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塔河油田油气地质特征2

塔河油田油气地质特征2


油砂7.15米,油浸18.39米,油斑6.16米, 油迹0.76米
测井:油气层16.5米,油水同层27米
二、油气勘探成果
T728、S99井区为区域构造低部位背景下的构造型油气藏,而T727、
S102、S108、S98井等钻遇的为大型地层—构造—岩性复合型油气藏。 S
N
S98
S102
S108
T727
5851-5859.39m井段DST测 试 ,折日产液1.15m3 ,折算 日产水12方.结论:水层
沙99井东河砂岩岩芯照片
8 回次取芯,含油粗砂岩
11回次取芯,浅灰色粉-细砂岩,发育浅绿 灰色泥质条纹,无显示
11回次取芯,含稠油中粒石英砂岩
10回次取芯,褐色油浸细粒石英砂岩,发育 粉砂质层纹(无显示)
T
C1kl
S-D
O3
O1-2
三、综合研究成果
塔河油田油藏剖面图(EW)
E
C1kl D3d
T O1
O2+3 O2+3
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储集体以及石炭系海岸潮坪-障壁坝、扇三 角洲相砂岩储集体、三叠系辫状三角洲相砂岩储集体与其上覆盖层 组成较好储盖组合,提供了形成大型复式油田的有利储集空间。
三、综合研究成果
沙76 沙86
位于塔河油田西南部的S76井 于2000年7月18日完钻。 9月 21日对奥陶系底部井段射孔酸 压日产油96方,含水60%。
OO2-33
O 1+2
2002年以来,部署在桑东地区 的沙96、101井相继在奥陶系 获得油气突破,发现9区奥陶
系油气藏
沙96
沙101
对 奥 陶 系 中 统 5700-5782 米 酸 压 , 日 产 凝 析 油 19.2 方,天然气9.2万方。
沙67
S66井( 6mm油嘴 日产油106.8m3 ),
5662 5674
2000年以来又继续向西南扩 大,部署的沙76、86井相继在 奥陶系获得油气突破,发现7
区奥陶系油气藏
2001年3月20日对上部生物 滩(礁)相灰岩孔隙型储 层井段射孔酸压,投产后 日产150多方原油,实现了 新地区、新领域的油气突 破,发现了塔河油田7区。
T728 S109
S99
东河砂岩顶面呈向 南抬升形态
三、综合研究成果
三、综合研究成果 1、塔河油田特征
沉积构造演化
中新生代沉积—第二套区域盖 海西晚期运动—圈闭成藏阶段
层形成及低幅度圈闭形成、次 生油藏成藏阶段
海西晚期运动—主要成藏阶段 石炭系海陆交互相碎屑岩建造—第一套区
域盖层形成
海西早期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型储层形成 志留—泥盆系克拉通内坳陷碎屑岩建造 寒武—奥陶系克拉通盆地台地型碳酸盐岩建造
指示以含水为主,该段上部层段的流 1 体性质无法判断。
5)泵出流体电阻率接近0.4欧姆米 1 (在4869米和5028米),由开泵到
1 稳显定,电示阻率和由0.油2变化气到0.层4欧姆集中在上部。
米,即说明开始时仍反映泥浆的特 征,达到0.4欧姆米时应该受地层 流体性质的影响,而由常规资料可 知:本井的地层水电阻率要比泥浆 低得多,因此,0.4欧姆米的指示 要么反映地层的含烃特征,要么是 仪器异常的结果。
钻时1 50
油气层 差油层
第一回次取芯:5526.47—5533.68米,浅灰褐色 油浸石英细砂岩,见黑褐色原油渗出
东河砂岩段:5526—5605米,厚79米
录井显示:总显示厚度11.73米,
水层
油砂10.9米,油浸1.05米,油斑0.44米, 油迹0.25米
测井:油气层9米,差油气层11.5米
90
S46井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发现井为1996年部署的S46井。 该井于1997年2月6日对奥陶系裸眼井段进行中途测 试,日产原油212.54m3,气14×104m3,首先实现了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气的重大突破。
沙46
1997年相继部署的 S48井,在奥陶系 获得了油气突破。 S48井于5363m进入 奥陶系之后发生严 重漏失,放空 1.5m,于97年10月 26日开井投产, 9mm油嘴日产油 430m3,气 1.4×104m3。发现 了塔河油田3区 、 4区 。
SINOPEC区块
CNPC区块
S99
T728 T727
S102
T707
S86 S108
S98
T453
S101 S96
沙 99 井 石 炭 系 砂 砾 岩 段 + 东 河 砂 岩 段
6 系 统组段 0
0


