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竞赛辅导-植物的繁殖(花、果实和种子及生活史)-刘小刚

竞赛辅导-植物的繁殖(花、果实和种子及生活史)-刘小刚


花的结构示意图 花的组成示意图
花柄 花托 花萼 花冠 雄蕊群 雌蕊群
被子植物花的组成 一朵完整的花可分为五个部分:
* 单性花 * 两性花
1、花柄:茎的结构 2、花托:花柄顶端
花托突起
花托凹陷 花托平展
5、雄蕊群:雄蕊的统称(花丝、花药) 离生:二强雄蕊(2长2短) 四强雄蕊(4长2短) 合生:单体、二体、多体、聚药
禾本科植物的花及小穗
禾本科植物即以小穗为单位组成各种花序。
1至多朵小花 雄蕊:3或6 雌蕊:1 小穗 2枚颖片 (外颖、内颖) 浆片:2 内稃:1 外稃:1
小穗轴
水稻的花序 雄蕊 雌蕊 内稃 浆片 外稃 退化 外稃 颖片 小穗梗
雄蕊、雌蕊 发育示意图
雄蕊和雌蕊中最重要的结构示意图
雄蕊的发育
来源于
,变化较复杂
典型的分为
。如桃。

现象都是

2.假果
果实由 (如花托、 花萼、花冠)或 发育而成。 如苹果、梨、瓜类、 菠萝等。
三、单性结实
有些植物不经受精也能形成无籽果实的现象。(无籽 果实不一定是单性结实) 1.自发(营养)的单性结实 ,子房发育形成 如某些品种的柑桔、葡萄、柿子、香蕉。 2.刺激单性结实 雌蕊须经过 ,子房才能形成无籽果实。 如用马铃薯花粉刺激 柱头,用生长激素(IAA、 2,4-D)等刺激等。
2、无性繁殖(孢子生殖):
植物体产生孢子,孢子不经细胞融合,直接 形成新个体。
3、有性繁殖:
植物体产生配子,两个配子经过融合,形成 一个合子(受精卵),由合子进一步长成新个体。
有性生殖
* 同配生殖:
* 异配生殖:
* 卵式生殖:

是适应于生殖的变态的短枝, 花的各部分为变态叶
花的组成 A 花梗(花柄) B 花托 花萼 C 花被 花冠 D 雄蕊群 E 雌蕊群
2、雌蕊胚珠中7个细胞(八核胚囊、雌配子体)成熟。 3个反足细胞, 1个中央细胞(两个极核) 胚珠中胚囊 2个助细胞 1个卵细胞
二、传粉:
概念:成熟的花粉借助一定媒介从雄蕊转移 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自花传粉与异花传粉
1.自花传粉
2、异花传粉:一朵花的花粉传送到同一株植株或 不同株植株另一朵花的柱头上的传粉方式。 异花传粉的条件 A 单性花 B 雌雄蕊不同时成熟的两性花, C 雌雄蕊异长或异位, D 花粉落到本花的柱头上不能萌发或不能完 全发育达到受精的结果。

