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检测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准确答案,每题2分,共52分)
1、下列标志表示“严禁烟火”的是( )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氧
B.氮
C.铁
D.铝
3、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A.电子数 B.中子数 C.质子数 D.核外电子数
4、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动物呼吸 B.酿造米酒 C.食物腐败 D.红磷燃烧
5、研究表明,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可从海带中补碘。
这里的“碘”是指( )
A.碘原子B.碘分子C.碘离子D.碘元素
6、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是( )
A.氮气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7、下列场所中,不必张贴“严禁烟火”标志的是()
A.面粉加工厂 B.加油站 C.石灰厂 D.煤矿矿井
8、下列四种元素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
A.Ca B.Na C.Cu D.P
9、我们身边常见的下列物质中,属子氧化物的是( )
A.氧气B.水 C.空气 D.食盐
10、地壳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氧 B.硅 C.铝 D.铁
11、某气体既能够用排水取气法收集,又能够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该气体一定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A .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小
B .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
C .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小
D .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
12、入夏以来,消防官兵扑灭了黑龙江、内蒙古三起特大森林火灾。
开辟防火带(用于防火
的通道)是灭火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树林中间开辟防火带的主要目的是( )
A.便于消防人员快速通行 B.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
C.减少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13、下列各组物质,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化合物的是( )
A.生铁不锈钢 B.生理盐水氯化钠 C.石灰石澄清石灰水 D.纯净水矿泉水14、“××”牌天然水的部分特征性指标如表所示,表
中的“钙、镁、钾”是指( )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非金属
15、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A、必须使用催化剂
B、必须用含氧元素的物质作反应物
C、必须用排水法收集
D、必须用燃着的火柴检验是否收集满
16、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下列实验中白磷能够燃烧的是( )
17、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相关氧气说法错误
..的是( )
A.用带火星的木条能够检验氧气
B.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能够制取氧气
C.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D.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溅,产生黑色固体
18、有道是:水火无情。
一旦你被困在火灾区时,要冷静地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对应的求生
措施,下列方法错误
..的是( )
A.拨打火警电活并到窗口呼救 B.用湿毛巾或口罩等捂住口鼻
C.直立身子朝有火光的方向逃生 D.蹲下或匍匐前行逃生
19、下列关于灭火的叙述中错误
..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B.木材着火用水泼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扑灭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可燃物
D.不慎将酒精洒到桌面燃烧,用湿布覆盖——隔氧又降温
20、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右图是元素周期
表中氯元素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 )
A.氯元素符号为“Cl” B.氯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7
C.氯元素为金属元素 D.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
21、我国研制的用于航天飞船的固体推动剂是铝粉与高氯酸铵的混合物。
点火时,高氯
酸铵发生如下反应:2NH4ClO4 △
N2↑+4H2O+Cl2↑+2O2↑,该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22、若以“O”表示氧原子,则下图中能准确表示氧气组成的是()
A B C D
23、野炊时,小李发现煮饭的火焰很小,他就将木柴架空了一些,他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A.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B. 升高木柴的温度
C. 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D. 方便加入木柴
24、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化合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 )
(A)冰水共存物、干冰、氮气(B)石油、煤、天然气
(C)洁净的空气、氯化氢、液态氧(D)纯碱、酒精、水银
25、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能够和很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如:
① S+O2点燃SO2 ② 4P+5O2点燃2P2O5 ③ 3Fe+2O2点燃Fe3O4
关于上述三个反应的叙述中不.准确
..的是( )
A.都需要点燃B.都生成氧化物
C.都属于化合反应D.都是非金属跟氧气反应
26、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
”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要脚踏实地,才能事业有成;可燃
物要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
“火要虚”的目的是( )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二、填空题(每空1分,第6题文字表达式每空2分,共36分)
1、地壳中含量排前四位的元素是、、、。
2、(A)木炭;(B)蜡烛;(C)红磷;(D)铁丝四种物质分别在氧气中燃烧。
用序号回答:(1)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2)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3)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4)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5)实验时需在瓶底放少量水或细砂的是放少量水或细砂的原因是__ ______ 。
3、(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有以下操作步骤:①撤去酒精灯;②检查装置气密性;
③固定试管;④点燃酒精灯;⑤收集气体;⑥撤出伸入水槽中的导管;⑦往试管中装
入高锰酸钾固体。
操作的准确顺序应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口棉花团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3)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后熄灭酒精灯的原因。
(4)工业制氧气的方法是:。
4、某校初三(3)班同学到十八重溪野炊。
(1)野炊活动中冬冬引燃细枯枝后,迅速往“灶”里塞满枯枝,结果燃烧不旺,并产生很多浓烟,说明物质充分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2)活动过程要注意防火安全,野炊结束后,应即时把火熄灭。
可采用的灭火方法有。
(写一点)
5、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和反应类型:
(1)碳在氧气中燃烧()(2)磷在氧气中燃烧()
(3)过氧化氢加入二氧化锰()(4)铁在氧气中燃烧()(5)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6、根据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该装置中收集氧气的方法是,
说明氧气具有的性质。
(2)除该装置中收集氧气的方法外,还能够用法
收集,用此方法收集氧气,检验是否收集满的操作是。
三、实验探究题(1-3每空1分,4-6每空2分,共12分)
10、根据下列制取氧气的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①、②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常用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你认为其中相对较好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作用,作。
(3)何洁同学在制取氧气过程中,她收集一瓶氧气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瓶底,都未见木条复燃。
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是。
(5)现有下图所示的仪器,要制备并收集氧气,还需要补充的一种仪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