全力救治受伤人员,全力减少因伤死亡、因伤致残。
要准确核实遇难者人数和身份,妥善做好赔偿、抚恤等工作。
会议指出,近一段时间,一些地方接连发生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事故和建筑物、桥梁垮塌事件,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这些问题充分暴露出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安全责任不落实、防范监管不到位,制度和管理还存在不少漏洞,教训极其深刻。
会议强调,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党和政府形象和声誉。
搞建设、谋发展都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安全、可持续的理念,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要坚持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坚持以人为本,处理好速度质量效益的关系,把生命高于一切的理念落实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坚决守住安全生产这条红线。
会议决定采取坚决措施,以交通、煤矿、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等行业领域为重点,全面加强安全生产。
(一)全面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
要针对近期事故多发暴露的突出问题,对以铁路、公路、桥梁为重点的交通运输,以煤矿为重点的矿山,以危险化学品为重点的工业领域,以在建住房项目为重点的建筑领域等,开展全面、系统、彻底的安全隐患排查。
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必须限期整改。
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企业,要坚决停产整顿或依法关闭。
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桥梁、建筑、车辆等,要坚决停用,待采取措施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使用。
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要依法打击,并严防死灰复燃。
当前正值汛期,洪涝和地质灾害易发,要切实加强安全防范,减少灾害损失。
(二)全面落实和完善安全生产制度。
要针对近期多发问题和排查出的突出隐患,狠抓制度落实,切实纠正一些地方、部门、企业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纪律松弛、责任不到位的现象,真正做到依法准入、依法生产、依法监管。
加快修订安全生产法,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完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努力提高事故救援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并把责任层层落实到每个生产环节、每个工作岗位,真正做到不安全不生产。
要强化有关部门和地方的安全监管责任,领导干部和监管工作人员要敢于负责。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要根据情节轻重依法依规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干部、企业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对关系安全生产的重点部位、关键岗位,要配强干部和管理人员,确保有人负责、有得力的人负责、能负得了责。
(四)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和监管能力建设。
深刻总结每一次事故的教训,有针对性地提高标准、改进技术,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管理水
平、技术水平和防范事故能力。
加强对职工的安全生产培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持证上岗。
安全生产培训决不能走过场,不搞速成班。
(五)依法加强行政和社会监督。
强化部门协调,完善行政监督体系,确保发现隐患能及时整改、发生事故能及时处理。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举报制度,实行安全生产信息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各部门、各单位接到关系安全生产的举报,都必须在第一时间查明情况、负责任地加以处理,及时向社会发布准确真实的信息,让人民群众放心。
要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对舆论揭露的问题要深查原因,切实整改。
(六)大力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广泛宣传安全生产知识,增强全社会的安全生产观念,建设以人为本、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安全文化。
领导干部尤其要全面学习掌握安全生产知识,增强安全生产意识,严格依法依规办事。
会议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将开展安全排查整治的结果及时向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报告。
各地区、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动员全社会力量,坚决打赢安全生产这场攻坚战,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