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舞蹈艺术的题材选择(3)

第三章:舞蹈艺术的题材选择(3)

第三章:舞蹈艺术的题材选择(3)第三节:舞蹈艺术的体裁体裁,简单地讲就是种类和样式的意思。

体裁是作者对待生活素材的态度,并采取与这种生活素材所适应的表达方式。

有了它,这个作品就有了特定的性质和特定的结构。

于是就形成这部作品的艺术形式的特点。

拿小说来说,按其规模可以分长篇、中篇、短篇,这是一种体裁。

按其类别又可分为历史小说、传记小说、惊险小说、科学幻想小说,这都属于体裁。

绘画上可以有风景画、肖像画、风俗画等等。

音乐也有交响乐、歌曲等,这都是不同的体裁。

戏剧方面一般是指喜剧、悲剧、正剧、闹剧。

体裁也可以说是体现形象的一个方式。

当我们选择素材作为创作依据的时候,我们就会根据这种素材的特点来考虑选择那种体裁最合适。

从容量上也要根据生活素材决定是搞大舞剧还是中型舞剧?是十分钟的舞蹈还是三分钟的舞蹈?这好像是个大实话,没什么实际意义,实际上是有的,因为我们现在有些作品,题材上看不够00000一个大舞剧,顶多一个小时就可以完了,但编导想要搞个大舞剧,于是就拚命地拉长,加了很多不是这个舞剧里需要的东西,拼命地跳各种各样的舞。

有时十分钟的舞蹈就可以表现了,但拚命地拉长了,结果,看了以后感到很松,把好的、精彩的东西与不好的不精彩的东西都混到一起去了。

所以,选择合适的体裁也是一个学问。

另外,从戏剧的基本类型来讲,是采用喜剧的形式?悲剧的形式?还是正剧的形式?这里都包括作者对待生活素材的态度《二有些题材只能用喜剧,如冬枫计f-红了的时候》。

这个话剧是揭露“四人帮”的,采取了高度艺术夸张的手法。

如果采取正的形式,很严肃,那就达不到效果。

《岳飞》就不能用喜剧的形式去表现,只能用一种很有英雄主义色彩的悲剧形式,所以,往往作品的内容就决定了体裁的选择。

舞蹈体裁的选择也是多种多样的,从类别上讲有芭蕾舞、现代舞、爵士舞、土风舞、流行舞等等。

芭蕾里又分戏剧性的芭蕾、半戏剧性的芭蕾和纯芭蕾。

从形式上又分为古典芭蕾和现代芭蕾在我们国家里有各民族民间的形式,也有一些现代的。

在一些东方国家里像印度、日本、朝鲜这些国家里古典舞都有很深厚的基础,这些属于他们的各种体裁。

随着艺术的发展,随着艺术反映生活多样化的探索,艺术体裁也在发展。

体裁表现在戏剧性的类型方面,一种是悲剧。

在西方戏剧史上认为悲剧主要表现主人翁所从事的事业,由于恶势力的破坏及本能的过错而遭至失败,甚至个人的毁灭。

亚里斯多德讲:悲剧是反映英雄行为的,应该引起“怜悯”与“恐惧”,这种“怜悯”是由一个遭受到不应该遭受的厄运而引起的。

恐惧之感是由这个遭受厄运的人与我们相似而引起的。

像《无声的歌》就是这样的一个悲剧,张志新这样的共产党员,她不应遭到“四人帮”那样残酷的迫害而致死。

我们今天的理解是剧中的人和现实产生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结果遭到悲惨的结局。

通过它来揭示黑暗的罪恶势力,以激起观众的悲愤和对主人翁崇敬的感情,提高观众的思想情操。

在历史上《罗米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都是这样的,都是由于主人翁的行为和现实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而导致悲剧的结束。

在封建的家庭里不可能允许自由恋爱、贾宝玉只能和薛宝钗结婚,而林黛玉的死就是对封建社会最大的反抗,贾宝玉最大的反抗也就是出走去当和尚。

鲁迅说什么叫悲剧呢?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就是悲剧。

1.悲剧:一种是性格悲剧;一种是社会悲剧。

性格悲剧如霸王的悲剧就是由于他本人的过错,最后乌江自M 0奥赛罗由于嫉妒和轻信坏人的挑拨,最后把他的妻子杀了。

《奔月》里的后羿是个英雄, 但是他中了逄逢的奸计,以为自己的妻子不忠于自己,最后逼着嫦娥吃了药,飞上了月亮。

这些都是属于性格的悲剧。

社会悲剧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罗米欧与朱丽叶》、《刑场上的婚礼》、《无声的歌》、《红楼梦》等,都属于社会的悲剧。

