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化学电解质及酸碱中和图像练习题(附答案)

高一化学电解质及酸碱中和图像练习题(附答案)

高一化学电解质及酸碱中和图像练习题一、单选题1.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在《泊秦淮》中写道:“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据此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HeA.月球上含有大量的氦-3,可以用来作核能原料,可表示为3B.文中的"烟"能产生丁达尔现象C.相同质量的"寒水"所含的能量比冰少D."酒"属于弱电解质,酒香主要是因为有酯生成2.向CH3COOH溶液中滴入稀氨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发生变化,其电流(I)随加入氨水的体积(V)的变化曲线是( )A. B.C. D.3.四甲基氢氧化铵[(CH3)4NOH]是强碱,常温下甲胺(CH3NH2• H2O)的电离常数为K b,且p K b = -lg K b=3.38。

常温下,在体积均为20 mL、浓度均为0.1 mol • L-1的四甲基氢氧化铵溶液和甲胺溶液中,分别滴加浓度为0.1 mol • L-1的盐酸,溶液的导电率与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1代表四甲基氢氧化铵溶液B.常温下,CH3NH3Cl水解常数的数量级为10-11C.在b、c、e三点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点是eD.b 点溶液中存在c(H+) =c(OH-) +c(CH3NH2•H2O)4.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 图Ⅰ表示某吸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B. 图Ⅱ表示常温下,0.l000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mL0.1000mol·L-1CH3COOH溶液所得到的滴定曲线C. 图Ⅲ表示一定质量的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图中a、b、c三点醋酸的电离程度:a<b<cD. 图Ⅳ表示犮应4CO(g)+2NO2(g)N2(g)+4CO2(g)△H<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起始物 CO的物质的量,平衡时N2的体积分数变化情况,由图可知N02的转化率b>a>c5.下列判断合理的是()①蔗糖、硝酸和氨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②硫酸、烧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③Na2O、Fe2O3、Al2O3属于碱性氧化物④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⑤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⑥CO2、SO2、NO2都能和碱溶液发生反应,因此它们都属于酸性氧化物A.②④⑥B.①⑤C.①③⑤D.②⑤6.下列法正确的是( )A.碱都是强电解质,酸都是弱电解质B.NH3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NH3比为电解质C.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很强D.CaCO3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但溶解的部分完全电离,故CaCO3是强电解质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与H2O的反应是熵增的放热反应,该反应能自发进行B.饱和Na2SO4溶液或浓硝酸均可使蛋白质溶液产生沉淀,但原理不同C.FeCl3和MnO2均可加快H2O2分解,同等条件下二者对H2O2分解速率的改变相同D.Mg(OH)2固体在溶液中存在平衡:Mg(OH)2(s)Mg2+(aq)+2OH—(aq),该固体可溶于NH4Cl溶液8.下列关于电解质、非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氯气溶于水得氯水,该溶液能导电,因此氯气是电解质B.CaCO 3饱和溶液导电能力很弱,故CaCO 3是弱电解质C.导电能力弱的溶液肯定是弱电解质的溶液D.HF 的水溶液中既有H +、F -,又有大量的HF 分子,因此HF 是弱电解质9.一定温度下,将一定质量的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b 、c 三点溶液的pH :c<a<bB .a 、b 、c 三点醋酸的电离程度:c < a <bC .用湿润的pH 试纸测量a 处溶液的pH ,测量结果偏小D .a 、b 、c 三点溶液用1mol/L 氢氧化钠溶液中和,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体积:c<a<b10.NaOH 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氢钾2H A 的131.110a K -=⨯,263.910a K -=⨯)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 点为反应终点。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B.Na +与2A -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 -的C.b 点的混合溶液pH=7D.c 点的混合溶液中,(Na )(K )(OH )c c c ++->>二、多选题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是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H 2O+H 2OH 3O ++OH - B .常温下,向水中加入H 2SO 4溶液,H + 浓度增大,K W 增大C .将纯水加热到100℃,pH ≈6,显酸性D .常温下,将0.1mol·L -1的 NaOH 溶液体积稀释到原来的10倍,则pH =1212、属于离子化合物的电解质(如NaCl)发生电离的条件是A.水溶液中B.熔融状态C.通直流电D.通交流电三、不定项选择题13、 化合物A 、B 、C 、D 各由两种元素组成,甲、乙、丙是前两周期元素的三种单质。

