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料推荐------------------------------------------------------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十首古诗词阅读题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昆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作者借百川归海、一去不回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
(惜时劝学)。
◆ 写法有何特点?以景寄情,由情入理。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东皋薄暮望,点明时间、地点、事件。
2、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表现了孤独抑郁的心情。
3、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1 / 7
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4、本诗写景有特色?颔联写的是秋野静景,颈联写的是秋野动景,以动衬静,意境更显静谧。
5、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早寒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本诗写的是哪个季节?
2、首联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落木萧萧,鸿雁南翔,北风呼啸,天气寒冷,作者活画出一幅深秋萧瑟凄清的景象。
3、尾联情景交融,请分析。
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
这种景色,完全烘托出作者思乡怀亲之情和前路茫茫欲归不得的愁绪。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最新资料推荐------------------------------------------------------ 1、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B) A 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 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 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D 最后两句中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
2、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C) A 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 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
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 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
D 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3、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八月秋高,湖水盛涨,圆圆满满,与岸齐平;远远望去,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浑然一体。
景象极其壮阔。
4、品味蒸与撼。
蒸字意思是蒸腾,给人以蒸蒸日上的动态感;撼字犹如万钧雷霆,炸得岳阳城天摇地动,这这两句锤炼词语,以静衬动,凸现洞庭秋水虎吼雷鸣的勃勃生机。
3 / 7
5、后两联一语双关,请分析。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萎萎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1)解释下面的词浯。
(2分)①历历:
分明可数;②乡关:
故乡。
(2)除黄鹤楼外,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的还有哪两座?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3)诗的一、二两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抒发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
(4)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愁字。
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
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日暮怀归之情,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愁思)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最新资料推荐------------------------------------------------------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首联写送别之景,其中横与绕写得极妙,试分析。
放眼望去,青翠的山峦横卧于城北,洁白的河水从城东缓缓绕过。
横字写青山的静,绕字写白水的动,用词准确而传神。
2、颔联写送别之事。
其中别照应诗题中的送,孤蓬是比喻手法,照应诗题中的友人。
蓬之前用孤来限制,准确而生动地描摹出朋友的孤单无依,行迹无定。
3、颈联情景交融,试分析。
浮云落日之景与游子之意、故人之情交融,拓展意境。
4、尾句班马鸣犹作离别之声,衬托了离情别绪。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自古秋愁难离,马致远有,。
王绩有,。
2、晴空一鹤排云上,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在秋日晴空中,一鹤凌空而去,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画面积极乐观。
5 / 7
3、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表达作者乐观豪迈、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
鲁山山行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行独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首联中惬意为;颔联中迷指。
2、颔联中改与迷妙在哪里?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闲适自得,愉悦欣喜,热爱大自然。
4、本诗中与鸟鸣山更幽意境相类似诗句是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宋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从表达方式上看,上片写景,描绘清新明丽的春景,流露出词人心情。
下片议论,表达出词人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和乐观豪迈、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 2、同为《浣溪沙》,晏殊却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抒发了词人对时光易逝的感伤。
---------------------------------------------------------------最新资料推荐------------------------------------------------------ (感时伤逝)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答:僵、孤意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其作用是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其志坚定不移.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答:表达了作者要为光复故土、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和炽热的爱国情怀。
7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