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险评价准则

风险评价准则

风险评价准则
1 目的
为加强作业风险和岗位风险控制,便于对风险进行分级管理,制定本准则。

2 适用范围
公司所有作业活动、岗位、部位、装置等的风险评价和风险分级。

3 术语
3.1 风险:风险(R)是发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L)及后果(S)的结合。

风险R=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
3.2 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4 职责
4.1 生产副领导风险评价工作,成立评价组织;
4.2 安全部门负责风险评价归口管理;
4.3 各单位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风险评价。

5 控制程序
5.1 作业风险等级判定
5.1.1 危害发生的可能性L判定准则:
L值防护措施经验其它 5 现场没有采取防范、保护、控制措正常情况下曾重复发生危害发生时不能被发现施危害
4 现场没有采取防保护措施或保护正常情况下发生过危害危害发生时不易被发现,未严格措施不当遵守操作规程 3 现场没有采取控制措施或控制措异常情况下发生过危害危害发生时容易被发现施不当
2 现场没有采取防范措施或防范措未发生过危害危害发生时能及时发现施不当
1 现场有防范、保护、控制措施极不可能发生危害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5.1.
2 危害后果严重性S判定准则
S值人员财产损失/万元停车其它 5 造成人员死亡 > 50 公司停车重大环境污染 4 造成人员重伤 >25 部分关键装置停车公司形象受到重大负面影响 3 造成轻伤 > 10 降低生产负荷造成环境污染 2 造成人员轻微伤 <10 影响不大,几乎不停车造成轻微环境污染 1 无人员伤亡无损失无停车无污染、无影响 5.1.3 风险等级R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
风险等级风险(R= L×S) 控制措施
巨大风险 20,25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重大风险 15,16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

中等风险 9,12 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交流可接受风险 4,8 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等,定期检查可忽略风险 <4 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保存记录
5.2 岗位(部位、装置等)风险等级判定
5.2.1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评价法
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 a.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
b. 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E;
c. 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C.
用公式表示危险性,则为:D = L×E×C
5.2.2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判定准则: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其实际发生的概率相关。

绝对不可能发生的概率为0,必然发生的事件,概率为1。

考虑一个系统的危险性,绝对不可能发生事故是不确切的,即概率为0情况不确切。

所以,以不可能发生的情况作为“打分”参考点,定其分数值为0.1。

人为地将极少可能发生的情况规定为1;能预料将来某个时候会发生事故的分值规定为10。

L值事故或危险情况发生可能性 L值事故或危险情况发生可能性 10 完全会被预料到 0.5 可以设想,但高度不可能
6 相当可能 0.2 极不可能
3 不经常 0.1 实际上不可能
1 完全意外,极少可能
5.2.3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判定准则:
作业人员暴露于危险作业条件的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则受到伤害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规定连续出现在潜在危险环境的暴露频率分值为10,一年仅出现几次非常稀少的暴露频率分值为1。

以10和1为参考点,再在其区间根据在潜在危险作业条件中暴露情况进行划分, E值出现于危险环境的情况 E值出现于危险环境的情况 10 连续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 2 每月暴露一次
6 逐日在工作时间内暴露 1 每年几次出现在潜在危险环境 3 每周一次或偶然地暴露 0.5 非常罕见地暴露
5.2.4 发生事故或危害的可能结果C判定准则:
造成事故或危险事故的人身伤害或物质损失可能在很大范围内变化,规定需要救护的轻微伤害的可能结果,分值规定为1,以此为一个基准点;而将造成许多人死亡的可能结果,规定为分值100,作为另一个参考点。

在1~100之间,插入相应的中间值: C值可能结果 C值可能结果 10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7 严重,严重伤害
40 灾难,数人死亡 3 重大,致残
15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1 引人注目,需要救护
5.2.5 危险性D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
确定了上述3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的分值,按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危险性分值。

据此,要确定其危险性程度时,则按下述标准进行评定: 风险等级风险(D = L×E×C) 可能结果巨大风险 >32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重大风险 160,320 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中等风险 70,16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可接受风险 20,70 可能危险,需要注意可忽略风险 <20 稍有危险,或许可以接受
5.3 工作危害分析(JHA)
5.3.1 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
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地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
制措施。

5.3.2 作业步骤应按实际作业步骤划分,佩戴防护用品、办理作业票等不必作为作业
步骤分析。

可以将佩戴防护用品和办理作业票等活动列入控制措施。

5.3.3 作业步骤只需说明做什么,而不必描述如何做。

作业步骤的划分应建立在对工
作观察的基础上,并应与操作者一起讨论研究,运用自己对这一项工作的知识进行分
析。

5.3.4 识别每一步骤可能发生的危害,对危害导致的事件发生后可能出现的结果及严
重性也应识别。

识别现有安全措施,进行风险评估,如果这些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
项风险,应提出建议的控制措施。

5.3.5 如果作业流程长,作业步骤很多,可以按流程将作业活动分为几大块。

每一块
为一个大步骤,再将大步骤分为几个小步骤。

5.3.6 对采用工作危害分析的评价单元,其每一步骤均需判定风险等级,控制措施首
先针对风险等级最高的步骤加以控制。

5.3.7 频繁进行的类似作业,可事先制定标准的工作危害分析记录表。

相关主题