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虫害防治作业题参考答案植物病理学作业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植物病害:植物在生长发育、储藏运输过程中,在一定外界环境影响下,受到病原生物或非生物的持续干扰,超越了它能忍受的范围,致使在生理上、组织上、及形态上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生长发育不正常,表现出一些特有的外部症状及内部病理变化,病因此造成产量下降、质量变坏、颗粒无收,降低了对人类的经济价值。
2、病状:植物生病后的不正常表现。
3、病症:病原物在植物发病部位形成的有一定特点的结构。
4、病害三角:需要有病原生物、寄主植物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三者配合才能引起病害的观点,就称为“病害三角”。
5、侵染性病害:生物侵染引起的病害。
6、非侵染性病害:非生物因素导致的病害称。
二、填空1、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2、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寄生性植物病害3、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4、霉状物、粉状物、点状物、颗粒状物、脓状物5、寄主、病原、环境条件6、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7、病症、病状8、马铃薯晚疫病9、气传病害、种苗传播病害、土传病害、虫传病害三、选择1、a2、d3、a b d4、b c d5、a b d6、b d7、a b c8、a c四、判断对错1、√2、×3、√4、×5、√6、×7、×8、√五、简答题1、简析病害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病原生物、寄主植物和环境条件为病害的三要素。
植物病害发生需要有三者互相配合。
环境条件不仅本身可引起非传染性病害,同时又是传染性病害的重要诱因,非传染性病害降低寄主植物的抗病性,促进传染性病害的发生。
二者相互促进,往往导致病害加重。
2、什么是病症和病状?都包括哪些类型?病状:植物生病后的不正常表现。
病症:病原物在植物发病部位形成的有一定特点的结构。
植物病害的病状分为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五大类型。
植物病害的病征分为霉状物、粉状物点状物、点状物、颗粒状物、脓状物五种类型。
六、论述题1、什么是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各由哪些因素引起?答:侵染性病害由生物侵染引起,其特点是植物个体间可以互相传染。
按病原生物种类不同,还可进一步分为:(1)由真菌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如稻瘟病;(2)由细菌侵染引起的细菌病害,如大白菜软腐病;(3)由病毒侵染引起的病毒病害,如烟草花叶病;(4)由寄生植物侵染引起的寄生植物病害,如苑丝子;(5)由线虫侵染引起的线虫病害,如大豆胞囊线虫;非侵染性病害:非生物的致病因素能使植物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并表现出有一定特性的症状,这些病害不能传染,没有侵染过程。
按病因不同,还可分为:(1)植物自身遗传因子或先天性缺陷引起的遗传性病害或生理病害;(2)物理因素恶化所致病害:(1)大气温度的过高或过低引起的灼伤与冻害;(2)大气物理现象造成的伤害,如风、雨、雷电、雹害等;(3)大气与土壤水分和温度过多与过少,如旱、涝、渍害等。
(3)化学因素恶化所致病害:(1)肥料元素供应的过多或不足,如缺素症;(2)大气与土壤中有毒物质的污染与毒害;(3)农药及化学制品使用不当造成的药害;(4)农事操作或栽培措施不当所致病害,如密度过大、播种过早或过迟、杂草过多等造成苗瘦发黄和矮化以及不实等各种病态。
2、植物病害可以出现哪些症状?病状与病症有什么区别?答:植物病害的病状分为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五大类型。
病症:植物病害的病征分为霉状物、粉状物点状物、点状物、颗粒状物、脓状物五种类型。
病状:植物生病后的不正常表现。
病症:病原物在植物发病部位形成的有一定特点的结构。
3、如何诊断非侵染性病害?病害不能传染。
从病植物上看不到任何病征。
往往大面积同时发生同一症状的病害;没有逐步传染扩散的现象等。
4、如何诊断侵染性病害?生物侵染引起的病害,其特点是植物个体间可以互相传染。
从病植物上通常可以看到病征。
病害有逐步传染扩散的现象等。
5、什么是植物病害?你知道哪些植物病害?它们是怎么发生的?植物病害:植物在生长发育、储藏运输过程中,在一定外界环境影响下,受到病原生物或非生物的持续干扰,超越了它能忍受的范围,致使在生理上、组织上、及形态上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生长发育不正常,表现出一些特有的外部症状及内部病理变化,病因此造成产量下降、质量变坏、颗粒无收,降低了对人类的经济价值。
(1)由真菌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如稻瘟病;(2)由细菌侵染引起的细菌病害,如大白菜软腐病;(3)由病毒侵染引起的病毒病害,如烟草花叶病;(4)由寄生植物侵染引起的寄生植物病害,如苑丝子;(5)由线虫侵染引起的线虫病害,如大豆胞囊线虫;第二章植物病原真菌一、名词解释1、菌核:是由拟薄壁组织和疏丝组织形成的一种休眠体,形状,大小,颜色不一,有的似绿豆形,有的似鼠粪或不规则形,颜色较深,往往是褐色或黑色。
菌核组织坚硬,其中储藏较多的养分,对高温,低温和干燥的抵抗力很强,是某些真菌用以度过不良环境的休眠器官。
2、真菌:真菌是一类具有真正细胞核,营养体为丝状体,不含光合色素,以吸收的方式获取营养,通过产孢的方式进行繁殖的生物。
3、营养体:真菌营养生长阶段的结构为营养体。
4、厚垣孢子:是由断裂方式产生的一种度过不良环境的休眠孢子。
