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的化学修饰.ppt
6. 10% SDS
取10g SDS,加水至100 ml,完全溶解后室温保存。
7. 10%过硫酸铵溶液(AP)
临用前现配。
20
8.染色液(0.25% R-250、50%甲醇、7%乙酸)
考马斯亮蓝R-250 2.5 g、 甲醇(可用无水乙醇代替) 500 ml、70 ml冰乙酸, 溶解后补足水至总体积1000 ml。
• 0.5 mol /L Tris-HCl浓缩胶缓冲液pH6.8 (4x)
取5.98 g Tris,用1N HCl调至pH6.8,加水至 100 ml,4℃保存。
19
5. 电极缓冲液(pH 8.3)
取 14.49 g甘氨酸,3.02 g Tris,加100 ml 10%SDS,加水至1 升,4℃保存。
7
8
SDS的作用原理
SDS是一种阴离子去污剂,能够与蛋白 质结合,破坏蛋白质分子之间以及与其它物 质分子之间的非共价键,使蛋白质变性而改 变原有的空间构象。
9
蛋白质分子一经结合了一定量的SDS阴离子, 所带负电荷的量远远超过了它原有电荷量,从而 消除了不同种类蛋白质间电荷的差异。
并且由于分子量越大的蛋白质结合的SDS越 多,所带负电荷也越多,这就使各蛋白质-SDS 复合物的电荷密度趋于一致。
▼样品浓缩效应
A. 分离胶的阻力(孔径小),浓缩作用 B. 缓冲液离子成分的不同 [(甘氨酸离子 (慢)氯离子(快)],压缩作用 C .浓缩胶与分离胶之间pH值差(分离胶pH高,
调节慢离子的迁移率)
15
▼分子筛效应 大分子运动慢,小分子运动快
▼电荷效应 带电荷多的运动快,带电荷少的运动慢
16
【器材】
蛋白质分子量测定
1
蛋白质性质鉴定
蛋白质分析鉴定是蛋白质研究中的一个最基本技术, 是确定蛋白质产品的是与非的问题,尤其是在研究新的蛋 白质组分时显得更重要。研究一个新的蛋白质首先要从它 的基本性质作为突破口,然后根据它的基本性质进行分离 纯化,最终用纯品对其进行分析鉴定。如果对蛋白质的基 本性质尚未搞清楚,工作起来将会困难重重。因此,蛋白 质研究技术主要是对蛋白质的基本性质的进行分析鉴定。
26
【电泳】
在100 V的电压下电泳,当样品全部 进入分离胶时,加大电压至100 V,当溴 酚蓝达到胶底部,关闭电源。
27
【染色】
从电泳装置上卸下玻板,小心橇开玻 板取出凝胶,放入染色液中染色30 min。
2
蛋白质鉴定的主要参数
蛋白质分子是非常复杂的生物大分子,能代表其特征参 数很多.但在普通实验室能够进行测定的、最常用的参数,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蛋白质的质量鉴定(分子量) (2)蛋白质带电性鉴定(等电点) (3)蛋白质结构鉴定(一、二级结构、晶体、肽谱、NC-末端) (4)蛋白质生物学功能鉴定(生物活性、比活、酶促动力学) (5)免疫学鉴定(抗原-抗体反应、酶联免疫反应)
11.TEMED(四甲基乙二胺)
Tetramethylethylenediamine
22
分离胶的浓度
12%
重蒸水 /ml
3.35
1.5M Tris-HCl(pH8.8) /ml 2.5
10%SDS /ml
0.1
凝胶贮备液(Acr/Bis) /ml
4.0
10%过硫酸铵 /μl
50
TEMED/μl(最后加,防烧杯中聚合) 5
电泳仪、 垂直板电泳槽、 进样器、 乳头吸管、 50 ml小烧杯
17
【试剂】 1.标准蛋白质:
18Βιβλιοθήκη • 30%丙烯酰胺溶液丙烯酰胺29.2 g, 甲叉双丙烯酰胺0.8 g, 加水至100 ml,棕色瓶4℃保存。
• 1.5 mol /L Tris-Hcl分离胶缓冲液pH8.8(4x)
取18.15 g Tris, 用1M HCl调pH至 8.8,加水 至100 ml,4℃保存
总体积 /ml
10ml
浓缩胶的浓度 5%
重蒸水/ml
2.92
0.5M Tis-HCl(pH6.8)/ml 1.25
10%SDS /ml
0.05
凝胶贮备液(Acr/Bis) /ml 0.8
10%过硫酸铵 /μl
25
TEMED /μl
5
总体积 /ml
5ml
23
24
灌胶时要注意
催化剂不能加多了,加完催化剂要充分混匀, 且立即灌胶,
3
4
SDS-PAGE 凝胶过滤层析 质谱 核磁共振
5
一、SDS-PAGE 测定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
6
【基本原理】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具有较高分辨率, 用它分离、检测蛋白质混合样品,主要是根 据各蛋白质各组分的电泳迁移率的不同。
这种迁移率的不同,就蛋白质分子本身 而言,主要与其所带净电荷以及分子量和形 状有关。
10
同时,不同蛋白质的SDS复合物形状也相 似,均是长椭圆状。
因此,在电泳过程中,迁移率仅取决于蛋 白质-SDS复合物的大小,也可以说是取决于蛋 白质分子量的大小,而与蛋白质原来所带电荷 量无关。
11
当SDS的总量为蛋白量的3~10倍且SDS 单位浓度大于1 mol/L时,这两者的结合是定 量的,大约每克蛋白质可结合1.4克SDS。
12
组成
该电泳系统由两层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组成 上层胶:浓缩胶(stacking or concentration gel)
浓 度 2-5%,缓冲液pH值为6.8 下层胶:分离胶(seperation or resolving gel)
浓 度 5-20%,缓冲液pH值为8.3
13
14
特点
具有很高的分辨力,这是因为它具有以下三种效应:
9.脱色液(30%甲醇、7%乙酸)
甲醇(可用无水乙醇代替) 300 ml,冰乙酸70 ml, 补足水至1000 ml。
21
10.样品缓冲液(2x)
H2O 2.4 ml,浓缩胶缓冲液1.0 ml、甘油0.8 ml、10% SDS 3.2 ml,b-硫基乙醇0.4 ml,0.025%(W/V)溴 酚兰0.2 ml。
灌胶时要保持小烧杯摇动,防止烧杯内的胶 聚合。
灌胶动作要快,吸一满管的凝胶后,立即沿 胶板的一角灌入,而且要防止气泡的产生。
25
样品预处理
取样品液与等体积样品缓冲液混合,100℃加热 1~2分钟。
待浓缩胶聚合完全后,小心移出梳子,然后将胶 板固定于电泳装置上,上下槽各加入电极缓冲液。
加样
用微量进样器加样。每个样品孔加入20ul样品。 同时加一个标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