双悬果 (cremocarp):
由2个心皮的子房 发育而成的果实。 成熟后心皮分离成 两瓣,并列悬挂在中 央果柄的上端,种子 仍包于心皮中。伞 形科植物。 又称分果。 • 如
传粉与受精
一、开花 开花的先决条件: 1、雄蕊花药内的花粉粒(雄配子体)成熟。 花粉粒壁育而成,成熟时 ,果皮裂成2片,如豆类。 花生的荚果不开裂。
②蓇葖果:由 发育而成, 。 如八角沿腹缝线开裂,广玉 兰沿背缝线开裂。
③蒴果:由
发育而成,
。 背裂:棉花; 腹裂:烟草、芝麻; 孔裂:罂粟、虞美人; 周裂:马齿苋。
④角果: 发 育而成。具假 隔膜,侧膜胎 座,成熟后, 果皮从两个腹 缝线裂成两片 而脱落,留在 中间的为假隔 膜。如油菜的 长角果,荠菜 的短角果。
花粉管萌发和双受精过程
被子植物的双受精作用
3、被子植物双受精过程及其生物学意义 (自已看) (1)双受精的概念 双受精的生物学意义 1、合子的形成,恢复了各种植物原有的染色体 数目,保持了物种遗传的相对稳定性;具有双重 遗传性,加强了后代个体的生活力和适应性。 2、三倍体的胚乳,结合了父、母本的遗传特性, 生理上更为活跃,更适合于作为新一代植物胚胎 期的养料。
花粉 囊壁
的发育
花粉囊
药隔
几种花 粉粒的 形态
雌蕊发育(重要):胚珠的成熟就是雌蕊发育成熟
珠孔 珠被 胚珠 珠心 胚囊 反足细胞(3个) 助细胞(2个) 极 核(2个,或1个中央细胞) 卵细胞(1个)
二、胚珠、胚囊的发育
珠被
反足细胞
极核细胞
反足细胞(3个) 极核(2个,也 称中央细胞) 卵细胞(1个) 助细胞(2个) 胚囊(成熟)
胚珠的发育位置和过程
胚珠发育图片
胎座
重要概念: (1)雌配子体: 能产生 (雌配子)的结构, 被子植物的八核胚囊就是雌配子体。 (2)雌配子体发育是在胚珠中完成的。

花程式和花图解 花程式:采用代号构成特定公式的方法,来 表示花的各部分组成、数目、联合情况与子房的 位置等特征。 花图式:用花的横切面简图来表示花各部分 的数目、离合情况、排列的位置和胎座的类型。 和实验结合起来学习
6、雌蕊群:雌蕊的统称(柱头、花柱、子房)
基本单位: 心皮(

