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的给药方法在动物实验中,为了观察药物对机体功能、代谢及形态引起的变化,常需要将药物注入动物体内。
给药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可根据实验目的、实验动物种类和药物剂型、剂量等情况确定。
(一)注射给药法1. 皮下注射注射时用左手拇指及食指轻轻捏起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头刺入,固定后即可进行注射。
①小鼠在背部或前肢腋下,大鼠在背部或侧下腹部;②豚鼠在后大腿内侧、背部等脂肪少的部位;③兔在背部或耳根部注射;④蛙可在脊背部淋巴囊注射;⑤狗多在大腿外侧注射,拔针时,轻按针孔片刻,防药液逸出。
2. 皮内注射此法用于观察皮肤血管的通透性变化或观察皮内反应。
如将一定量的放射性同位素溶液、颜料或致炎物质、药物等注入皮内,观察其消失速度和局部血液循环变化,作为皮肤血管通透性观察指标之一。
方法是:将动物注射部位的毛剪去,消毒后,用皮试针头紧贴皮肤皮层刺入皮内,然后使针头向上挑起并再稍刺入,即可注射药液。
注射后可见皮肤表面鼓起一白色小皮丘。
3. 肌肉注射当给动物注射不溶于水而混悬于油或其他溶剂中的药物时,常采用肌肉注射。
肌肉注射一般选用肌肉发达、无大血管经过的部位,多选臀部。
注射时针头要垂直快速刺入肌肉,如无回血现象即可注射。
给大、小鼠作肌肉注射时,选大腿外侧肌肉进行注射。
4. 腹腔注射先将动物固定,腹部用酒精棉球擦试消毒,然后在左或右侧腹部将针头刺入皮下,沿皮下向前推进约0.5厘米,再使针头与皮肤呈45 度角方向穿过腹肌刺入腹腔,此时有落空感,回抽无肠液、尿液后,缓缓推入药液。
此法大小鼠用的较多。
5. 静脉注射是将药液直接注射于静脉管内,使其随着血液分布全身,迅速奏效。
但排泄较快,作用时间较短。
①小鼠、大鼠的静脉注射:常采用尾静脉注射。
鼠尾静脉共有3根,左右两侧和背侧各1根,两侧尾静脉比较容易固定,故常被采用。
操作时,先将动物固定在暴露尾部的固定器内(可用烧杯、铁丝罩或粗试管等物代替),用75%酒精棉球反复擦试使血管扩张,并可使表皮角质软化,以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鼠尾两侧,使静脉充盈,注射时针头尽量采取与尾部平行的角度进针。
开始注射时宜少量缓注,如无阻力,表示针头已进入静脉,这时用左手指将针和尾一起固定起来,解除对尾根部的压迫后,便可进行注射。
如有白色皮丘出现,说明未穿刺入血管,应重新向尾部方向移动针头再次穿刺。
注射完毕后把尾部向注射侧弯曲以止血。
如需反复注射,尽量从尾的末端开始。
一次的注射量为每10g体重0.1~0.2ml。
②豚鼠的静脉注射:一般采用前肢皮下头静脉。
鼠的静脉管壁较脆,注射时应特别注意。
③兔的静脉注射:一般采用外耳缘静脉,因其表浅易固定。
注射部位除毛,用75%的酒精消毒,手指轻弹兔耳,使静脉充盈,左手食指和中指夹住静脉的近心端,拇指绷紧静脉的远心端,无名指及小指垫在下面,右手持注射器,尽量从静脉的远端刺入血管,移动拇指于针头上以固定,放开食、中指,将药液注入,然后拔出针头,用手压迫针眼片刻以止血。
④狗的静脉注射:狗的静脉注射多采用前肢外侧静脉或后肢外侧的小隐静脉。
注射部位除毛后,在静脉血管的近心端用橡皮带扎紧,使血管充盈,从静脉的远心端将注射针头平行血管刺入,回抽注射器针栓,如有回血,即可放开像皮带,将药液缓缓注入。
6. 淋巴囊注射蛙类常采用此法,其皮下有数个淋巴囊,注入药物甚易吸收。
腹部淋巴囊和头部淋巴囊常作为蛙类给药途径。
