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生态环境危机一、上的生态环境破坏据研究, 4000 年前,黄河流域是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西周时,黄土高原拥有森林4.8 亿亩,森林覆盖率为53%(而现在的全国森林覆盖率仅为 13% ,航拍和专家分析的结果仅为8.9%);及至春秋战国,狼烟四起,烽火连天,人的生存环境开始遭受巨大的破坏。
后来,秦始皇一统天下,折腾百姓,继续毁灭生态,大兴土木,大伐森林,史书中就称“蜀山兀,阿房出”。
汉时,中国人口剧增,统治者的思想又都是崇本抑末,以粮为本,单一的粮食种植业,砍掉林、牧、副、渔、商,结果,重农反而误农,粮食产量反而上不去。
因为重农贵粟,必然毁林开荒,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破坏,地力下降,从而导致农业劳动生产率每况愈下。
而且,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不像游牧民族或者欧洲人是牧农产品并重、以肉类奶类为主的,中国人饮食几乎等同于吃植物性的粮食,所以,为了解决吃饭问题,我们的祖先只好大规模地毁林开荒。
还有,中国古代有着庞大的专制官僚机构和军队,而军队又以步兵为主,它不像游牧民族、西方民族以骑兵为主之补给容易,饿了吃马肉渴了喝马奶就行,可以就地解决,中国人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粮食总是军事家们考虑的头等重大的问题;由于粮食保存的时间比肉类、奶类长久,所以,中国的家、军事家总是追求庞大的粮食储备,以应付不测。
为了解决政府、军队的巨大供给问题,中国人也只好开荒。
西汉开荒8 亿亩,东汉开荒7 亿亩,至此黄河流域的森林全部倒地。
三国时期,中国人口从东汉时的 5648 万,减至767 万,民族差点毁灭,生态也就再所难保,火烧赤壁、火烧连营八百里,也不知烧掉了多少森林。
南北朝时,兵燹战乱频仍,中国人开始大规模南迁,长江流域的生态也就面临着威胁。
隋时隋炀帝大兴土木,唐时开发东南,开荒14 亿多亩,“高山绝壑,耒耜亦满” 。
加上隋唐征战、五代动乱,后来,又经过宋辽金元争霸天下,元末、明末、清末、民国的战乱破坏,中国人的生态资源被破坏殆尽。
可见,王朝循环不仅常常使得中华民族的人口减少过半(中国历史上有10 次战争造成了人口减半),人民蒙受着巨大的痛苦,而且使得子孙后代继续生存下去的环境遭受了灭顶之灾。
二、生态环境的现状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长时期内仍然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大跃进”全民炼钢,大规模砍伐森林;“文化大革命”时“以粮为纲”、“农业学大寨” ,梯田修到山顶上,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改革开放之后,政府虽然开始重视环境问题,但由于体制、制度的原因,环境恶化的状况一时还难以扭转过来——高消耗、高污染的重复建设的小遍地开花;草场无人维护,过度放牧,内蒙古等地的载畜量是草场承受能力的1~3 倍,导致大部分草场退化, 1/4 的草场荒废;一些地方盲目开垦,盗林毁林严重,近几年呼伦贝尔又出现了新的开荒热;一些企业仍然肆意排放着“三废” ,黄土高原上私营企业在乱钻油井,导致水土流失;一些西部省区仍然在发展小造纸、小煤窑、小钢铁;一段时间以来,开发区大量圈地,一半以上撂荒┅┅中华民族的生存资源再一次被破坏。
让我们看一看生态环境的现状吧!进入21 世纪的中国,第一天就遭遇了沙尘暴。
2002 年,沙尘暴又是历史上强度最大的。
可以预见,在未来一定的时期内,沙尘暴还会更加频繁、更加猛烈。
据报道,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共发生了沙尘暴 5 次,60年代 8 次,70年代 13次,80年代 14次,90年代23 次,而 2000 年一年就发生了 12 次。
现在,一些地区可以说是黄沙漫天,黄土遍地,河流浑浊,空气污染,水土流失,江湖干涸,森林倒地,草原退化,而且,一切还在恶化之中——中国的沙漠化正以每年 2460 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扩展,相当于每年一个中等大的县被沙漠化,年直接损失 540亿元以上。
