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生态综合治理PPP项目实施方案2017年9月目录编制原则和编制依据 (1)1、项目概况 (4)1.1项目名称 (4)1.2实施机构 (4)1.3项目背景 (4)1.4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4)1.5总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5)2、运作方式 (6)2.1基本原则 (6)2.2运作模式 (6)2.3采用PPP模式的必要性 (7)2.4采用PPP模式的可行性 (8)2.5项目结构 (13)2.6项目的运作流程 (14)3、交易结构 (17)3.1股权结构 (17)3.2投融资结构 (17)3.3回报机制 (18)3.4相关配套安排 (19)4、采购方式 (20)4.1采购人 (20)4.2采购方式 (20)4.3社会投资人的资格条件 (20)4.4投标保证金 (22)4.5采购标的 (23)4.6投标文件评标原则和标准 (25)5、可行性缺口补助测算 (26)5.1运营期收入 (26)5.2可行性缺口补助计算和调整 (27)5.3服务费测算 (29)6、风险分配基本框架 (31)6.1风险识别 (31)6.2风险评估 (31)6.3风险分配 (31)6.4项目风险应对措施 (33)7、合同体系 (37)8、PPP项目协议主要条款 (38)8.1PPP协议期限 (38)8.2土地使用权 (38)8.3项目工程建设 (38)8.4权利义务边界 (39)8.5竣工验收与审计 (41)8.6维护内容 (42)8.7服务费支付与调整 (42)8.8绩效考核 (43)8.9履约保障 (44)8.10保险 (48)8.11一般补偿 (49)8.12临时接管 (49)8.13项目设施移交 (50)8.14提前终止及补偿 (50)8.15转让与担保 (51)8.16应急处置 (51)8.17合同变更 (51)9、合资经营合同关键条款 (52)9.1项目出资和股权比例 (52)9.2股权转让 (52)9.3权益处置 (52)9.4董事会 (52)9.5经营管理机构 (52)9.6监事会 (53)10、监管架构 (54)10.1履约监管 (54)10.2行政监管 (54)10.3公众监管 (54)11、下一步工作建议 (55)附件1:物有所值评价 (56)附件2:财政可承受能力论证 (57)附件3:绩效考核细则 (58)编制原则和编制依据一、基本原则为了确保本项目的成功运作和目标的实现,在实施方案编制过程中,遵循如下原则:1、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2、项目实施过程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3、保护国家、职工、债权人和其他各方合法权益;4、发挥社会资本融资、专业、技术和管理优势,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效率;5、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府与社会资本协商合作;6、保护社会资本合法权益,保证特许经营持续性和稳定性;7、兼顾经营性和公益性平衡,维护公共利益;8、理顺政企关系,完善特许经营制度的原则。
二、编制依据1、《财政发改人行银监会关于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的通知》(财预〔2012〕463号)2、《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60号)3、《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5〕42号)4、《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发改投资〔2014〕2724号)5、《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六部委令第25号)6、《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切实做好传统基础设施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有关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16〕1744号)7、《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传统基础设施领域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工作导则的通知》(发改投资〔2016〕2231号)8、《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发布首批基础设施等领域鼓励社会投资项目的通知》(发改基础〔2014〕981号)9、《财政部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财金〔2014〕76号)10、《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的通知》(财金〔2014〕113号)11、《财政部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深入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工作的通知》(财金〔2016〕90号)12、《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金〔2016〕92号)13、《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指引的通知》(财金〔2015〕21号)14、《财政部关于印发PPP物有所值评价指引(试行)的通知》(财金〔2015〕167号)15、《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政府采购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库〔2014〕215号)16、《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实施意见》(陕政办发〔2015〕81号)17、《水环境生态综合治理PPP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项目概况1.1项目名称水环境生态综合治理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或“项目”)。
1.2实施机构某某县政府(以下简称“县政府”)授权某某县水利局(以下简称“县水利局”)作为本项目的实施机构,通过法定程序选择社会投资人。
本项目需由政府方选定《合资经营合同》的签约主体,并由政府指定的出资机构和选定的社会投资人依法在某某县注册成立项目公司(简称“SPV”,即PPP项目公司)。
SPV公司负责本项目的设计、融资、建设、运营、移交等工作。
1.3项目背景近年来,汉江流域生态治理工作在某某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落实了绿色某某、生态某某核心理念,各级有关部门积极行动,工作扎实,呈现出强力攻坚、规模治理、点面共进、精品迭出的突出特点,成效显著。
但是,取得的这些成绩与中、省的要求和丹江所处环境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
