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某五星级酒店施工组织设计(创鲁班奖)

浙江省某五星级酒店施工组织设计(创鲁班奖)

目录第1章工程概况 (7)1.1 工程总体概况 (7)1.2 地理环境及地质情况 (8)1.3 编织依据 (9)第2章建筑概况 (11)2.1 建筑设计情况: (11)2.1.1 建筑基本概况: (11)2.1.2 墙体建筑设计概况: (11)2.1.3 地下室防水建筑设计概况 (12)2.1.4 屋面建筑设计概况 (12)2.1.5 节能建筑设计概况 (13)2.1.6 地下室人防建筑设计概况 (13)2.1.7 防火建筑设计概况 (15)2.1.8 其它建筑设计概况 (16)2.2 结构设计概况 (16)2.2.1 自然条件 (16)2.2.2 工程结构概况 (16)2.2.3 混凝土强度 (17)第3章总体施工部署 (19)3.1 施工管理组织机构 (19)3.1.1 施工管理机构职能 (19)3.1.2 派驻现场的管理人员的专业、数量及管理经验 (23)3.2 宏观部署管理 (24)3.2.1 总承包管理体系 (24)3.2.2 工程项目公共关系处理 (29)3.3 本工程的特点、难点分析 (30)3.3.1 施工部署难点及特点: (30)3.3.2 现场平面布置: (30)3.3.3 工程定位及放样: (32)3.3.5 防水防渗保温: (32)3.3.6 外悬挑脚手架 (33)3.3.7 模板高支模架 (33)3.3.8 预应力张拉工程 (33)第4章施工总进度计划 (34)4.1 工期目标: (34)4.2 分阶段施工顺序 (36)4.3 具体安排 (38)第5章总体施工准备及主要资源配置计划 (39)5.1 劳动力准备及配置计划 (39)5.1.1 施工操作人员 (39)5.1.2 劳动力投入计划 (39)5.2 机械设备准备及配置计划 (40)5.2.1 基本原则 (40)5.2.2 垂直运输设施 (41)5.2.3 测量定位仪器 (42)5.2.4 检验仪器 (42)5.2.5 其他机械设备准备 (42)5.3 施工物资准备及配置计划 (42)5.3.1 材料的准备原则 (42)5.3.2 主要周转材料的准备及配置 (43)5.3.3 主要材料的堆放及储备要求 (44)5.4 施工技术准备 (44)第6章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46)6.1 总平面布置原则 (46)6.2 施工现场视频监控系统 (46)6.2.1 系统目的 (46)6.2.2 系统概述 (47)6.2.3 系统要点 (47)6.2.4 施工围墙布置 (48)6.2.6 临时道路和施工场地 (48)6.2.7 临时设施设置及材料堆场 (48)6.3 施工用电 (49)6.3.1 施工供电原则 (49)6.3.2 现场施工配电 (49)6.4 施工及消防用水 (50)6.5 临时排水、排污布置 (50)第7章施工方案 (53)7.1 关键部位的施工方案 (53)7.1.1 施工测量 (53)7.1.2 地下室底板混凝土 (57)7.1.3 防渗漏的技术措施 (57)7.1.4 支模架施工 (60)7.1.5 脚手架施工 (66)7.1.6 塔吊施工 (68)7.2 结构工程施工方案 (70)7.2.1 结构概况: (70)7.2.2 基坑回填 (87)7.2.3 ±0.000以下工程施工顺序 (88)7.2.4 上部主体结构工程施工顺序 (88)7.2.5 模板工程 (89)7.2.6 钢筋工程 (94)7.2.7 混凝土工程 (99)7.2.8 砌筑工程 (102)7.2.9 脚手架工程 (105)7.2.10 地下室和屋面防水、保温工程施工 (107)7.3 装饰装修施工方案 (114)7.3.1 概述 (114)7.3.2 装饰工程施工部署 (114)7.3.3 木门、铝合金门窗、防火门等安装 (115)7.3.5 内外墙装修 (123)7.4 安装工程施工 (129)7.4.1 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设备及管道安装 (129)7.4.2 室内给水管道安装 (130)7.4.3 室内排水管道安装 (131)7.4.4 室内消防给水管道安装 (131)7.4.5 电缆桥架安装和桥架内电缆敷设 (133)7.4.6 空调水系统管道安装 (133)第8章季节性施工技术措施 (135)第9章创优质量保证措施 (137)9.1 质量保证措施的设想 (138)9.2 质量标准 (138)9.3 工程质量目标 (139)9.4 质量目标管理网络及质量保证运行图 (140)9.4.1 质量目标管理网络 (140)9.4.2 质量保证体系运行图 (141)9.4.3 项目质量过程控制 (141)9.4.4 确保质量目标的质量检测方法及检测仪的配备 (144)9.4.5 质量否决权制度及“三检”制度 (145)9.4.6 加大质监力度实行质量反馈制度 (146)9.4.7 质量改进制度 (146)9.4.8 修订和完善质量计划的方法 (146)9.5 质量通病的控制及预防: (146)9.5.1 钢筋工程 (146)9.5.2 模板工程 (147)9.5.3 混凝土工程 (148)9.5.4 粉刷工程 (149)9.6 进度保证措施 (150)9.6.1 工期目标: (150)9.6.2 工期保证措施: (151)10.1 安全保证措施: (154)10.1.1 安全管理制度: (154)10.1.2 脚手架等使用安全防护 (155)10.1.3 井字架的安全防护: (155)10.1.4 高处作业安全防护: (155)10.1.5 “三宝”“四口”防护: (156)10.1.6 临时用电安全防护: (156)10.1.7 施工机具安全防护: (157)10.1.8 使用安全色和安全标志: (158)10.2 消防保证措施 (158)10.3 危险源分析及应急预案 (158)第11章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64)第12章环境保证措施 (167)12.1 环境保护组织管理 (167)12.2 环境保护工作制度 (167)12.3 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167)12.3.1 防止对大气污染 (167)12.3.2 噪音控制 (168)12.3.3 粉尘污染防治管理 (168)12.3.4 固体废弃物管理 (169)12.3.5 油品物资管理 (169)12.3.6 化学品和危险品管理 (170)12.3.7 施工期间维持周围居民正常的生活措施: (171)12.3.8 周边管线、绿化保护措施 (171)12.4 季节性环境保护措施 (172)12.4.1 夏季环境保护措施 (172)12.4.2 雨季环境保护措施 (172)12.4.3 冬季环境保护措施 (173)12.4.4 台风季节环境保护措施 (173)第13章降低工程成本措施 (174)第15章**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177)*****酒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第1章工程概况1.1工程总体概况◆工程名称:*****酒店工程◆工程地点:玉环县三合潭路与城中路转角西侧(原玉环县洛克啤酒厂地块)◆建设单位:***大酒店有限公司◆设计单位:浙江**大学建筑规划设计院◆勘察单位:***工程勘察院◆监理单位:浙江***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施工单位:****集团有限公司◆建设规模:总建筑面积约106403平方米,其中地下室约21860平方米,最高26层。