一般多选用腹部淋巴囊给药。
注射时将针头从蛙大腿上端刺入,经大腿肌层入腹壁肌层,再进入腹壁皮下,即进入淋巴囊,然后注入药液。
(二)经口给药法1. 口服法:口服给药是把药物混入饲料或溶干饮水中让动物自由摄取。
一般适用于对动物疾病的防治或某些药物的毒性实验,制造某些与食物有关的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此法优点是简单方便,缺点是剂量不能保证准确,且动物个体间服药量差异较大。
大动物在给予片剂、丸剂、胶囊剂时,可将药物用镊子或手指送到舌根部,迅速关闭口腔,将头部稍稍抬高,使其自然吞咽。
2. 灌胃法:在急性实验中,多采用灌胃法。
此法剂量准确。
灌胃法是用灌胃器将所应投给动物的药灌到动物胃内。
灌胃器由注射器和特殊的灌胃针构成。
小鼠的灌胃针长约4~5cm,直径为1mm,大鼠的灌胃针长约6~8cm,直径约1.2mm。
灌胃针的尖端焊有一小圆金属球,金属球为中空的。
焊金属球的目的是防止针头刺入气管或损伤消化道。
针头金属球端弯曲成20°左右的角度,以适应口腔、食道的生理弯曲度走向。
①鼠类的灌胃法:用左手固定鼠,右手持灌胃器,将灌胃针从鼠的口腔插入,压迫鼠的头部,使口腔与食道成一直线,将灌胃针沿咽后壁慢慢插入食道,可感到轻微的阻力,此时可略改变一下灌胃针方向,以刺激引起吞咽动作,顺势将药液注入。
一般灌胃针插入小鼠深度为3~4cm,大鼠或豚鼠为4~6c m。
常用灌胃量小鼠为0.2~1ml,大鼠1~4ml,豚鼠1~5ml。
②狗、兔的灌胃法:先将动物固定,再将开口器的小孔插入动物口中,再慢慢沿上鄂壁插入食道,将灌胃管的外端浸入水中,如有气泡逸出,则说明灌胃管误入气管,需拔出重插。
插好后,将注射器连于灌胃管将药液推入。
灌胃结束后,先拔出灌胃管,再拿出开口器。
一次灌胃能耐受的最大容积兔为80~100ml,狗为 200 ~250ml。
(三)其它途径给药方法1. 呼吸道给药:呈粉尘、气体及蒸气或雾等状态的药物或毒气,均需要通过动物呼吸道给药。
如实验时给动物乙醚作吸入麻醉、用锯末烟雾制作慢性气管炎动物模型等,特别在毒理学实验中应用更为广泛。
2. 皮肤给药:为了鉴定药物或毒物经皮肤的吸收作用、局部作用、致敏作用和光感作用等,均需采用经皮肤给药方法。
如兔和豚鼠常采用背部一定面积的皮肤脱毛后,将一定的药液涂在皮肤上,药液经皮肤吸收。
3. 脊髓腔内给药:此法主要用于锥管麻醉或抽取脑脊液。
4. 脑内给药:此法常用于微生物学动物实验,将病原体等接种于被检动物脑内,然后观察接种后的各种变化。
5. 直肠内给药:此种方法常用于动物麻醉。
兔直肠内给药时,常采用灌肠的胶皮管或用14号导尿管代替。
6. 关节腔内给药:此法常用于关节炎的动物模型复制。
大鼠给药方法一、大鼠灌胃大鼠灌胃是最常见的给药方法之一。
灌胃所用的针头可以从市场上购买,操作方法和小鼠灌胃大同小异,只是由于大鼠体积较大,抓大鼠的手法和小鼠有所不同。
大鼠灌胃是在清醒状态下进行的,不需要麻醉。
大鼠的灌胃针长约6~8cm,直径约1.2mm。
大鼠灌胃时,右手持灌胃注射器,左手拇指和食中二指相对,抓住大鼠颈部皮肤,使大鼠的头部和颈部及躯干呈一直线,不需要固定大鼠的尾巴,就可以实施灌胃操作了,其余的操作均和小鼠一样。
大鼠一般灌胃量为1ml/100g体重,因此一般大鼠灌入2ml是可以的。
大鼠的灌胃给药体积一般为5~10ml/kg。
但是药物的浓度是需要自己按照动物实验方法学的方法进行换算:200g大鼠对应70kg人的折算系数为0.018。
二、大鼠腹腔注射腹腔注射是常见的给药方式,尤其是在麻醉时。
常见的麻醉方法均是麻醉药物腹腔注射。
大鼠腹腔注射的方法和小鼠基本相同。
1.大鼠腹腔注射可以用5ml的注射器,配合5.5~7号针头。
