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人有人言,兽有兽语”中的“言”属于:(A)A. 语言。
B. 言语。
C. 言语行为。
D. 言语作品。
2. 人运用语言可以说出无限多的句子,这反映了语言的:(C)A. 民族性。
B. 符号性。
C. 生成性。
D. 系统性。
3. 被社团作为母语使用和学习的语言是:(B)A. 人工语言。
B. 自然语言。
C. 共同语。
D. 世界语。
4. 从语言学分科来看,《语言学概论》课属于:(A)A. 一般语言学。
B. 具体语言学。
C. 共时语言学。
D. 历时语言学。
5. “我爱家乡”中“爱”和“家乡”:(B)A. 是聚合关系。
B. 是组合关系。
C. 既是聚合关系又是组合关系。
D. 既非聚合关系又非组合关系。
6. 汉语南方方言比北方方言更接近于古汉语,这反映了语言发展的:(D)A. 渐变性。
B. 相关性。
C. 规律性。
D. 不平衡性。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义项是最小的语义单位。
B.义素是最小的语义单位。
C.词义的主要内容是语法意义。
D.词义不包括语法意义。
8. 有人说语言是古代文化的“活化石”,这说明语言具有:(C)A. 交际功能。
B. 思维功能。
C. 文化录传功能。
D. 认知功能。
9.“衣领”是“衣服”的:(D)A. 上义词。
B. 下义词。
C. 总义词。
D. 分义词。
10.转换生成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是:(A)A. 乔姆斯基。
B. 菲尔默。
C. 皮亚杰。
D. 韩礼德。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语言是无限的,言语是有限的。
B.语言是个人的,言语是社会的。
C.语言是一般的,言语是个别的。
D.语言是具体的,言语是抽象的。
12.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B)A.文字。
B.语言。
C.书面语。
D.手势语。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所有的符号都有任意性。
B.有些符号有任意性。
C.只有语言符号有任意性。
D.语言符号没有任意性。
14.词汇变化比语音语法快,这体现了语言发展的(D)A.渐变性。
B.稳固性。
C.相关性。
D.不平衡性。
15.“小王喜欢小李”中“喜欢”和“小李”(B)A.是组合关系。
B.是聚合关系。
C.既是聚合关系又是组合关系。
D.既非聚合关系又非组合关系。
16.语言最重要的功能是(C)A.思维功能。
B.标志功能。
C.交际功能。
D.认知功能。
17.日语属于(B)A.屈折语。
B.粘着语。
C.词根语。
D.编插语。
18.汉语有“姐姐、妹妹”两个词,英语只有“sister”一个词,这反映了语言的(D)A.符号性。
B.复杂性。
C.生成性。
D.民族性。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地域方言可以分化为不同的语言。
B.社会方言可以分化为不同的语言。
C.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都可以分化为不同的语言。
D.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都不可能分化为不同的语言。
20.“他是工人。
”中“他”从语义学上看是(D)A.义丛。
B.表述。
C.谓词。
D.谓项。
21. 世界语的设计者是:(B)A. 索绪尔。
B. 柴门霍夫。
C. 乔姆斯基。
D. 皮亚杰。
22. 英语中father有父亲、神父等意思,而汉语中“父亲”没有神父的意思,这反应了语言的:(C)A. 符号性。
B. 系统性。
C. 民族性。
D. 生成性。
2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种说法是:(C)A.鼾声是熟睡的符号。
B.笑声是高兴的符号。
C.冲锋号声是冲锋的符号。
D.雷声是闪电的符号。
24. 语言的本质功能是:(A)A.交际功能。
B.认知功能。
C.标志功能。
D.思维功能。
25. “我也去北京”中“也”和“北京”:(D)A. 是聚合关系。
B. 是组合关系。
C. 既是聚合关系又是组合关系。
D. 既非聚合关系又非组合关系。
26. 汉语南方方言一般都保留着入声,北方方言一般没有入声,这反映了语言发展的:(D)A. 渐变性。
B. 相关性。
C. 规律性。
D. 不平衡性。
27. 英语属于(A)A.屈折语。
B.粘着语。
C.词根语。
D.编插语。
28.下列音节中属于闭首闭尾音节的是:(B)A.[ai]。
B. [kau]。
C. [fa]。
D.[kua]。
29.“船舱”是“轮船”的:(D)A. 上义词。
B. 下义词。
C. 总义词。
D. 分义词。
30.“刘老师教英语。
”中“教英语”从语义学上看是(A)A.义丛。
B.表述。
C.谓词。
D.谓项。
31. 汉语普通话属于:(A)A. 共同语。
B. 方言。
C. 书面语。
D. 口语。
3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中“言”属于:(B)A. 语言系统。
B. 言语行为。
C. 言语作品。
D. 内部语言。
33.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种说法是:(B)A.红绿灯是禁止或允许通行的符号。
B.中医把脉的脉象是疾病的符号。
C.上下课的铃声是上下课的符号。
D.裁判员的“黄牌”是警告的符号。
34.甲骨文中“为”的字形是手牵象,说明那时人们就役使象,这反映了语言的:(D)A. 交际功能。
B. 思维功能。
C. 认知功能。
D. 文化录传功能35.“他不喜欢打球”中“不”和“打球”(D)A.是组合关系。
B.是聚合关系。
C.既是聚合关系又是组合关系。
D.既非聚合关系又非组合关系。
36.从古到今,汉语语音系统的简化,导致汉语词汇的双音节化,这反映了语言发展的:(B)A. 渐变性。
B. 相关性。
C. 不平衡性。
D.规律性。
37.汉语属于(C)A.屈折语。
B.粘着语。
C.词根语。
D.编插语。
38.下列音节中属于开首闭尾音节的是:(C)A.[tau]。
B.[ta]。
C.[au]。
D.[ua]。