光绪皇帝也是个悲剧,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满清的保守势力,不允许他维新。

还有一种是命运的悲剧,它表现了一种宿命的思想。

希腊悲剧中很多这样的戏,如最近看到的一个现代舞的舞剧《俄狄浦斯》就是根据希腊神话搞的。

故事是说在他刚生下来时,神就预言他一定要亲手杀死他的父亲,并娶他母亲为妻。

他父亲知道了这个预言后,在他生下来时就把他扔到一个很远的国家去了,以为这样就可以避免那可怕的预言。

可这孩子在外国长大了,他为民除害,谁知这妖怪便是父亲的化身,他在无意中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很多年后他成为一个英雄回到自己的国家,他母亲也不认识他,他们就结婚了。

最后,当他知道自己杀死了父亲,又娶了母亲为妻,那种痛苦无法忍受,他把自己两只眼睛挖瞎了,拄了个棍子到处去流浪,他母亲也用绳子自己勒死了。

这里采用现代的表现方法,它并不是平铺直叙,用一个大舞剧来表现故事:从国王很高兴地与母后抱着个孩子来,然后来了个预言者。

它用一种新的方法,这个舞蹈一共才半个小时,开始就是一个瞎子,就是那个儿子拄着个棍子很沉重地摸索着,同时在另一个角落里,他的母亲拿着一根绳子,两人没有交流。

然后倒叙,在一个似床又不似床的地方(现代派的东西总是似是而非的、写意的)。

回忆他和他母亲相爱的一段,这是一段大的双人舞,有很多表现两人相爱的舞蹈和造型。

最后又回到序幕中,男的仍然拿着棍子走,而母亲就把自己勒死了。

它选择了舞剧里最强烈的地方来一表现于我们现在不会演这样的宣传宿命论的戏了。

但在过去的小说里有很多这样的东西,《红楼梦》这样的名著,也有宿命论的成分。

2.喜剧:几一般是讽刺和嘲、笑丑恶落后的现象,从而肯定美好和进步的现实和理想喜剧的构成依靠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和对喜剧性的刻画,引起人发出不同含.意的笑。

喜剧往往把剧中人物的不智、愚昧一、弱点、性格上的缺陷等等特征,以强烈夸张的手法,把它们尽量地暴露出来。

鲁迅先生说什么叫喜剧呢?就是一把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以引起人们的鄙视和自省。

比如《铿吝人》、《威尼斯商人》、《欧也妮·葛朗台》.写人的吝音、当然是夸张的、集中。

.咱们戏曲中《乔老爷上轿》也是喜剧。

舞蹈里喜剧也很多。

马克思说过喜剧是什么?是“笑着和自己的过去告别”。

喜剧的特征是以强烈、夸张的手法,在舞台上展示生活中或是丑恶的或是落后的东西,使这些与美好的、进步的东西相对比,形成一种不协调、可笑的、滑稽的现象。

;3.正剧.:被称为严肃的戏剧,一般地是描写生活中严肃的冲突,如《红色娘子军》气《白毛女》等舞剧。

尽管这里面有一些热热闹闹的场面,有洪常青.牺牲的悲剧成份,但还是属于正剧的。

</P< p>4.闹剧:一般把这种形式和喜剧分开,因为它采取了更夸张的手法:上海的滑稽戏就是典型。

如《三毛学生意》里剃头用了很大的刀子。

,一会儿这里刮刮,一会儿那里刮刮,这在闹剧里是允许的。

我们讲戏剧上的喜剧、4悲剧、正剧、闹剧这些体裁有什么意义呢?这些对我们编导很重要。

作为话剧导演,他要体现作者在作品上体裁的特点。

我们舞蹈编导了解了各种戏剧体裁的特点之后,在构思舞蹈时就要注意用什么样的体裁来表现,包括音乐刁内,搞喜剧就不要怕夸张,就要运用夸张的手法淋漓尽致地把4,些丑恶的现象剥开了给人看,当然,是在生活的基础上,而不乱夸张。