目前,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面积的 27.2%。
因水土流失,每年冲走肥土 50 亿吨,相当于全国的耕地每年平均削去 1 厘米厚的土层,由此每年造成化肥流失4000 万吨,接近全国的化肥产量。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98 年曾断流200 多天,洪水期间,黄河河水的含沙量达50%。
现在,长江也快成为第二条黄河了,其含沙量是黄河的 1/3,等于世界三大河流——尼罗河、亚马逊河、密西西比河年输沙量的总和,而尼罗河却是处于沙漠地带。
目前,我国 70% 的河流、 50%的地下水被污染,淮河、辽河、海河、太湖、巢湖、洞庭湖、鄱阳湖、滇池等水域污水横流,水量大为缩减,洞庭湖、鄱阳湖的湖面损失了一大半,其蓄水功能大大下降。
新疆罗布泊水域面积曾为20000 平方公里,古楼兰国据此繁荣了几百年,可到 1972 年,罗布泊彻底干涸了;如今,青海湖的水位也在不断降低,看来也难逃罗布泊的命运;新疆石河子屯垦,造成玛纳斯河断流干涸;现在,位居内陆河世界第二的塔里木河也已断流1/4,水量缩减到30 年前的1/10。
清末,左宗棠抬着棺材进新疆,“亲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门” ,左公柳曾绵延 3000 里,植树 26 万棵,是中国近代最大的改变西北生态的活动,可是,其后不到50年,树木就被砍伐殆尽。
在内蒙,黑河下游也断流干涸,东、西居延海随之死亡;天鹅湖也干了,不再有天鹅了;青海历史上曾经森林茂密,如今森林覆盖率仅为0.3%;敦煌在 50 年代初尚有天然植被354 万亩,其中灌木林216 万亩,牧草135 万亩,到 1980年200 万天然林被毁,仅剩天然林39 万亩。
中国还是粗放式的生产方式,我们每增加 1 元的生产总值消耗的能源是世界平均的 4 倍,日本的 6 倍。
我国生产一吨钢耗水是国际先进水平的10-40 倍,开采一吨原油耗水是国际的 6-26 倍,生产一吨纸耗水是国际的3-10 倍;企业的高消耗、落后的生产方式,必然导致高污染。
我国钢铁每年多耗煤 6000 万吨,多产生 90 万顿 SO2,60 万吨烟尘;火力发电,每年多消耗 5000 万吨标准煤,多产生 140 万吨 SO2,1500 万吨烟尘。
我国有取土烧砖的传统,一些农民种粮不挣钱,就破坏耕地烧砖;农民无法获得清洁能源,便以砍柴解决燃料问题,从而破坏植被。
有人讥讽植树造林为“植数造零” ,年年搞运动,年年有形式,年年写官样文章,一些人只顾虚报政绩,不关心有几棵树木真的成活了。
报纸上说,每年植树 3000 万公顷,专家说实为 600 万公顷,按 3 年成活 35%,只有 70 万公顷。
从 3000 万到 70 万,像是开天大的玩笑!还有,我国的环保投入占GNP 仅为 1.01%,而按九五规划至 2000 年末应为 1.6%┅┅由于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体制缺陷,导致环境恶性事件屡有发生,如 2000 年 7 月,河南阜阳市水污染(硫化氰)造成 6 人死亡, 4 人重伤。
三、文明的转变从世界范围来看,许多国家都曾遭遇过环境危机。
公元 250 年玛雅文明鼎盛。
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公元800 年时玛雅文明开始崩溃,其后不到100 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同样,由于生态的原因,巴比伦文明毁灭了:巴比伦人曾发明了楔形文字,汉穆拉比法典,60 进制计时法,他们还建造了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
巴比伦曾经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可是后来黄沙漫天,文明消失了。
恩格斯说:“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而把森林砍光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 这样一来他们把自己的高山畜牧业的基础摧毁了;他们更没有想到,他们这样做竟使山泉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内枯竭了,而在雨季又使更加凶猛的洪水倾泻到平原上。
