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习作:完美版--家乡的风俗-课件(部编版)

习作:完美版--家乡的风俗-课件(部编版)

习作:家乡的风俗
说一说:这是哪个节日? 展现了什么风俗?
习作:家乡的风俗
春节拜年
端午赛龙舟 习作:家乡的风俗
元习作:宵家乡的赏风俗花灯、猜灯谜
中习作:秋家乡的吃风俗 月饼、赏月、赏桂花
过年贴福字 习作:家乡的风俗
习作:家乡的风俗
重阳登高、 插茱萸
端午节包粽子 习作:家乡的风俗
习作语:文家乡六的年风级俗 下册
习作:家乡的风俗
在整条街中,大部分的大人都是陪着小孩子们来玩的,光是一条 街就有三四个蹦蹦床,在小孩子玩的过程中,大人们也可偷闲转一圈, 买上招待客人的水果、肉食等。不光是小孩子们玩,像我们这些十几 岁的大孩子也可以去玩。拿着大人给我们的零花钱,可以随便玩,随 便买,因此,庙会这一天也是孩子们最放肆、最随心所欲的一天。孩 子们白天去买一些好吃的,好玩的,和好朋友们一起分享。到了晚上, 买一些烟花爆竹,乌黑的天空是它们的背景,别提多好看了。
夜渐渐深了,但观灯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各种 彩色的灯像天上的繁星一样,大放光彩。真是“一 夜花灯醉,只缘春意浓”。
写人们不愿离 去,侧面表达 了对这一风俗 的喜爱之情。 运用比喻手法, 将地上的灯比 作天上的繁星, 意境优美。
习作:家乡的风俗
家乡的风俗--庙会
同是蓝天白云,同是男女老少,但民风民俗却别具一格,在这 个广博的中国地域里,每一个地区都有属于他们的民风民俗,在 我的家乡,令我印象最深刻,深深刻在脑海中的便是庙会。
习作:家乡的风俗
我喜欢过中秋节,在院子里,全家人为主桌子,吃着月饼,喝 着桂花茶,赏着天上圆圆的月亮。有时候,外出在外的家人如果不 会来,我们就一边赏月,一边想他们,看到天上的月亮就想看到自 己的亲人一样,俗话说得好:“每逢佳节倍思亲”。
虽然现在街市上有琳琅满目的月饼,但我还是喜欢吃家里的, 因为吃着家里的月饼,觉得好香好甜。
习作:家乡的风俗
还有,在我们这里除夕夜要放“关门炮”的。这鞭炮 一放要放到年初一早上,持续不断地,这是“开门炮”。 中国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 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放爆竹,一阵阵爆竹声接连不 断,噼里啪啦的,热闹非凡。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 开始了。我最喜欢过春节了,不仅可以尽情吃,尽情玩, 可以穿新衣服,还有一个更主要的原因,那就是我的口 袋便变得鼓鼓的,都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亲戚给的 压岁钱。据说我们得到这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 岁。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你们家乡的风俗是怎样的呢? 相信你们一定也有自己也有独特的风俗习惯。
习作:家乡的风俗
点评:这篇习作介绍了“元宵节闹花灯”这
一风俗,运用生动的语言,渲染出一片热闹的场景, 把闹花灯灯多、人多得热闹场面栩栩如生地展现出 来。结尾处“一夜花灯醉,只缘春意浓”,十分富 有诗意。
习作:家乡的风俗
习作:家乡的风俗
家家赶做年菜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
红红的对联和各色的年画
灯火通宵
鞭炮声日夜不绝
吃团圆饭、守岁
习作:家乡的风俗
这段话围绕“除夕真热闹”展开叙述,通过 写做年饭、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放鞭炮、 吃团圆饭、守岁这些人们的活动,表现了除夕的 热闹景象。
习作:家乡的风俗
通过重点描写人们的活动,你来具体写一 写人们是如何守岁的吧。
拜年的习俗,传说与一 种叫“年”的怪兽有关。
传说怪兽“年”头顶长独角, 口似血盆。每逢腊月三十晚上, 它便窜出山林,掠食噬人。人们 只好备些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 大门关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 早晨,“年”饱餐后扬长而去, 人们才开门相见,作揖道喜,互 相祝贺。
习作:家乡的风俗
过年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糖、花生、枣和栗子等
习作:家乡的风俗
你能简单说一说你经历的 风俗活动吗?
习作:家乡的风俗
将自己的活动融入到介绍 的风俗中,就是一次参加风俗 活动的经历。
习作:家乡的风俗
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 身经历,我们要重点描写活动 , 现场的情况和 自己的感受。
习作:家包乡的饺风俗子喽!我左手拿皮,右手拿筷子,夹了一些馅, 放在皮中间,把饺子中间捏紧,又从右边的皮开始向上捏, 又把左边的皮牢牢捏住,我又加固了好几次,一个挺着大 肚子的饺子出现了。“哈哈!大胖子来啦!”我虽得意, 又有几分惭愧,因为我成功地包出了饺子,但饺子形状不 好看,像懒洋洋的小猪躺在那儿,怎么也站不起来。
我喜欢过节,但我更喜欢咱家乡的中秋节。因为中秋节代表团 圆,全家人坐在一起吃着团圆饭多么幸福啊!
