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铁9号线深化设计中BIM应用1工程概况
深圳地铁9号线(见图1)西起南山区红树湾站,东至罗湖区文锦站,经过南山区、福田区、罗湖区。
线路全长约为25.38km,共设22座车站,全部为地下车站和线路。
本项目机电安装工程涵盖轨道工程、常规机电、装饰装修、通信系统、信号系统、供电系统、综合监控系统、安防及门禁系统等多个专业。
图1深圳地铁9号线工程线路示意图
2BIM技术简介
BIM即建筑信息模型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
它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5个特点。
利用三维建模技术,把整个工程的三维数字模型建造出来,制作出一个只存在于电脑里面的数字工程模型,然后通过向这个模型中添加工程的所有相关信息,形成一个工程信息数据库。
利用BIM技术实现不同专业设计之间的信息共享,实现设计碰撞检测、能耗分析、成本预测等。
用于施工及管理实现动态、集成和可视化的施工管理并实现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工程进度、人力、材料、设备、成本和场地布置的动态集成管理及施工过程的可视化模拟。
BIM技术涵盖的范围见图2。
图2BIM技术涵盖的范围
3BIM应用管理机制的建立
深圳地铁9号线工程深化设计工作,利用现有的资源及组织架构,对本次深化设计工作BIM建模流程规范化。
深化设计工作流程见图3。
BIM建模工作流程见图4。
图3深化设计工作流程
图4BIM建模工作流程
在拿到设计院提供的送审版图纸及设计资料后,深化设计人员应熟悉设计内容,领会设计意图。
组织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交底,对图纸表达不详尽或者不明白的地方进行归纳整理,并及时向设计单位进行提交,经设计答疑确认后,进行下一步深化工作。
通过各方面比选,本次深圳地铁9号线采用Autodesk公司的Revit软件进行建模。
1)根据土建专业图纸完成初步土建模型(见图5),之后根据土建施工完成后的结构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修正,为后续的机电模型搭建工作打下基础。
2)机电建模工作根据各专业图纸进行建模,在车站土建模型内完成各专业设备、材料、管道的整合,形成车站整合模型,并进行第1次管线碰撞分析,统计出“差、错、漏、碰”等问题的错误清单,确认并提交图纸会审会议讨论优化决策。
将图纸会审会议中决策的设计优化修改反映在车站整合模型中,经第2次碰撞分析验证无误后,形成车站施工设计模型(见图6)。
图5车站土建模型
图6车站机电整合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