”19 世纪,伦敦被称为雾都,污染最严重,1873 年,伦敦出现杀人烟雾,煤烟中毒比前一年多死260 人, 1880 年、1892 年又夺去了1000 多人的生命。
英国的格拉斯哥、曼切斯特烟雾也造成1000 多人死亡。
1885 年,日本足尾铜矿乱开采,导致水土流失、剧毒物质砷化物的蔓延,加上1890 年的洪水泛滥,致使群马、茨城等四县 10 几万人流离失所。
20 世纪 60 年代,日本被称为“公害列岛” 。
在美国, 1945 年,汽车尾气等造成洛杉矶上空出现持续几个月的浅兰色光雾,一些动植物死亡,人们感到头痛、呼吸困难,一些人死亡。
美国在“肮脏的30 年代”,南部曾经沙尘暴频繁,直到50、60 年代还有扬尘。
这些事实说明,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生态的问题,有赖于人类文明的转变。
即人类要从战胜大转变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从天人相分、天人对抗转变为天人合一、天人为友,从农业时代的黄色文明(10000 年前开始)、时代的黑色文明(200 年前开始)转变为后工业时代的绿色文明。
也就是说,人类需要一场深刻的变革,一场绿色革命。
我们的价值观应从“人是自然的主人和所有者” 、“征服自然”(笛卡儿、培根、牛顿的遗产)——发展为“人仅仅是自然链条上的一个环节” 、“人是自然之子” 。
人类必须学会尊重自然、师法自然,不再把自然当作永无止境的盘剥的对象,而应看作是人类存在的根基。
我们人类与天斗,与地斗,在制造了各种各样的敌人后,却发现最危险的敌人竟是我们自己——人类妄自尊大,对自然无限的索取,最终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德国家希普克说:“地球这个宇宙飞船还有救吗?” “地球上现有 60 亿乘客,载着 5 万亿兆吨空气和 13 亿立方公里的水,其中只有 2%是淡水┅┅航船负载过重,一半乘客在挨饿,生命攸关的储备已接近枯竭。
”美国的海洋生物学家卡逊在小说《寂静的春天》里描述了美国中部的一个镇,原本生态和谐,鸟语花香,后来,由于人类的破坏,牛羊鸡犬纷纷死去,鸟儿也没有了,到了春天只有可怕的寂静。
现实迫使人类开始怀疑自高自大、战胜自然的二元理性:康德不相信理性的作用,主张不可知的“物自体” ;歌德尔提出循环论证的理性不完备定律;西蒙提出“有限理性”说;存在主义陷入责任与自由相矛盾的理性文明的困境。
海德格尔早就预言生态的危机,写出《人诗意地栖居》,他抨击技术理性,认为技术正变成“一种邪恶的力量” ,提出“拯救地球”,“由拯救地球而更新世界” 。
海德格尔哲学体现了对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的终极关怀。
托夫勒说:工业文明是建立在征服自然、无限资源、利益递增的基础上的,所以,应当变革文明。
上述说明,人类应当改变自我中心主义,走向人与自然的和谐,回到天人合一的中国文化传统。
中国尽管内战、以农为本、大规模开荒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但中国的传统思想是天人合一的(中国也有类似于战胜大自然的思想,不过它是作为文化的支流,而不是主流。
如荀子主张“勘天” 、“明于人之分” 、“制天命而用之”),最有代表性的是庄禅智慧。
庄子哲学、禅宗是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家园,庄子主张“天人契合” ,“与天为徒” ,“与物为春”,“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万物齐一” ,“丧耦”,“天地一指,万物一马” ,“物无贵贱” ,“万物一府,死生同状”;中国禅宗主张理性与感性合一,主体与客体合一,人与自然合一,有限与无限合一,灵与肉合一;这样,中国的文人文化主张没有差异、斗争,人本来俱足,自由自在,和谐统一,从而消灭了一切分别与对立,不让理智扼杀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