39.“学校”是“大学”的:(A)A. 上义词。
B. 下义词。
C. 总义词。
D. 分义词。
40.“小马吃西瓜。
”中“吃西瓜”从语义学上看是(A)A.义丛。
B.表述。
C.谓词。
D.谓项。
41. 被社团作为母语使用和学习的语言是:(B)A. 人工语言。
B. 自然语言。
C. 共同语。
D. 世界语42.世界语是(C)A.一种自然混合语。
B.一种临时混合语。
C.一种国际辅助语。
D.全世界的共同语。
43.根据语言学中“符号”的定义和特征,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A. 绿灯是可以通行的符号。
B. 脉象是疾病的符号。
C. 炊烟是做饭的符号。
D. 眼泪是悲伤的符号。
44.社会方言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但( D )不是社会方言产生的原因。
A.不同阶层B.不同职业C.不同年龄D.不同地域45. “他非常喜欢京剧”中“非常”和“京剧”:(D)A. 是聚合关系。
B. 是组合关系。
C. 既是聚合关系又是组合关系。
D. 既非聚合关系又非组合关系。
46. 有些国产商品的包装或说明书用外文或繁体字,这是利用语言的:(A)A. 标志功能。
B. 思维功能。
C. 交际功能。
D. 认知功能。
47. 方言形成的基本原因是(C)A. 交际阻隔和人口迁徙。
B. 地理障碍和人口迁徙。
C. 交际阻隔和异族语言的影响。
D. 地理障碍和异族语言的影响。
48.前、高、不圆唇舌面元音是:(B)A. [a]B. [i]C. [e]D. [u]49. 英语属于(C)A. 词根语。
B.粘着语。
C. 屈折语。
D.编插语。
—50.“武汉”是“湖北”的:(D)A. 上义词。
B. 下义词。
C. 总义词。
D. 分义词。
51. 属于人工语言的是:(B)A. 英语。
B. 世界语。
C. 体态语。
D. 文字。
52. 人说话的动作属于:(C)A. 语言。
B. 言语。
C. 言语行为。
D. 言语作品。
5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C )。
A.语言材料是无限的,组织语言材料的规则也是无限的。
B.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没有共同语言,可见语言是有阶级性的。
C.语言材料是无限的,组织材料的规则是有限的。
D.语言规则是约定俗成的,个人不一定非要遵守这些规则。
54.反映符号和符号所指之间的关系的是(C)A.中医诊脉断病。
B. 见炊烟而知家中有人。
C.燃烽火而知有敌情。
D. 动物表现异常而知要发地震。
55. “他不是老师”中“不”和“老师”:(D)A. 是聚合关系。
B. 是组合关系。
C. 既是聚合关系又是组合关系。
D. 既非聚合关系又非组合关系。
5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说法是:(A)A.语言是一种制度文化。
B. 语言是一种精神文化。
C. 语言是一种物质文化。
D. 语言不是一种文化。
57.满清放弃满语改说汉语,这属于(B)A. 强迫同化。
B. 非强迫同化。
C. 语言接触。
D. 语言混合。
58.法语属于(A)A.屈折语。
B.粘着语。
C.词根语。
D.编插语。
59.双唇、不送气、清、塞音是:(D)A. [f]B. [d]C. [b]D.[p]60.“匕首”是“武器”的:(B)A. 上义词。
B. 下义词。
C. 总义词。
D. 分义词。
1.从自然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C)。
A.元音B.辅音C.音素D.音位2.汉语拼音方案是以(C)字母为基础制订的。
A.英语B.法语C.拉丁D.希腊3.汉语拼音中的ü、c、h,国际音标分别写作(B)。
A.[u]、[c]、[h] B.[y]、[ts']、[x]C.[u]、[ch]、[h] D.[x]、[y]、[k]4.下列说法,(A)是正确的。
A.汉语中的音高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B.妇女的声带比男子要厚。
—C.汉语中的音长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D.汉语“天”、“空”两个音节的音高不同。
5.下列说法,只有(D)正确。
A.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弱。
B.振幅越大,声音就越长。
C.频率越高,声音就越低。
D.频率越高,声音就越高。
6.对发音器官功能的描述,(B)是正确的。
A.声带在发音中的作用是次要的。
B.舌头的活动,起了调节共鸣器形状的作用。
C.口腔中最为灵活的部位是上腭。
D.声带、舌头等是被动发音器官。
7.关于元音和辅音的区别的描述,(C)是正确的。
A.元音发音时间短暂,辅音发音时间较长。
B.辅音发音响亮,元音发音不响亮。
C.发辅音气流受阻,发元音气流不受阻。
D.发元音和辅音发音器官的各个部位均衡紧张。
8.下列汉语拼音和国际音标对应正确的一组是(C)。
A.ê-[e] B.j-[y]C.h-[x] D.b-[b]9.下列发音方法完全相同的一组辅音是(D)。
A.[t]-[d] B.[b]-[p]C.[s]-[z] D.[t]-[k]10.下列各组对元音区别的描述中,(A)是错误的。
A.[I]和[y]的区别是舌位前后不同。
B.[u]和[o]的区别是舌位高低不同。
C.[a]和[ɑ]的区别是舌位前后不同。
D.[I]和[a]的区别是舌位高低不同。
11.下列各组辅音,区别特征为清浊对立的一组是(B)。
A.[x]-[h] B.[t]-[d] C.[c]-[ch] D.[z]-[ts]12.下列说法,(A)是正确的。
A.音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B.音素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C.声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D.韵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13.我们在念"老虎"时,通常要把"老"念成阳平,这种变化叫做(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