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一是项目建设资金不足。
二是项目后期运行管护难度大。
在此背景下,水环境生态综合治理项目被提上日程。
1.4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本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沿江绿带工程、新建航空小镇沿江绿带工程、新建褒河湿地公园工程19万平米、新建县城至汉江漂流下码头部分两岸亮化、新建亲水广场1处、新建入河口湿地公园10万平米、新建生态防洪堤工程等内容。
1.5总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本项目总合作期为17年,建设期2年运营期15年。
本项目总投资67630万元,包括建设总投资64467万元,建设期利息3163万元。
2、运作方式2.1基本原则为了确保本项目的成功运作和目标的实现,在运作过程中须贯彻以下原则:(1)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2)项目实施过程坚持“公平、公正、公开”;(3)保护国家、职工、债权人和其他各方合法权益;(4)发挥社会资本融资、专业、技术和管理优势,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效率;(5)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府与社会资本协商合作;(6)保护社会资本合法权益,保证项目运行持续性和稳定性;(7)兼顾经济性和公益性平衡,维护公共利益;(8)理顺政企关系。
2.2运作模式本项目采用PPP模式运作。
具体采用DBFOT模式,即“设计、建设、融资、运营、移交一体化”的运作方式,由政府方代表和社会资本共同成立项目公司,由项目公司负责水环境生态综合治理项目的设计、建设、融资、运营、维护等。
在经营期内,项目公司收益一部分通过水上乐园、绿道驿站等获得市场化经营性收益,另一部分由政府承担部分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故本项目回报机制为可行性缺口补助模式。
经营期满后,项目公司将本项目无偿移交给某某县水利局或政府指定机构。
2.3采用PPP模式的必要性为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2014年以来国家陆续颁布了一系列与PPP模式相关的政策性文件。
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客观需要,是构建现代财政制度的内在要求。
具体体现在:(1)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盘活社会存量资本,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拓展企业发展空间,提升经济增长动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2)能够将政府的发展规划、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与社会资本的管理效率、技术创新动力有机结合,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过度参与,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与效率;(3)有利于确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促进简政放权,更好地实现政府职能转变;(4)有利于创新投融资机制,拓宽社会资本投资渠道,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5)有利于推动各类资本相互融合、优势互补,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6)有利于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为改善和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质量,增强公共基础设施可持续运行的效率和能力,提高经济效益,盘活存量资产,激活社会资本,将政府优势和社会资本金融优势结合,合理化解政府债务,降低政府财政压力,满足某某县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到某某县的基础设施建设中。
同时,当前财政资金难以满足建设需求。
该项目属于水利基础设施事业,有部分收益性点,为准经营性项目。
如果通过银行筹措资金的借款期限较短,在还款期限内某某县财政将承担巨大的资金压力。
通过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水环境生态综合治理项目,政府无需在项目建设初期支出巨额资金,通过拉长支付期限,可以平滑财政支出,缓解政府在短期内对水系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资压力,加快改善丹江两岸的生态面貌。
因此本项目建设采用PPP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2.4采用PPP模式的可行性一、采用PPP模式的政策环境比较成熟。
国家及其各部委相继出台有关鼓励和允许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的政策,如《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60号)。
目前,全国正在全面推广和规范PPP模式。
国家发改委《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发改投资〔2014〕2724号)第三条,“PPP模式主要适用于政府负有提供责任又适宜市场化运作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类项目。
燃气、供电、供水、供热及污水处理等市政设施,公路、铁路、机场、城市轨道交通等交通设施,医疗、旅游、教育培训、健康养老等公共服务项目,以及水利、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等项目均可推行PPP模式”。
《关于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的实施意见》(发改农经〔2015〕488号)第一条,“对新建项目,要建立健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机制,鼓励社会资本以特许经营、参股控股等多种形式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
为本项目的运作提供了较为成熟的政策环境。
二、有众多的社会资本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有运作PPP项目的经验。
近年来国内有众多社会资本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中,市场已经培育发展起来。
这些投资人不仅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同时拥有相关项目经验,可为本项目提供丰富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