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经典选读1【PPT课件】

中医经典选读1【PPT课件】


中西医临床专业课程
中医四大经典
内经:称《黄帝内经》,分《素问》、《灵枢》
各81篇,总计18万余字,约成书于战国时期 伤寒:《伤寒论》
金匮:《金匮要略》
——合称《伤寒杂病论》汉张仲景著,8万余字 温病:明·吴又可《温疫论》;清·叶天士《温热
论 》;清·薛生白《湿热病篇》;清·吴鞠通《温 病条辨》、清·王孟英《温热经纬》 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各论的根源
中西医临床专业课程
经文释义
嗜欲不能劳其目:嗜好贪欲,不能烦劳他 的视觉。
淫邪不能惑其心:淫乱邪恶之事不能惑乱 他的心神。
中西医临床专业课程
经文释义
不惧于物:不为外物所惊扰。 德全不危:德,养生之得;德全,全面实
行养生之道。不危,不至于受衰老的危害。
中西医临床专业课程
四气调神大论第二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 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 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 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真气从之:真气,正气。从,顺从,调和之义。 精神内守:内守,守持于内。即精神充沛而不
妄耗。
中西医临床专业课程
经文释义
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意为随便吃什么食 物,都觉得味道甘美;无论穿什么衣服,都觉 得舒适;不管在什么样的风俗习惯当中生活, 都觉得快乐。
高下不相慕:高,地位尊贵;下,地位卑贱。 意为无论处于什么地位,都安于自身的社会地 位,不羡慕别人。
中西医临床专业课程
中西医临床专业课程
中西医临床专业课程
术数
术数:以巫术为起源的各类技术,天文、历法、 数学、星占、六壬、太乙、奇门、运气、占候、 卜筮、命理、相法、堪舆、符咒、择吉、杂占、 养生、房中、杂术等等都属于术数的范畴
术数:用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数理,来推断人事 吉凶;以种种方术观察自然界的各类现象,用以 推测人和国家的气数和命运,对我国古代政治、 军事、文化、科技曾产生过广泛影响。
中西医临床专业课程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
故有子 三七,肾气平均(充足 ),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
术数:预测吉凶的法术
中西医临床专业课程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 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 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 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 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故形坏而无子也
中西医临床专业课程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写,阴阳和,故能有子 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 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 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
皆极 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
五藏盛,乃能写。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 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中西医临床专业课程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 天,指先天,癸,即癸水。天癸为藏于肾中具有促进生殖
功能的一种先天而生的物质。至,成熟的意思(又解为到 达、产生)。 精气的别称。出《黄帝内经•太素》:“天癸,精气也。” 元阴、元气的别称。《类经•脏象类》:“故天癸者,… 其在人身,是为元阴,亦曰元气。” 任脉:人体奇经八脉之一。“任”,担任,妊养之意,总 任一身阴经,称为阴脉之海。与女子经、带、胎、产的关 系密切 太冲脉:即冲脉。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 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 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中西医临床专业课程
பைடு நூலகம்
三部九候诊法 下部
足厥阴(五里、太冲) ——侯肝
足太阴(萁门、冲阳) ——侯脾胃
足少阴(太溪) ——侯肾
冲脉
中西医临床专业课程
经文释义
虚邪贼风:虚邪,邪乘虚而入,谓之虚邪。贼 风,不正之气,就是邪气。意思为四时的邪气。 恬惔虚无:恬惔,安静的意思。虚无,心无杂 念。意思是思想闲静,没有杂念。
中西医临床专业课程
《黄帝内经》的主要学术影响
奠定中医学理论体系:独特完整的理论体系,
根植于先进的哲学思想,故“千年而不衰”
提出整体观医学特色:整体观念 确立中医医疗模式:辩证及诊治大法 系统整理经络学说及针灸疗法:针灸学鼻
祖 首创医学与多学科联合研究模式
中西医临床专业课程
《伤寒杂病论》的主要学术成就
中西医临床专业课程
目录
中医经典著作介绍 中医四大经典 黄帝内经的主要学术影响 伤寒杂病论的主要学术成就 温病学的主要学术成就 皇帝内经选读
中西医临床专业课程
中医经典著作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医经、经方、神仙、房中 医经:《黄帝内经》十八卷,《黄帝外经》三十七卷;
《扁鹊内经》九卷,《扁鹊外经》十二卷;《白氏内经》 三十八卷,《白氏外经》三十六卷,《旁篇》二十五卷
六经辩证的整理及提高:形成体系,称临 床辨证论治先驱者
脏腑经络辩证运用于内伤杂病诊疗取得巨 大成功
治则治法灵活运用典范:对实践操作具有 强大指导意义
临床组方用药的里程碑:称方书之祖
中西医临床专业课程
温病学的主要学术成就
创立温病辩证论治体系:卫气营血辩证、 三焦辩证
提出温病发病的新观点 丰富外感病的治法方药
经方:《五藏六府痹十二病方》三十卷、《五藏六府疝十 六病方》四十卷、《五藏六府瘅十二 病方》四十卷、 《风寒热十六病方》二十六卷、《泰始黄帝扁鹊俞跗方》 二十三卷、《五藏伤中十一病方》三十一卷、《客疾五藏 狂颠病方》十七卷、《金疮疭瘛方》三十卷、《妇女婴儿 方》十九卷、《汤液经法》三十二卷、《神农黄帝食禁》 七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