胎座:胚珠着生的位置
心皮是具有生殖作用的变态叶
* 腹缝线 * 背缝线
柱头
花柱
单雌蕊 (单心皮雌蕊)
子房
合生雌蕊(多心皮单雌蕊)
离生雌蕊(多心皮复雌蕊)
花冠的类型
雄蕊群:一朵花内所有雄蕊的总称。
有关特征: 数目:多数或定数 排列方式:螺旋排列或轮状排列。 着生位置:花被内或上方,通常着生在花托上,也有着 生在花冠上。
花程式举例 1
豆科花程式描述: 辐射对称到两侧对称,两性花,花萼裂片5,花瓣5 雄蕊多数或10枚到5枚,或为两体雄蕊(9枚连合1 枚分离)或为单体雄蕊(10枚连合),子房上位, 1心皮1子房室,每子房室胚珠多枚至1枚。
百合,蚕豆花图式示意图
果实的发育、结构
一、果实的发育
二、果实的一般结构 1.真果
四、 果实的类型
(一)按心皮情况分:
单果: 或 发育而成 聚合果: 发育而成,如草莓 聚花果(复果):如 由 发育形成 的果实称, 如菠萝、桑、无花果。
瓠果(一种假果,比如:瓜类)
浆果 肉 果
柑果(一种真果,比如:柠檬)
梨果 (一种假果,比如:苹果、梨) 核果 (内果皮木质化而形成核,比如:桃、李、杏) 裂果 角果(果皮沿腹缝裂开,种子附在假隔膜上,如:十字花科) 蒴果(合生心皮复雌蕊,果皮周裂、孔裂或纵裂,如:棉花) 荚果(果皮沿背、腹缝裂开,没有假隔膜,比如:皂荚)
3、水媒传粉 依靠水来进行传粉的一种方式 以苦草和黑藻为例:
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的区别(优缺点)
类型 区别 精、卵产生的 环境 后代隐性有害 等位基因纯合 机会 植株 结实率 差异相同环境下产生 增加 差异较大环境下产生 减少 自花传粉 异花传粉
植株变矮 结实率低,产量下降, 品种变质.
植株强壮 结实率高,产量高且稳 定,品种短期不会变质.
一、繁殖的概念和意义
1、繁殖:植物产生新个体的现象 2、繁殖的意义: * 增加个体数量,扩大生活范围 * 通过遗传、变异、自然选择产生 植物的多样性 * 人工繁殖可获得优良品种
二、繁殖的类型 * 营养繁殖
* 无性繁殖 * 有性繁殖
1、营养繁殖(克隆生殖):
植物体的一部分(细胞、组织、器官) 直接形成新个体。 * 自然营养繁殖:细胞分裂 营养体断裂 变态根 变态茎 * 人工营养繁殖:扦插、压条、嫁接、 组织培养、细胞培养
蓇葖果(单心皮,果皮沿一面裂开,如:八角、芍药)
单 果
干 果 闭果
瘦果(果皮与种皮分离,比如:向日葵、蒲公英、荞麦)
颖果(果皮与种皮不分离,比如:小麦、玉米、水稻) 翅果(果皮延展成翅状,比如:枫杨、榆、臭椿) 分果(双悬果,2心皮子房发育来,如:胡萝卜、小茴香) 坚果(外果皮坚硬、木质,比如:板栗)
(二)异花传粉的类型:风媒、虫媒、水媒等 1、风媒花:依靠风来进行传粉的一种方式。 结构特征: A 常密集成穗状花序和柔荑花序 B 花粉粒小,轻,易被风吹送 C 柱头常呈羽毛状 D 具有先叶开花的习性
2、虫媒花:依靠昆虫、动物为媒介来进行传 粉的一种方式。 结构特征: A 多具有特殊的气味。 B 多具有花蜜 C 花大色艳 D 花粉粒大,壁粗,具黏性 E 结构上常和传粉的昆虫相互适应。
– 内果皮膜质,分为数室,室内 壁生有多个汁囊,汁囊来自于 子房内壁的毛茸,为可食部分 。 – 橘、柚、柠檬、柑
(4)核果:常1心皮,种子1粒, ,包于种子之外,构 成果核。 。如桃、杏、梅等。 桃果实结构: 子房壁的外表皮 外果皮(表皮+厚角组织),起保护作用。 子房壁的基本组织 ,起贮藏作用。 子房壁的内表皮 内果皮(坚硬、木质化)
肉果 根据果皮的来源与性质分为:
:
通常由 。番茄、 葡 萄、柿子等。
(2)瓠果:
花托+外果皮 果壁;中果皮+内果皮 肉质可食部分; (西瓜中为主要可食部分)。
• 瓠果(hù ): 肉质部分由
。黄瓜、冬瓜、瓠瓜。
共同发育而成,属
西瓜中可食部分主要为
; 冬瓜的可食部分为果皮
(3)柑果: 外果皮革质,内有油囊(内分泌结构);中 果皮髓质,有维管束; ,为主要食用部分。 种子中有多胚。
单歧聚伞花序
聚伞花序
唐昌蒲
二歧聚伞花序
鹅肠菜
多岐聚伞花序
主轴顶端发育一 花后,其下分出三数 以上的分枝,各分枝 再长出小的聚伞花序, 如益母草
• • • • • •
,每一分枝上呈现上述一种 花序(与分枝形式相同的花序) (1)圆锥花序(复总状花序)玉米 (2)复穗状花序(小麦) (3)复伞房花序(花楸) (4)复伞形花序(胡萝卜) (5)复头状花序(合头菊)
抗逆性
抗不良环境能力衰弱, 抗逆性变弱,甚至失去 栽培价值.
抗不良环境能力强,
三、受精 精子(雄配子)和卵(雌配子)相互融 合的过程。 1、花粉粒在柱头上的萌发 A 萌发:花粉粒落到柱头后,形成花粉 管的过程(和实验结合) B 柱头对花粉粒的“认可”或“拒绝” 的原因: 花粉粒的外壁和内壁的蛋白质和柱头表 面蛋白质表膜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