这些常见的化合物与单质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已知化合物C 是一种有机物), 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A.上图所示的五个转化关系中,有三个是化合反应B.上述转化关系所涉及的化合物中有一种是电解质C四、填空题14.在一定温度下,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I 随加入水的体积V 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请回答:1.“O”点处冰醋酸导电能力为0的理由是__________。

2.a 、b 、c 三点处,溶液的c(H +)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

3.a 、b 、c 三点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

4.若将c 点溶液中c(CH 3COO -)增大,溶液c(H +)减小,可采取的措施是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

15.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在水溶液中):1.H 2SO 4:__________2.H 2CO 3:__________3.NaHSO 4:__________4.NaHCO 3:__________5.Cu(OH)2:__________16.乙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生活、生产中被广泛应用。

1.写出乙酸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若某温度下, ()3CH COOH aq 与()NaOH aq 反应的焓变()146.8,H kJ mol HCl aq -∆=-⋅与()NaOH aq 反应的焓变155.6H kJ mol -∆=-⋅,则3CH COOH 在水中电离的焓变H ∆=_______1mol kJ -⋅。

2.已知常温下3CH COOH 的电离常数51.610K -=⨯,该温度下,1 13mol L CH COONa -⨯溶液pH 约为__________(已知20.3lg =)。

向2pH =的3CH COOH 溶液中加入2pH =的稀硫酸溶液,保持溶液温度不变,溶液的pH 将__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3.常温下,向10 mL 0.1 1mol L -⋅的3CH COOH 溶液中逐滴滴入0.1 1mol L -⋅的ROH 溶液,所得溶液pH 及导电性变化如图。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b 点导电能力最强,说明ROH 为强碱B. b 点溶液5pH =,此时酸碱恰好中和C. c 点溶液存在()()3c R c CH COO +-> 、()()c OH c H -+>D. b c ~任意点溶液均有()()141.010W c H c OH K +--⋅==⨯4.近年来用乙烯和乙酸为原料、杂多酸作催化剂合成乙酸乙酯的新工艺,具有明显经济优势。

其合成的基本反应如下: 223()()CH CH g CH COOH l =+325()CH COOC H l①在恒温恒容容器中投入一定量的乙烯和足量的乙酸,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_。

A.当乙烯断开1mol 碳碳双键的同时乙酸恰好消耗1mol,说明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B.当体系中乙烯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说明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C.达到化学平衡后再通入少量乙烯,再次达到化学平衡时,乙烯的浓度与原平衡相等D.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323322c CH OOC H K c CH COOH c CH CH =⋅= ②乙烯与乙酸等物质的量投料条件下,某研究小组在不同压强下进行了在相同时间点乙酸乙酯的产率随温度的变化的测定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温度在60~80℃范围内,乙烯与乙酸反应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用()()()123,,v P v P v P 分别表示不同压强下的反应速率]。

在压强为1PMPa 、温度超过80℃时,乙酸乙酯产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根据测定实验结果分析,较适宜的生产条件是__________(填出合适的压强和温度)。

为提高乙酸乙酯的合成速率和产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任写出一条)。

五、实验题17.氰化钠是一种剧毒物质,工业上常用硫代硫酸钠溶液处理废水中的氰化钠。

硫代硫酸钠的工业制备原理为:2Na 2S+Na 2CO 3+4SO 2===3Na 2S 2O 3+CO 2 。

某化学兴趣小组拟用该原理在实验室制备硫代硫酸钠,并检测氰化钠废水处理排放情况。

I.实验室通过如图所示装置制备Na 2S 2O 3II.氰化钠废水处理(1)实验中要控制SO 2生成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

(2)b 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开始后,c 中先有淡黄色浑浊产生,后又变为澄清,此浑浊物为__________(填化学式)。

(4)实验结束后,在e 处最好连接盛__________(填“NaOH 溶液”、“水”、“CCl 4”中的一种) 的注射器,接下来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拆除装置。

(5)已知: a.废水中氰化钠的最高排放标准为0.50mg/L ;b.Ag ++2CN -=[Ag(CN)2]-,Ag ++I -=AgI↓,AgI 呈黄色,且CN -优先与Ag +反应。

实验如下: 取20.00mL 处理后的氰化钠废水于锥形瓶中,并滴加几滴KI 溶液作指示剂,用1.00×10-4mol/L 的标准AgNO 3溶液滴定,消耗AgNO 3溶液的体积为1.50mL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