5、有性繁殖:通过两个性细胞或者两个性器官结合而进行的一种生殖方式。
6、无性繁殖:是不经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便能产生新个体的一种生殖方式。
二、填空1、80%2、菌丝、孢子3、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4、卵孢子、接合孢子、担孢子、子囊孢子5、子囊孢子、孢囊孢子6、无性、有性7、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8、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分生孢子9、属名、种名10、吸器三、选择1、a2、b3、d4、c5、c6、d7、a8、c9、b 10、e 11、b c d 12、b c d四、判断对错1、×2、×3、×4、×5、×6、×7、√8、×9、√10、×11、√12、×13、×14、×五、简答题1、真菌的主要特征。
营养体简单,常常是分枝繁茂的丝状体,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也没有维管束组织,但细胞内已有固定的细胞核,具有细胞壁,属真核生物。
没有叶绿素或其他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属异氧生物,主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
2、简述真菌的生活史。
是指真菌孢子经过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整个生活过程。
例如,真菌的无性孢子萌发产生的菌丝体通常在营养生长后期进行有性生殖产生有性孢子,有性孢子萌发产生的菌丝体经一定时期的营养生长后进行无性繁殖,又产生了无性孢子,这就是真菌的一个完整生活史过程。
因此,典型的真菌生活史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两个阶段。
3、简述真菌繁殖产生孢子的类型。
鞭毛菌亚门:无性繁殖产生游动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卵孢子或休眠孢子囊.接合菌亚门:无性繁殖产生孢囊孢子,有性生殖形成接合孢子。
子囊菌亚门: 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有性生殖形成子囊孢子。
担子菌亚门: 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有性生殖形成担孢子。
半知菌亚门: 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没有有性阶段。
六、论述题1、论述真菌与人类的关系?答:(1)有益方面:1、可供食用。
蘑菇、木耳、银耳等。
2、医药。
灵芝、冬虫夏草;抗菌素等。
3、工业发酵。
制酒业、食品业、工业酸。
4、农用真菌。
生物农药(无毛炭疽菌)防治菟丝子;白僵菌-防治昆虫5、真菌可以促进物质的转化。
动植物体腐烂分解—全球性的物质大循环。
(2)有害方面:1、侵染植物引致病害2、引起人、畜病害—皮肤病3、食物中毒:甘薯黑斑病菌、麦角菌4、使食物、贮藏物质受损:木材、皮毛发霉第三章植物病原原核生物一、名词解释1、原核生物:是指含有原核结构的一类微生物,一般由细胞壁和细胞膜或只有细胞膜包围细胞质所组成的单细胞生物。
2、鞭毛:鞭毛是着生在细菌细胞表面的一种从细胞质膜下伸出细胞壁的细长且呈波形弯曲的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3、荚膜:细胞壁外有厚薄不等的以多糖为主的粘质层,比较厚而固定的粘质层称为荚膜。
4、极鞭:着生在菌体一端或两端的鞭毛称作极鞭。
5、周鞭:着生在菌体侧面或四周的鞭毛称作周鞭。
6、喷菌现象:除了菌原体引起的病害以外,由细菌侵染所致病害的病部,无论是维管束系统受害的,还是薄壁组织受害的,都可以在徒手切片中看到有大量细菌从病部喷出,这种现象称为喷菌现象。
二、填空1、喷菌现象2、革兰氏染色3、阴性、阳性4、原核生物界5、肽聚糖、拟脂类、蛋白质、荚膜6、螺原体、植原体7、原核生物8、裂殖9、甾醇三、选择1、a2、a、b、c、d3、c4、b5、a、b、c、d6、a7、c8、a、b、c四、判断1、×2、√3、√4、×5、×6、×7、√8、×9、×五、简答题1、简述细菌病害的症状特点?答:病植物表现的症状类型主要有坏死、萎蔫、腐烂和畸形等,褪色或变色的较少;有时还有菌脓溢出。
在田间,多数细菌病害的症状往往有如下特点:一是受害组织表面常为水渍状或油渍状;二是在潮湿条件下,病部有黄色或乳白色胶黏,似水珠状菌脓;三是腐烂型病害患部往往有恶臭味。
六、论述题1、原核生物的子细胞如何保持原有的性状?答:原核生物都是以裂殖的方式繁殖,杆状细菌分裂时菌体先稍微伸长,细胞质膜自菌体中部向内延伸,同时形成新的细胞壁,最后母细胞从中间分裂为两个子细胞。
细胞质和遗传物质DNA在细胞分裂时,先复制后平均地分配在子细胞中,此时,分裂繁殖后的子细胞仍能保持原有的性状。
第四章植物病毒病害一、名词解释1、病毒:是包被在蛋白或脂蛋白保护性衣壳中,只能在适合的寄主细胞内完成自身复制的一个或多个基因组的核酸分子,又称分子寄生物。
2、钝化温度:病株汁液加温处理十分钟使病毒丧失活性的最低温度,用摄氏温度表示。
3、稀释终点:病毒汁液经稀释后保持侵染力的最高稀释度4、分子寄生物:病毒是包被在蛋白或脂蛋白保护性衣壳中,只能在适合的寄主细胞内完成自身复制的一个或多个基因组的核酸分子,又称分子寄生物。
5、体外存活期:在室温(20-22℃)下,病毒抽提液保持侵染力的最长时间。
二、填空1、球状、杆状、线状2、核酸、蛋白质3、汁液、蚜虫和汁液4、增殖能力、传染性5、核酸、蛋白质6、虫媒传播、汁液接触传播、嫁接传播三、选择1、c2、a3、b4、a b c d5、a b c四、判断1、√2、√3、×4、√5、√6、×五、简答题1、简述病毒的主要特点。
(1)形体微小,缺乏细胞结构(2)基因组只含一种核酸(3)依靠自身的核酸复制增殖(4)专性寄生2、病毒是如何传播的。
答:病毒本身没有直接传播的能力,主要靠媒介进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