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治未病的理念和方法

治未病的理念和方法


(三)通,气血畅达,
疏通经络,通利九窍、防病健身。 三、动静适宜,提倡动静结合,形神共养,才能
“形与神俱”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四)正气为本
中医所指的“正气”,是维护人体健康的 脏腑生理功能的动力和抵御病邪的抗病能力。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保养正气,就是保养精、气、神。 肾为先天之本。 脾为后天之本。
未病先防 已病早治 既病防变 瘥后防复
魏文王曾求教于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 谁是医术最好的呢?”扁鹊:“大哥最好,二哥差些,我是三 人中最差的一个。”
扁鹊解释说:“大哥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那时候病 人自己还不觉得有病,但大哥就下药铲除了病根,使他的医术 难以被人认可,所以没有名气,只是在我们家中被推崇备至。 我的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时,症状尚不十分明显,病人也 没有觉得痛苦,二哥就能药到病除,使乡里人都认为二哥只是 治小病很灵。我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严重之时,病人痛苦万 分,病人家属心急如焚。此时,他们看到我在经脉上穿刺,用 针放血,或在患处敷以毒药以毒攻毒,或动大手术直指病灶, 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缓解或很快治愈,所以我名闻天下。”魏王 大悟。
1
精神养生
2
作息养生
3
饮食养生
4
四、常见中医养生方法
5
娱乐养生
6 针灸按摩保健养生
(一)精神养生
1. 清静养生
1
- 少私寡欲;养心敛思
2. 立志养德
2
- 意志坚强与否与健康密切相关 -意志具有统率精神,调和情志,抗邪防
病等作用。
3
3. 修身养性、开朗乐观 - “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
4
4. 调摄情绪 - 情志相胜法 - 如喜伤心者,以恐胜之:举例:范进中举
第九章 治未病的理念和方法
健康管理系 陈燕 Email:chenyan20130601@
第一节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概念
一、中医治未病思想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是故圣人不治已 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 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 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形劳而不倦”
(三)饮食养生
● 饮食养生,又称食疗,是按照中医理论,调整饮食,注 意饮食宜忌,合理地摄取食物,以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 养生方法。 遵循的原则:
一、“谨和五味” 食不可偏,要合理配膳,全面营养; 二、“饮食有节” 不过饱,亦不可过饥,食量适中; 三、饮食卫生,防止并从口入; 四、根据不同情况、不同体质,采用不同的配膳营养。

五味与脏腑相配属。《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夫五味入胃
,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
入肾。”
2)食物的归经不同,对脏腑的滋养状况不同:

茶入肝经,粳米入脾、胃经,梨入肺经,黑豆入肾经等。
3)根据气血阴阳失调的情况:
阳虚:可用羊肉、狗肉、牛肉、核桃仁、韭菜、干姜等甘温、 辛热的食物温补阳气。
(五)辨证施养
是从辨证分析的角度,通过观察个体的反应 状态和体质差异,充分考虑个体所在的时间和地 域的不同,进行个体化的养生保健治疗。
辨证施养的突出环节就是因时(不同季节) 、因人(体质、性别、年龄)、因地(地域)制 宜。
你能想到中医养生技术有哪些?
你能想到中医养生技术有哪些?
第二节 传统养生方法和技能
《素问.上古天真论》:“ 女子七岁,肾气盛, 齿更,发长;二七 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 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 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 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 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 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 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 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 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 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 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 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
阴阳与24节气
四季养生总则: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二)形神共养
养生以保持健康、延年益寿为目的。 中医的四维健康观
健康的四个维度:
第一维度:躯体健康 第二维度:躯体健康、心理健康 第三维度: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 第四维度: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
一、形与神俱的健康标准
(三)饮食养生
饮食养生的作用
一、滋养调整作用 《难经》:“人赖饮食以生,五谷之味,熏肤 ,充身,泽毛。”。《寿亲养老新书》:“主身者 神,养气者精,益精者气,资气者食。食者生民之 天,活人之本也”:提示:精、气、神不足时可通 过饮食来滋养。药补不如食补。
食补方法:
1)根据食物的五味不同,对五脏的营养作用有所不同:
中医养生学将健康形象地概括为“形与神俱”。
形体生理健康的特征
1.眼睛有神
7.牙齿坚固
2.呼吸微徐
8.双耳聪敏
3.二便正常
9.腰腿灵便
4.脉象缓匀
10.声音洪亮
5.形体壮实
11.须发润泽
6.面色红润
12.食欲正常
二、形与神俱的健康标准 精神心理健康的特征
1.精神愉快 2.记忆良好:肾藏精、精生髓,“脑为髓之海”。 3.心态平和 4.适应良好 5.道德高尚
二、中医养生理论的基本知识
(一)天人合一
人在天地之间,宇宙之中,所有的生命 活动都与大自然息息相关。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人身是个小天地, 人与自然界是个大天地,它们都相通相应。
不论是季节气候,昼夜晨昏,还是日月运 行,地理环境,各种变化都会对人体的生理、 病理产生影响,从而直接影响到人的情志、 气血、脏腑以及疾病的发生。
阴虚:可用甲鱼、银耳、黑木耳、枸杞子、桑葚等甘凉、咸寒 的食物滋阴生津;
(二)作息养生
● “作息”即指劳作和休息。 ● 作息养生就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顺应自然变化的
规律,合理安排日常生活、作息时间,使之有益于身 心的养生方法。
1.和谐自然
2.起居有常
3.劳逸适度
气候环境 地理环境 居住环境
• 合理作息的作用 •作息失常的危害 •科学的作息节度
• 以“常欲小劳”适 可而止为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