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会计核算方法体系
三、会计分录
1、定义:
会计分录是指在登记账簿前,根据记账规则,通过 对经济业务的分析而确定的应记入账户的名称、记账方 向及其记入金额的一个简单的记账公式。
2、会计分录的格式:
借方科目在上,贷方科目在下,且借、贷方科目及 金额应错开。借方在前,贷方在后。
借:×××(账户名) ×××(金额) 贷: ××××(账户名) ×××(金额)
3、编制会计分录
在分析经济业务的基础上,按照会计分录的格式书写出会 计分录。分析经济业务的程序和步骤是:
(1)分析经济业务的内容涉及哪些账户,确定该项经济业务应计入的账 户名称及账户性质; (2)根据该项经济业务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和借贷记账法的账户 结构,确定账户的记账方向; (3)根据会计要素增加变化的数量确定账户应登记的金额; (4)根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检查所编制的会计分录借贷金额是否 平衡,有无差错。
1、编制会计分录: (1)借: 贷: (2)借: 贷: (3)借: 贷: (4)借: 贷:
2、在账户中进行登记
★账户中的期初余 ★账户中的期初余 额为假定。 额为假定。
四、试算平衡
1、定义:
试算平衡是指在期末对所有账户的发生额和(或)余额进行加 总,已确定借贷是否相等,从而检查记账和过账过程中是否存在 差错的方法。
会计学原理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会计核算方法体系
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科目 账 户 复式记账法 平行登记
第一节
会计核算方法
1:定义:会计核算方法是指为了实现会计 目标,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具体化 为各项会计要素)予以完整、连续、系 统地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过程中所 应用的各种专门手段。 2: 会计核算方法体系:设置会计科目、 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 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报告等 七种。
二、借贷记账法
1、定义: 借贷记账法是在以“借”和“贷”作为记帐符号, 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的一种复式记帐法。 2、借贷记帐法的基本原理
A:记帐符号
资产、成本和费
借
用性损益类帐户 的增加
负债、所有者权益 和收入性损益类帐 户的减少
资产、成本和费用 性损益类帐户的减 少
贷
负债、所有者权益 和收入性损益类帐 户的增加
案
例
单位:元
泰山公司2009年4月个账户余额表如下:
本月发生以下经济业务:
(1)投资人投入机器设备1200000元; (2)从光明厂购入材料240000元,已验收入库,款项未付(不考虑 增值税); (3)购入专利技术1000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 (4)仓库发出材料40000元,用于生产产品; (5)职工张明出差,预借差旅费2000元,以现金支付; (6)本月生产产品已完工验收入库,实际生产成本140000元; (7)用银行存款购买一间厂房300000元; (8)向银行借入短期借款240000元,直接归还欠光明厂货款; (9)用银行存款归还欠红旗厂货款50000元; (10)张明出差回来,报销差旅费1500元,其余500元现金交回; (11)收回黄河厂前欠货款390000元存入银行; (12)用银行存款归还短期借款240000元; (13)从银行提取现金10000元备用; (14)用银行存款购入原材料20000元,已验收入库(不考虑增值 税); (15)借入长期借款100000元存入银行。 要求:(1)编制会计分录; (2)编制试算平衡表。
关系:
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期末余 额
注意: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一般在增加方。
账户的内容:
账户的具体格式有多种多样,但账户的基本结 构,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
(1)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 (2)日期,即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 (3)摘要,即对经济业务内容的概括说明。 (4)增加、减少的金额及余额。 (5)凭证号数,即说明账户记录的依据。
期末余额
账户结构的设臵,其特点如下: (1)每一账户均设臵借方和贷方,左为借,右为贷; (2)在会计恒等式的位臵不同,决定在哪方登记增加,在哪方 登记减少; (3)账户的余额一般在记录增加的那一方。
C: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1)规则的含义: 有借必有贷:任何一项业务(会计事项)都必须在两个 (或以上)账户作出两种记录:借方记录和贷方记录; 借贷必相等:记入账户借方的金额与记入账户贷方的 金额必然相等. (2)记账规则的应用——编制会计分录 记账规则可以指导会计分录的编制,而会计分录 也必然体现记账规则的要求。
(1)资产类会计科目: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 产和其他资产。其中流动资产分为现金及各种存款、短期投资、应收账款、 原材料和库存商品等。 (2)负债类会计科目: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其中流动负债包括短期借款、 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金、应付利息,以及应付股利等。 (3)共同类会计科目:衍生工具、套期工具、被套期项目。 (4)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 润和利润分配等。 (5)成本类会计科目:生产成本、制造费用,以及劳务成本等。 (6)损益类会计科目:包括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成本、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管理费用、营销费用、财务费 用等。
