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教育】最新高考地理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08工业区位和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高中教育】最新高考地理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08工业区位和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高中教育】最新高考地理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08工业区位和工业的可持续发展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1.(20xx·全国丙卷·T1~3)目前,我国为保护棉农利益,控制国际棉花进口,国内的棉花价格约比国际市场高1/3;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

我国一些纺织企业为利用国际市场棉花,在国外建纺纱厂,并将产品(纱线)运回国内加工。

在我国同行业企业纷纷到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建厂的情况下,总部位于杭州的K企业独自在美国建纺纱厂。

20xx年4月底,K企业在美国工厂生产的第一批110吨纱线运至杭州。

据此完成(1)~(3)题。

(1)如果K企业将纺纱厂建在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利润比建在美国高,最主要的原因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 )A.离原料产地较近B.离消费市场较近C.劳动生产率较高D.劳动力价格较低(2)K企业舍弃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而选择在美国建纺纱厂,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A.原料价格B.劳动力价格C.投资环境D.市场需求(3)该案例表明,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纺纱业已大幅度降低了( )A.原料使用量B.劳动力使用量C.运输量D.设备费用【答案】(1)D (2)C (3)B比国际市场高1/3”,只要是在国外,原料价格一般都比较低,因此没有必要考虑原料价格,A错误;美国劳动力价格高于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因此B错误;美国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发达的经济体,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创新力和最开放的经济体之一,投资环境优越,C正确;产品运至杭州,说明不是利用美国市场,D错误。

第(3)题,纺纱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业,而且美国劳动力价格较高,纺纱业要想获取利润,必须减少劳动力数量,因此B正确;作为纺纱厂原料的棉花,在加工过程中基本没有废弃物,即使工业技术水平再提高,原料使用量也很难降低,A错误;运输量的多少取决于纺纱厂产量的多少,与工业技术水平没有直接关系,C错误;工业技术水平提高,设备费用降低,不只局限于美国,且设备费用不是纺纱厂的主导区位因素,D错误。

2.(20xx·全国卷Ⅱ·T7)1996年我国与M国签订海洋渔业发展合作规划,至20xx年我国有20多家沿海渔业企业(总部设在国内)在M国从事渔业捕捞和渔业产品加工,产品除满足M国需求外,还远销其他国家。

下图示意M国的位置。

据此完成下题。

2.如考虑运输成本,在下列国家中,M国中资企业的产品首先应销往( )A.美国B.日本C.澳大利亚D.法国【答案】D3.(20xx·全国乙卷·T1~3)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

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

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

20xx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

据此完成(1)~(3)题。

(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陶瓷产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广阔B.原材料充足C.劳动力素质高D.国家政策倾斜(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A.产业结构调整B.原材料枯竭C.市场需求减小D.企业竞争加剧(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A.资金充足B.劳动力成本低C.产业基础好D.交通运输便捷【答案】(1)D (2)A (3)C4.(20xx·全国甲卷·T3~5)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其国外转移。

下图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

据此完成(1)~(3)题。

(1)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规模B.劳动力成本C.原材料成本D.技术水平(2)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A.市场规模大B.技术水平高C.劳动力素质高D.基础设施水平高(3)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战略是( )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B.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D.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答案】(1)B (2)A (3)D【解析】第(1)题,家电组装工厂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不高,但耗用劳动力数量多,劳动力成本在生产成本中所占比例较高,因此影响其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劳动力成本,故B正确。

第(2)题,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经超过中国,但由于中国人口数量多,市场规模大,使越南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数量远少于中国,故A正确。

第(3)题,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战略必然是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实现产业升级,故D正确。

5.(20xx·全国乙卷·T36(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西××县种植茉莉历史悠久。

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

1983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

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县转移。

20xx年,××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

目前,××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

下图示意××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

目前××县县城集聚了100多家茉莉花茶厂。

分析××县县城集聚众多茉莉花茶厂的原因。

答案:(茉莉花茶生产应接近茉莉花产地。

)××县茉莉花生产规模大,花源供应充足且品质佳;县城交通便利,便于收集茉莉花(蕾);县城基础设施较好,便于生产组织。

(离××市较近,便于产品销售。

)易错起源1、工业区位的判读与评价例1.东风汽车公司是中国四大汽车集团之一,其前身是1969年始建于湖北西北部大巴山区十堰的“第二汽车制造厂”,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已陆续建成了十堰(主要以中、重型商用车、零部件、汽车装备事业为主)、襄阳(以轻型商用车、乘用车为主)、武汉(以乘用车为主)、广州(以乘用车为主)四大基地,除此之外,还在上海、广西柳州、江苏盐城、四川南充、河南郑州、新疆乌鲁木齐、辽宁朝阳、浙江杭州、云南昆明等地设有分支企业。

