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敕勒歌》PPT课件

《敕勒歌》PPT课件


初中语文教学参考书上有这样的注释:《敕勒歌》是“斛律金从高欢攻周玉壁在 东魏孝静帝武定四年(公元546年)所唱。”那其实是另外一回事。
北魏王朝统一敕勒后,利用敕勒人进攻南朝,敕勒人民为此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和 斗争。敕勒人不愿南下打仗,多次举行起义,但屡被北魏统治者镇压。以后北魏势力 渐弱,到公元534年,分裂成西魏、东魏,以后又出现北齐、北周等国。高欢政权依 靠并州六镇的流民起家,后投靠鲜卑贵族。为表示忠诚鲜卑贵族,宣称自己是鲜卑人, 甚至在公开场合对军队用鲜卑语讲话(见《中国通史》第二册)。以后又发展到以武 力挟持魏孝武帝。高欢自公元532年进入洛阳至公元547年死,前后十六年的经营, 基本具备了灭东魏立北齐的条件。公元546年,高欢率兵攻打周玉壁,士卒死者十四 五、恚愤疾发。周王下令曰:“高欢鼠子,亲犯玉壁。剑弩一发,元凶自毙。”高欢 闻听,“勉坐以安士众,悉引诸贵,使解律金唱《敕勒歌》,自己和之。”以鼓舞士 气。
公元五世纪中叶(公元452——465年),北魏文成帝拓跋睿视察漠南。当时敕勒 人用“五部高车合聚祭天,众至数万大会走马杀牲,游统歌吟忻忻。其俗称自前世以 来,无盛于此。“真是敕勒民族历史上的空前盛况。漠南地区因为主要是敕勒人聚居 的地方,故称这一带为“敕勒川”。当时流传的这首敕勒民歌,就是漠南一带畜牧业 兴旺发达的景象,也是敕勒人民勤劳豪放性格的真实写照。
化。敕勒人民对漠南地区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也起过重要作用。敕勒民族又是一个富
有光荣传统的民族,五世纪末、六世纪初,他们对北魏王朝的反动统冶和柔然贵族的
掠夺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写下了光辉灿烂的历史篇章。

11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12
翻译
敕勒人生活的原野在阴山下。这里 的天幕象帐篷一样笼罩着辽阔的大 地。苍天是浩渺无边,草原一望无 际,每当风儿吹来、草儿低伏时, 就露出一群群肥壮的牛羊。
1这首民歌写了那些景物?作者站在什 么位置? 山,天,原野,风,牛羊。原野之 中。)
17
2、诗中为什么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 上下一片?在这样的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 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突出草原的浩瀚苍茫的自然特征。“见牛羊”句暗示了人 的存在。
油然涌起一种生机感、喜悦感、悠然自在感。
2
辽阔旷野,茫茫草原,不知激起多少人美 好的向往和想象,那空旷的土地、洁白的 浮云、嘹亮的牧歌,处处充满浓郁的魅力。
3
4
5
6
7
8
作品简介
《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民歌,选自宋代郭 茂倩编写的《乐府诗集-杂歌谣辞》。这首诗 内容歌唱草原的辽阔 和牛羊的繁盛,写出了 西北大草原的特殊景色。
18
中心思想
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满眼青绿,无边无际的 延伸开去,只有那同样辽阔的天宇,如同蒙古包 一般从四面低垂下来,罩住浩瀚的草原。在苍苍 茫茫的天地之间,风吹拂着丰茂的草原。时而在 这里,时而在那里,露出遍地散布的牛群和羊群。 寥寥几句就十分生动地勾勒出草原独特的壮丽景 象,反映了敕勒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 对家乡的热爱
19
课后练习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敕勒( )( ) 穹庐( ) 笼盖( ) 见牛羊( )
3、《敕勒歌》选自
,是
时期北方
族的一首
(体裁)。诗歌表达了草原牧民
的情感。同时,也表现了草原牧民们
的生活景象。
20
理解运用
蒙古人 腾格尔
洁白的毡房炊烟升起 我出生在牧人家里 辽阔的草原 是哺育我成长的摇篮 养 育我的这片土地 当我身躯一样爱惜 沐浴我的那江河水 母亲的乳汁一样甘甜 这就是蒙古人 热爱故乡的人
14
生字:穹q( ióng )庐l(ǘ ) 见x(iàn )
15
整体感悟:
诵读诗歌并思考: 1、诗中写了哪些内容? (位置、景色、生活) 2、划分层次。
第一层:写地理位置。 第二层:写草原的天空的壮阔、苍茫。 第三层:描绘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 再读诗歌,体会情感,读出重音。
16
问题探究
9
背景资料
敕勒族,古代少数民族,今维吾尔族 的主要族源,南北朝时期居住在朔州 (今山西省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南部) 一带)。这个民族在北方辽阔的草原 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住 随时可以搬动的“穹庐”(今俗称 “蒙古包”)。
10
公元42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派左仆射安原将军率部将一万余骑进军贝加尔湖。这 一仗,使东部敕勒人十万多人归服北魏,拓跋焘最后完成统一敕勒各部于北魏的伟业。 北魏王朝将新归服的贝加尔部落十万多人迁至漠南一带。这几十万敕勒人民由于共同 辛勤劳动,使漠南一带畜牧业有较大发展,农业也有较大发展,使漠南出现一派兴旺 景象。
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洁白的/毡房/炊烟/升起
B、养育/我的/这片/土地
C、当我身躯/一样/爱惜
D、沐浴/我的/那江/河水
5、歌词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是(
13
三·朗读课文
1.示范朗读,学生听读,注意节奏,情感。 2.指导朗读:朗读时应注意什么?(音调的高低,
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 3.跟读:播放示范朗读,学生小声跟读两遍,体
会诗歌的韵律。 4.自由朗读: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以低声吟唱,
注意朗读要求,模仿示范朗读把诗歌读通,读懂。 5.汇报朗读。
如果按此注释,则根本看不出敕勒歌产生的积极背景,也无法正确理解敕勒民族 兴旺发达和他们豪放的性格。何况高欢他们唱敕勒歌的目的是为了鼓舞士气。语文教 学参考书应将这段历史写清楚,使青少年了解这段历史。
敕勒人民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智慧,开拓了我国最北部的广阔疆域,对祖国的历史作
出了贡献。他们创建了东自贝加尔湖、西至阿尔泰山和塔尔巴哈台一带的古代草原文
9.敕勒歌
北朝民歌
1
一·导入新课
一曲《天堂》唱尽了游牧民族对家乡 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同样在古代也 流传着一首明朗豪爽的草原民歌,它更 是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唱 出了敕勒人对养育他们的大草原,对游 牧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直到今天它的 旋律依旧 让人为之陶醉。今天我们共 同来学习《敕勒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