2.腹腔注射时右手持注射器,左手的小指和无名指抓住大鼠的尾巴,另外三个手指抓住大鼠的颈部,使大鼠的头部向下。
这样腹腔中的器官就会自然倒向胸部,防止注射器刺入时损伤大肠、小肠等器官。
进针的动作要轻柔,防止刺伤腹部器官。
3.尤其是对于体重较小的大鼠,腹腔注射时针头可以在腹部皮下穿行一小段距离,最好是从腹部一侧进针,穿过腹中线后在腹部的另一侧进入腹腔,注射完药物后,缓缓拔出针头,并轻微旋转针头,防止漏液。
4.大鼠腹腔注射的给药容积一般为5~10ml/kg。
三、大鼠尾静脉注射这也是常见的操作,稍微有点难度,没有指导的话,一开始可能会感觉有点手足无措。
但是可以肯定的说,只要掌握了方法,大鼠的尾静脉注射还是很容易的。
总的来说,大小鼠的尾静脉注射难度相当,熟练后,大鼠应该比小鼠注射更容易,因为大鼠的尾巴较粗,而且血管也较粗,进针的手感比较好找。
但是大鼠年龄增大后,尾部鳞片也较厚,此时尾静脉注射难度会加大,进针点宜选择两个鳞片的间隙,以利于针尖顺利刺入。
操作步骤:1. 首先要固定大鼠,最简单的固定方法就是把大鼠麻醉,然后大鼠躺在那里不动,就可以顺利操作了。
但是我们往往需要多次给药,就是单次给药的话,每只都麻醉的话,也很麻烦,而且还要考虑麻醉对实验结果和动物的影响,因此,有必要找另外的方法固定了。
再有的固定方法就和小鼠类似,做一个圆筒,最好是金属做的,(可以在当地的铁匠铺,或者买白铁铺里面定做)首先是金属比较结实,而且可以用来固定在铁架台上,方便操作。
圆筒的一段有个盖子可以拿下来,盖子中间有个小孔,可以让大鼠的尾巴伸出来(中间的小孔可以用胶布缠一下,防止锐利的边缘割伤大鼠尾巴)。
另外一段可以用金属网的结构,网的形状可以做成子弹头的头端形状。
网状结构可以让光线透近来,方便大鼠钻进圆筒里面。
圆筒的长度约15~20cm,直径约5~8cm,可以做个系列长度和直径的圆筒,适合不同大小的大鼠。
操作的时候,可以把圆筒固定在铁架台上面,有铁丝网的一面稍微向上,拔下另外一头的盖子,抓住大鼠的尾巴,悬空大鼠,让大鼠的头部靠近圆筒,稍微引导一下,大鼠就会钻进圆筒,将大鼠的尾巴穿过盖子中间的小孔,盖上盖子,向外拉直大鼠尾巴,就可以进行下一步操作了。
也有直接利用大鼠笼盖的铁丝网固定大鼠,向上面小鼠固定的方法固定大鼠,那是高手所为,总共只需要一次到两次的静脉注射时可以试用,不推荐使用。
2.固定好大鼠后就是注射了,一般用一次性的5ml的注射器,去除针头,接上5.5号的头皮针,用头皮针穿刺,个人感觉比较方便,而且便于固定针头。
3.注射前首先要让大鼠的血管充盈。
可以采用75%的酒精棉球擦拭的方法或者采用温水浸泡的方法,(一般水浴温度45度左右),大概2分钟就可以让尾部左右二侧静脉充分扩张,用电吹风的热风吹大鼠尾部,这种使静脉扩张的方法不但快而且操作方便,但要控制好吹的方式,不要弄伤动物。
若大鼠的血管很不清楚,推荐采用温水浸泡的方法,水温以不烫手为宜。
温水浸泡2~3分钟后,取出大鼠尾巴,用干棉球擦拭。
等一会儿,待血管充盈后,酒精棉球擦拭后就可以进针了。
若血管还不充盈,可以反复用温水浸泡,切不可冒险注射,除非你手法很熟练,另当别论。
4.大鼠尾部共有四条血管,一般认为左右的两条静脉比较容易注射,多采用这两条静脉进针。
一般要求进针部位靠近大鼠的尾端,这样若注射失败的话,还可以再向上选择进针点。
但是进针部位也不可以太靠下,因为越往下,静脉越细,操作越难,一般以大鼠尾巴下三分之一的位置比较好。
5.最关键的就是进针了。
进针时操作者左手食指和拇指固定住大鼠的尾巴,让大鼠的尾巴在经过拇指后向下弯曲,进针点靠近拇指指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