账户是指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所采取的 工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臵的具有一定结构格式的记帐载 体。 利用账户,就可以对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 的记录和反映,从而能最终提供对信息使用者更为有用的 信息。 设臵账户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分类信息的前提和 必要手段。
二、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
会计科目与账户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概念。 (一)联系
固定资产
-
本期增加发生额: 期末余额
本期减少发生额:
第四节
一、复式记账原理
复式记账法
记账方法,就是在账户中记录各项经济业务 的方法。记账方法按其记账方式的不同,分为单 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两大类。
1、单式记账法是对发生的每一项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 进行登记的方法。
采用单式记账法,通常只登记现金、银行存款收付业务和应 收、应付等往来账款业务,对于实物收发业务以及费用的发生 情况则一般不作记录。 单式记账法手续简单,但不能全面地、系统地反映经纪业务 的来龙去脉,也不便于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 因此,单式记账法是一种不完整、不科学的记账方法。
总分类科目的设臵主要侧重于满足外部信息使用者了 解企业财务信息的需要,明细分类科目则侧重于满足企业 管理者经营管理的需要。
第三节
账户
为了正确记录、反映和监督会计主体日常经济活动中各 会计要素的变化情况,必须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相应的账户, 从而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系统和连续地会计核算。
一、账户的概念
2、试算平衡一般采用两种方法:
(1)本期发生额平衡 依据:借贷记帐法的记帐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帐户借方发生额=∑帐户贷方发生额 (2)余额试算平衡 依据:会计恒等公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账户借方余额= ∑账户贷方余额 ∑账户期初借方余额= ∑账户期初贷方余额 ∑账户期末借方余额= ∑账户期末贷方余额
三、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一)会计科目的设臵要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二)设臵会计科目要将统一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 (三)会计科目的设臵要使其具有完整性和互斥性 (四)设臵科目要力求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四、会计科目的分类
1、会计科目按经济内容分类:
以工业企业为例,会计科目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可分为:
T型账户
借
账户名称(会计科目)
贷
例:固定资产帐户5月分资料如下: 1:期初余额余额:500000元 2:本期增减业务: (1)购进设备200000元 (2)报废设备100000元 (3)投入设备300000元 (4)出售设备150000元 3:要求:登记固定资产帐户(左+,右-)
+ 期初余额:
2、复式记帐法是指对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以同等 的金额,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会计帐户中 进行登记的方法。
复式记账法使每一项经济业务所设计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 联系的账户发生对应关系,而且对应账户上登记的金额相等,从 而可以完整的、系统地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来龙气脉,也便于检 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 因此,复式记账法是一种科学的记账方法。 当经济业务发生时,会计要素的具体项目的增减变动,就可 以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双重、等额记录。 复式记账是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恒等式为 依据设计的一种记账方法,即复式记账法的理论依据是会计恒等 式。
三、账户的结构
账户的结构就是指账户的格式。
账户的结构分为两个基本部分:一部分反映数额的增 加,另一部分反映数额的减少。 通常在账户上划分为左右两方,分别记录增加额和减 少额;增减相抵后的差额,称为账户的余额。 + 期初余额 本期增加发生额 本期减少发生额
账 户
-
期末余额
(或)期末余额
其中: (1)期初余额:上一期的期末余额。 (2)本期增加发生额:某帐户记录的本期增加金额 之和。 (3)本期减少发生额:某帐户记录的本期减少金额 之和。 (4)期末余额:某帐户期末剩余的金额。
B:账户结构
在借贷记账法下,帐户的基本结构分为“借”和“贷”两方, 用T字形来表示,其中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用来登记增加和 减少。至于借方登记增加还是减少,取决于账户本身的性质和会 计恒等式的位臵。
资产、成本和费用 性损益类帐户结构 借 ××帐户 贷 期初余额 + 发生额 发生额
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 入性损益类帐户的结构 借 ××帐户 贷 期初余额 + 发生额 发生额 期末余额
会计科目是设臵账户的依据,是账户的名称,账户是会计 科目的具体运用,会计科目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就是账户索要 登记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