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级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编号:4-1 编制时间:编制人:张宏
必修四第一单元第一课《窦娥冤》
课标要求考纲要求
1.感受经典文学名著的艺术魅力,培养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分析作品体裁
文学鉴赏能力,倡导探讨风气。
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 2.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
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知达艺术。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
识建构。
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
3.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3.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
理和人文精神。
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
图。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学习目标】
1.识记元杂剧和作者的有关文化常识。
2.能找出元杂剧中出现的典故并能分析体会元杂剧的语言特点。
3.能理清《窦娥冤》的情节结构,弄清杂剧内容。
4.研读第三折,能说出主人公窦娥的性格特征,概括杂剧的主题。
【重、难点】
1.识记元杂剧和作者的有关文化常识。
2.能找出元杂剧中出现的典故并能分析体会元杂剧的语言特点
3.能说出主人公窦娥的性格特征,概括杂剧的主题。
【预习案】
【任务一】利用10 分钟时间,认真阅读相关知识,勾画知识链接部分你认为重要的内容。
一、文学常识
1. 中国古典戏剧概述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在世界剧坛上中国古典戏剧也占有独特的位置,它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四种基本形式。
2.元杂剧:我国元代兴起的一种将歌曲、宾白、舞蹈诸要素结合起来的戏曲形式,它有自身的的特点和较严格的体制,并形成了韵散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元代杂剧:
小令(一宫调一曲子)
散曲唱
元曲套曲(一宫调数曲子)杂剧(散曲
+“科”+“白”)唱+演
3.杂剧的结构形式通常是一本四折,之外可以加楔子。
四折分别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剧本由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组成。
曲词:剧中人物的唱词。
宾白:剧中人物的说白。
科介:关于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的舞台指示。
班级:小组:姓名:教师评价:组内评价:
4.元杂剧角色大致可分为旦末净杂四类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
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元杂
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有特异之处的人物。
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杂: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5.元杂剧——严格的体制
a 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
的“幕”。
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
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b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
c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
其他
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6.宫调
a我国古代音乐以宫、商、角、徵(zhǐ)、羽、变宫、变徵为七声,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曲调。
b凡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为“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合称“宫调”。
c杂剧的每一折,由同一宫
调的若干曲牌联成一套曲子。
曲牌a曲牌是曲调的名称,规定曲的格式、字数、平
仄等。
b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就好比词有词牌例如《窦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标示的【正宫】【端
正好】,表示这一折自曲牌【端正好】以下各曲均属【正宫】宫调。
7.剧本的构成:唱、科、白三部分a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
元杂剧
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b科是戏剧动
作的总称。
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c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
”宾白又分以下四种:
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d宾白是元
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8.四大悲剧
《窦娥冤》——关汉卿《汉宫秋》——马致远
《梧桐雨》——白朴《赵氏孤儿》——纪君祥
四大爱情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