习作:家乡的风俗
家乡的风俗--春 节
在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 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而最喜欢的是春节!
春节是我国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每当春节一 到,家家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粘上红红的春联,个个都满面春 风的,到处洋溢着一派喜庆的气氛!就先说除夕夜吧。一家人都团聚在 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边看春节联欢会边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 便可以拿着烟花的外面尽情地玩,而大人也会聚在一起打打牌、看看电 视、聊聊天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朵美丽的烟花,真是 五彩缤纷啊!直到很晚,我们才上床睡觉。有的大人还守年岁的呢。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
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意见 不被国君采纳,反而被罢了官。楚国快要灭亡时, 农历五月五日这天,屈原投汨罗江自杀。屈原投 江后,楚国人民往江里投好吃的食物、划龙舟驱 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这样年复 一年,就形成了端午吃粽子、赛龙舟的风俗活动是什么? 2.打算从哪几方面来描写 活动现场? 3.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将要 进行具体描写? 4.打算拟定什么题目?
习作:家乡的风俗
家 乡 的 年 粑
做年粑 蒸年粑 尝年粑
一片欢腾 洗粳米 做准备 各种形状 大火烧旺 一炷香工夫
诱人香味 烫坏舌头
习作:家乡的风俗
例文赏析
元宵闹花灯
开门见山,
习作:家乡的风俗
写作提纲
你想要介绍家乡的风俗,还是 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经历呢?不 要急于下笔,先好好构思,编写好 写作提纲。
习作:家乡的风俗
我们选择 这个写
习作提纲要求
介绍一种风俗
写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1.要介绍的风俗是什么? 2.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打算从哪几方面介绍? 3.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将 要进行具体介绍? 4.打算拟定什么题目?
怎么样,我们家乡的庙会热闹吧?
习作:家乡的风俗
家乡的风俗—中秋节 我喜欢过节,最喜欢过中秋节,尤其是家乡的中秋节。因为八 月中秋,正是收获的季节,我们就可以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 在我们这里可好了,每年临近中秋节,妈妈和奶奶就会给我们 包月饼吃,因为,中秋节是要吃月饼、赏月的。妈妈和奶奶坐下的 月饼可漂亮了。做下的月饼你别看表面上像是大饼,但上面的图案 就像是雕刻家刻出来的一样,其中,我最喜欢桂花瓣的图案,不仅 如此,还是用新鲜的面和陷做成的。主陷是:红糖或白糖,然后再 加上点儿芝麻、果仁、花生豆和葡萄干什么的。做出来的月饼,不 管是蒸出来的,还是考出来的。只要端在桌子上,就会有一股清香 可口的味道,都会让你的口水垂涎三尺。
习作:家乡的风俗
关于这篇习作,你还有 什么好的想法吗?
习作:家乡的风俗
习作开头,我想通过歌谣引出要介绍的风俗。
描写时,我要加入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 让我的作文更生动!
我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这样习作才能表 达得清楚、有条理。
习作:家乡的风俗
二、写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
快快写起来吧!
习作:家乡的风俗
小组内分享,共同修改、完善, 要注意内容的主次和详略的安排。
了自己的生命和财产。从此元宵节闹花灯便成为了
一个风俗一直传到了今天。
习作:家乡的风俗
花灯真多啊!琳琅满目的花灯使人眼花缭乱、 目不暇接!那漂亮的兔灯,粉红色的身子,长长的 耳朵,圆圆的小脸上挂着一副甜美的笑容,摆动的 手臂,好像在跟大家说:“祝你们元宵节快乐!” 那桃灯,粉红的底色,桃尖儿上涂点红色,桃底有 翠绿的大叶子,真是既漂亮又简单。还有那红艳艳 的“五角星”、会动的“小鸡”……
拜年时的动 作、神态
拜年时长辈的表现 拜年时的 心情
……
拜年
习作:家乡的风俗
怎么做馅儿 怎么擀皮
怎么包饺子
怎么煮饺子
吃饺子的情景
包饺子的习俗
……
包饺子
习作:家乡的风俗
你想重点介绍哪个方 面?怎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呢?
习作:家乡的风俗
回顾课文
北 京 的 春 节
开始— 腊月的初旬 彩排— 腊月二十三
我最喜欢的就是元宵节闹花灯。 元宵节的晚上,大街上,公园里,处处挂满了 色彩缤纷、图案各异的花灯,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写出元宵节 闹花灯这一 风俗。
我特别奇怪,为什么元宵夜一定要闹花灯呢?妈 加入神话传 妈告诉我,在很久以前,一只神鸟降落人间被人们 说,说明闹
误杀。天帝知道后震怒,下令正月十五火烧人间。 花灯这一风 人们想出个法子: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 俗的由来, 每户人家在门前挂起红灯。从而骗过了天帝,保住 充满趣味。
习作:家乡的风俗
处处张灯结彩
玻璃的
几百盏灯,各形各色
牛角的 纱灯
彩绘
灯一悬起,人人可参观
这段话通过具体描写灯的种类和样子,表现 了元宵节闹花灯的热闹景象。
习作:家乡的风俗
《老北京的春节》一文中还重点写 了除夕的情景,它是怎样写的?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 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 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 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 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