回答(1)~(3)题。

(1)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最早布局在十堰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技术B.劳动力C.国防D.交通(2)东风汽车在新疆乌鲁木齐、云南昆明布局分支企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交通B.廉价劳动力C.市场D.技术(3)东风汽车公司乘用车生产与国外公司组建了合资企业,最主要考虑( )A.利用品牌和技术B.引进资金C.开拓海外市场D.引进人才【答案】(1)C (2)C (3)A【变式探究】下图是二战前后钢铁工业区位因素的转变示意图,图中圆圈大小表示影响钢铁厂区位因素的强弱。

读图,回答(1)~(2)题。

二战前二战后(1)图中X、Y依次为( )A.燃料、市场B.燃料、环境C.劳动力、市场D.交通、环境(2)二战后至今,下列地域中发展钢铁工业优势与图中相符的是( ) A.美国“硅谷”B.德国鲁尔区C.日本太平洋沿岸D.中国辽中南【答案】(1)A (2)C【解析】第(1)题,钢铁工业的原料是铁矿石,燃料是煤炭,二战前由于冶炼水平相对较低,原料和燃料运输量大,工厂趋向于原料、燃料地,因此X应为燃料;二战后,随着冶炼水平的提高,原料和燃料的利用率提高,运输量减小,工厂趋向于市场,因此Y应为市场。

第(2)题,读图可知,二战后至今,钢铁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是市场和交通。

日本的钢铁工业属于临海型,从国外进口煤炭和铁矿石,而美国“硅谷”属于高科技工业区,德国鲁尔区煤炭资源丰富,铁矿需进口,中国辽中南工业区的钢铁工业属于煤铁复合体型。

【举一反三】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运城盐池是地壳运动导致中条山北麓断裂,出现的一个狭长凹陷地带,后逐渐形成湖泊。

运城盐池地表、地下都储存着大量的盐类矿体。

运城盐池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开发历史。

池盐颗粒大、色洁白,质地纯净,含芒硝和镁元素较多,是化学工业、轻工业和制药工业的重要原料。

运城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盐务专城,始建于元朝。

目前,山西省××市的南风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风集团”)已经成为了一个主要生产无机化工产品、日用化工产品等,集科研、生产、贸易于一体的国有大型化工企业。

下图为山西运城及盐池略图。

(1)说明盐池的形成过程。

(2)简析运城被设为盐务专城的优势条件。

(3)简述南风集团的发展壮大对该地的积极影响。

答案:(1)在地壳运动过程中,岩层断裂凹陷形成凹地;周边河流和雨洪汇入凹地积水成湖,并不断将盐类物质带入湖中;该地区年均气温较高,湖水蒸发旺盛,盐类物质不断在湖中积累、沉淀,湖水所含盐分不断增加,从而形成盐池。

(2)盐业资源丰富,品质好;产盐历史悠久;交通便利;地处中原地区,人口密集,市场需求大。

(3)促进盐业资源的开发;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等。

【名师点睛】1.高考考查特点(1)以最近几年发生的现实材料为背景,考查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

(2)以区域图、统计图或文字材料为载体,以非选择题为主要题型,侧重考查工业区位条件的综合分析与评价。

2.解题的2个提醒(1)对工业区位进行选择时,要按以下思路分析:考虑的主要因素(原料、劳动力、动力、市场、交通运输)→达到的目的(成本最低、利润最高)→理想的区位条件(原料和动力充足、劳动力质优价廉、市场前景广阔)→现实区位条件(具有明显优势条件)。

(2)主导因素的确定,先要明确工业部门的性质,再结合具体的区域,综合比较分析。

工业区位因素是在发展变化的,因此对工业区位因素的评价要侧重于对其发展变化的评价。

【锦囊妙计,战胜自我】工业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方法工业区位选址的原则是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工业主导区位因素可从工业生产成本投入的角度加以判断,即所需的生产成本中投入越大,其主导地位越强。

具体分析如下:(1)根据生产要素的投入比重最大者为其主导因素,如下图:图中甲工业为技术导向型工业;乙工业为原料导向型工业;丙工业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丁工业为市场导向型工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