CAL(in) 16
SP(mV)
深度
100 (m)
GR(API) 150
Vsh
0
1
5775
沙99井石炭系-泥盆系钻井综合成果图
奥陶系碳酸盐岩大型不整合-古岩溶圈闭油藏特征
1)储集层特征 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层主要分布在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 中奥陶统一间房组和中—下奥陶统鹰山组。
塔河地区奥陶系划分对比表
国际方案 中国阶 中国南方阶 岩石地层 原方案 2000
五峰阶
桑塔木组


钱塘江阶 临湘阶

良里塔格组

宝塔阶 艾家山阶
三、综合研究成果
塔河油田地层综合柱状图
地层层序
塔河油田主体-阿克 库勒凸起是在前震旦系变质 岩基底上发育的古生代凸起 ,发育有震旦系至志留系海 相沉积、泥盆系至二叠系海 陆交互相沉积、三叠系至第 四系陆相沉积。
主要目的层为奥陶系
、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
三叠系
0

15
泥盆 上统 东河 0

砂岩
沙99 井— T707 井
塔河油田油藏剖面图(EW)
C1kl D3d
T O1
O2+3
三、综合研究成果
总体上下奥陶统具有由东南往西 北,凝析气→中质油→重质油 。
稠油和重质油区 中质原油区
凝析气区
三、综合研究成果
奥陶系碳酸盐岩大型不整合-古岩溶圈闭油藏特征
沙76 井— LN46


8井 8
三、综合研究成果
塔河油田的基本构架: 奥陶系碳酸盐岩大型不整合-古岩溶圈闭油藏具有大面积连片
不均匀含油特点;其上叠加成带分布的石炭系、三叠系低幅度背斜 及构造—岩性复合型圈闭,由断裂、不整合勾通形成次生油藏。纵 向上具有“复式”成藏组合特征 。
塔河油田油藏剖面图(EW)
灰岩角砾
含油溶洞
T403晶岩溶角砾岩,残留溶洞中含 油
裂缝
T403井高角度构造溶蚀缝,半充填状充满原油
沙47井5443m,构造裂隙
洞穴充填物空隙含油
沿缝合线白云石化形成的 黑色斑块状空隙含油
硅质团块
泥质、方解石充填
三、综合研究成果
奥陶系碳酸盐岩大型不整合-古岩溶圈闭油藏特征
2)油气分布特点
油气层海拔高差最大超过600米,油气主要分布在不整合面以下300米范围内 。纵、横向上不同密度的原油并存是一大特点。
中奥陶统5960米以下 获低产稠油
S94
3月8日测试7mm油嘴 日产稠油75方,密度
1.0017g/cm3
S99
中奥陶统测井过程中 6150米以下获稠油
S102
S92 S96
S91
对中奥陶统5692.5-5722 米酸压测试初产稠油 336方/日。
S101
对 中 奥 陶 统 5700-5782 米 酸压,日产凝析油19.2方, 天然气9.2万方。

系统 段
5842
5850
5900
5919
7
油迹 油浸
8
油斑 油油浸迹 荧光 油迹
9
油浸 油迹 荧光 油油油迹浸斑
10 油迹
油迹 油斑 荧光
11 油荧油迹光迹
荧光 油迹 荧光
12 油迹
油斑
13
油斑
14 油迹
油斑 油斑
15
油迹
油迹
东河砂岩段累计见油迹以上显 示29层,累厚37.83米.
其中:油浸4层,累厚5.09米.油 通斑过本井8M层DT在,进累行的厚测压、1分1析.5、6米.油迹17层,
上奥陶统5627.5-5699.2 m井段中 途测试折算日产油19.91方,气22.2 万 方 。 中 奥 陶 统 日 产 油 36.2 方 , 天 然气26万方。
二、油气勘探成果
位于塔河油田外围的沙94、沙99、沙102等井实钻在6000米以下中奥陶统获工 业油气流或见油气层,从纵向上和平面上扩大了塔河油田的勘探范围。塔河油 田外扩稳步发展。
4区
沙48 沙46
3区
沙7
S47井奥陶系裸眼测 试,7mm油嘴日产原 油109.9m3。
99年又继续向西扩大,部署的沙66、67井相继在 奥陶系获得油气突破,发现6区奥陶系油气藏
在牧场北3号构造上部署的 S67井,奥陶系射孔后酸 压,8mm油嘴初期日产油 432m3,获高产油气流
5491
沙66
5575
90
地深
层度
0
0 5360
5370 巴 楚 组 砂 泥 岩
5380 互 层 段
5390
5400
5410
东 河 塘 5420 组
5430
5440
S108井巴楚组-东河塘组-柯坪塔格组
AC 40
RFOC
0.2
200 0
GR
150
岩性柱
油气 测井 取 显示 解释 芯 0.2
RILM
200 50
SP
RILD
取样等方面的测试作业,可以得出
累厚21.18米 如下几点结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