◆质量标准:浙江省“****”优质工程◆工期要求:工期为800天(日历天)◆施工内容:本工程施工内容为业主单位提供的施工图纸所包含的土建和安装工程(包括消防水、消防电)工程,其他专业工程(包括幕墙、智能化、花岗岩地面等),设备(包括电梯、变压器、地下室气体灭火等)。

具体见下图:1.2地理环境及地质情况本工程场地位于玉环县三合潭路与城中路转角西侧,原玉环县洛克啤酒厂地块。

场地地貌类型为山脚,山外侧为滨海相沉积层和河流相冲积层,基岩为上侏罗统火山岩。

地质情况较复杂,山脚与山坡地段最大高差达17米。

◆气象概况:拟建场地位于台州东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水充沛。

测区年平均气温17.3℃,极端最高气温36℃,极端最低气温-6.6℃;多年平均降雨量1649.6mm,最大降雨量2804.3mm,最小年平均降雨量902.5mm,每年平均降雨天数169.2天,雨季主要集中在3~4月春雨期和5~6月梅雨期,7~8月炎热少雨,受台风影响频繁,常遇台风在邻近沿海登陆,出现狂风暴雨,水位猛涨,酿成洪涝灾害,87%的降雨量集中在5~10月。

◆地质情况:场地勘探深度范围内第四纪地层主要为全新世滨海相沉积层和晚更新世河流相冲积层、第四纪残-坡积层及上侏罗统凝灰岩风化层。

根据本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岩土层主要由素填土、淤泥、圆砾、砾砂及风化岩层等组成,按其成因类型、物质组分及物理力学性质,场地地基土由上至下依序分6层,6层具体土质分述如下:1.素填土灰褐色,松散~稍密。

物质组分主要由块石、碎石组成,块石大小不一,大者50cm 以上,硬质物含量占60%以上,填入时间十年以上,为老房基及场地平整填土。

上部存有混凝土块、砖块等建筑垃圾。

场地北侧山坡地段缺失。

层厚0.60~5.20米。

2.淤泥灰色,流塑。

物质组分主要为粉粒,粘粒。

干强度中等,高压缩性,中等韧性,切面光滑,局部夹粘土、淤泥质粘土。

另外,该层含有少量粉细砂及微量贝壳碎屑。

主要分布于场地中南部,层顶埋深1.20~4.70米,层厚0.70~8.20米。

3.圆砾灰色、灰黄色,稍密。

物质组分主要为砾、砂及粉粘粒(淤泥质粘土)。

砾呈浑圆状、次棱角状,砾径大小不一,成分为凝灰岩,强-中风化。

平均含量:40-60mm占2.1%,20-40mm占18.1%,10-20mm占23.0%,2-10mm占14.5%;充填物砂粒占26.3%,粉粘粒占16.0%。

该层局部夹砾砂,各组分含量不均匀,力学性质具有较大离散性,总体强度较低。

主要分布于场地中南部,层顶埋深3.40~11.50米,最小厚度0.60米,控制最大层厚≤6.70米。

4.砾砂(残坡积土)黄色,稍密~中密。

为残坡积土,砾呈棱角状、次棱角状,砾径大小不一,一般2-10mm,大者20-40mm,成分为凝灰岩,平均含量20-40mm占10.0%,10-20mm占13.1%,2-10mm 占12.2%;粉粘粒占16.8%,余者为砂,砾呈强-中风化。

该层局部为混合土,力学性质具有较大离散性,局部强度较低。

仅分布于场地北侧山坡地可作为高层建筑物桩基础持力层。

5.强风化凝灰岩灰黄色,强风化。

物质组分主要为晶屑、玻屑、火山灰,凝灰结构。

晶玻屑多已蚀变,风化裂隙发育;岩芯较破碎,多呈碎块或短柱状。

场地南侧地下室边线部位钻孔未揭露至该层,层顶埋深0.60~12.50米,厚度0.40~1.90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