确定一个作品的体裁是很重要的。

如普希金的诗《高加索白俘虏》改成舞剧后确定为浪漫主义的社会叙事舞剧。

巴尔扎克白《破灭了的幻想》改成舞剧时确定为长篇叙事舞剧。

《灰姑娘》刃定为神话梦幻舞剧,《泪泉》确定为浪漫主义的舞蹈长诗,这旦就不说叙事了,而是说长诗。

《天鹅湖》确定为浪漫主义的神裸舞剧。

《红色娘子军》我们把它作为史诗性革命英雄主义的正剧(白毛女)是浪漫主义的抒情正剧。

《林黛玉》确定为浪漫主义抒情悲剧。

总之,搞一个节目时要明确体裁上的特点,要求舞蹈、音乐、舞姿、具体的处理时都要抓住这个特点。

舞蹈的特性之一是它的抒情性,但这不是唯一的特性,那召叙事怎么办?我们在谈到舞剧创作时还是要有的,在很多的舞段比如说《红色娘子军》中就有叙事。

全剧也有好多种类型,有叙事性比较强的,这是题材决定的。

像《红色娘子军》就不可能像《林黛玉》这样搞法,从《红楼梦》里抓几个片断,她的主要遭遇,舞剧的名子就叫林黛玉。

而《红色娘子军》就不能变成一个抒情的长诗来搞,因为第一,娘子军连成长的历史要交待。

第二,琼花的成长要写,写她从不成熟到成熟,由女奴到战士再到娘子军连指导员的成长过程。

《鱼美人》故事很简单,它就不需要过多地强调叙事性,在有情节的舞蹈中,特别是在一些舞剧中,复杂的情节还非交待不可,如《罗米欧与朱丽叶》有些情节不交待就不行。

但是我们反回来说,即使是叙事性很强的舞剧,也要不放过一切机会抒发人的思想感情。

如果不发挥舞蹈抒情性的特点,必然是哑剧性很强,必然是琐碎的,必然不能够发挥舞蹈艺术的特长,不能使舞剧主要的手段如独舞、双人舞、三人舞达到充分感人的效果。

过去,我们有些舞剧接近话剧和电影,没有发挥舞蹈艺术的特点,所以演了一阵以后没有保存下来。

有些从戏曲改编的舞剧‘也是这样,如果不发挥舞蹈的特点,只是把戏曲的故事从头来一遍,动作也基本上是戏曲动作,只是稍加丰富一些,故事情节也不变,那么就会觉得还不如看戏曲,看戏曲里还有唱有说。

在舞剧当中有时候各种体裁可以交替运用,.有时也可截然不同。

如《吉赛尔》,第一幕是很现实的,农民劳动回来,台的一边还有一座房子,这些都是很生活的。

可是第二幕整个是幻想的。

《天鹅湖》一、三幕比较现实,可是第二、四幕都是虚幻的,浪漫主义的。

《鱼美人》一幕是人间,然后又是神幻的海底。

这样一来是不是说舞剧就不统一了呢?不是。

因为舞剧要求对比,要求变化。

编导在结构的时候要善于运用各种形式,特别是在大型的舞剧里(在中型的作品里也要注意这一点),比如在一段双人的抒情舞后,最好不要再来一段几个人的抒情舞。

要注意对比。

下面讲讲关于意识流。

大连舞蹈比赛中的《再见吧!妈妈》,还有南京部队现在搞的《繁漪》、《天山深处》被认为是意识流的表现手法。

意识流的名称起源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英国的一个心理学家叫威廉·詹姆斯的,他写了一本叫《心理学的科学基础》,在这本书里他认为:人类的思维活动是一股斩不断的“流”,而不是片断的衔接。

他用一条“河”或是一股“流水”的比喻来表达他的说法。

意识流就是从那里来的,或是称之为“主观生活之流”,后来有人把这种意识流引人文艺创作,逐渐形成了一种“意识流小说”。

这派小说认为,只有人的精神和意识才是生活的“真实”,强调主观,认为作家不应当限制人物如实地展现内心深处的隐蔽活动。

他们创造了许多表现手法:1.时序颠倒法。

(再见吧!妈妈)里的战士,本来是在战场上,忽然出现了他妈妈给他送行,、一会儿他又跟敌人打起来了,一会儿又跳到他妈妈把他当作褪裸中的婴儿抱着。

这是意识流最简单的运用。

有些意识流小说一般人不容易看懂,因为它一会儿想到这,一会儿想到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